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行法篇)(净行法师編著)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行法篇) 净行法师編著 经论节录 第一章 学佛修行的先决条件 第二章 十善业道——凡夫于生死轮转中求取安乐之法 第三章 立志修行与持戒 第四章 欲、解脱与道场的正确认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行法篇)

净行法师編著

经论节录

第一章 学佛修行的先决条件

第二章 十善业道——凡夫于生死轮转中求取安乐之法

第三章 立志修行与持戒

第四章 欲、解脱与道场的正确认识

第五章 ‘无我’对解脱的重要性

第六章 导致身心解脱的三十七个行法

第七章 普度众生的菩萨行法

第八章 禅定

第九章 以心造万法的窍门

第十章 获得他力救度的法门

第十一章 见性成佛——以佛心御妄心

第十二章 无修无证——行之上者

摘要

结语

参考书目

行法篇

经论节录

虽复处居家,服宝严身具,善摄诸情根,厌离于五欲,若能如此者,是为真出家。虽身在旷野,服食于粗涩,意犹贪五欲,是为非出家。一切造善恶,皆从心想生,是故真出家,皆以心为本。(过去现在因果经)

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信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故;二者、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三者、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蜜故;四者、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大乘起信论)

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八大人觉经)

一切菩萨复有四愿成就有情。云何为四?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切佛果。(心地观经)

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圆觉经)

第一章 学佛修行的先决条件

(一)智信的建立

善男子,众生的心中,有如来之性,本可替他带来无限的智慧、力量与解脱,至高至乐、逍遥自在的生存境界。可是,他忽视它、摒弃它,却恋栈于虚幻无常的外境,天天远离自己的佛心,只谦卑无助地去膜拜外在的鬼神求福,不懂内求于己。

执迷于虚妄的众生,只会生死轮转于虚妄之中,生活颠倒,永远不能开拓心中的佛性,永远得不到开悟与解脱。

善男子,他好比—只自小长于鸡群的雄鹰,空负展翅高飞的能力,却满足于生活于鸡群之中,日间争啄谷米,晚上同栖笼子之内,绝无—飞冲天、离舍龌龊鸡场之念。

雄鹰—天不反观于内,展翅试飞,它便一天要与鸡群为伍,难以发挥它的天赋潜能。

同样的道理,众生若不反观于内,锻炼心智,修佛陀的行法,他便不能体会自己本性的自由与能力的无限,不能出离桎桔的世界,享逍遥永乐,只能无助地生死轮转于六道了。

是什么令众生的佛性不能显现呢?

善男子,这就是无知与不信了。

佛法难遇,不是所有众生皆有因缘听法,就是得闻难遇之法,也不是所有众生皆能信受。因此,自知自信心中有成佛之种的众生就非常稀少了。

若是对自己的潜能也不肯承认实有,那么,又怎样能令他把这些潜能发挥呢?

因此,没有信,众生就是空有佛性,也不能动用分毫,更谈不上成佛解脱、游戏神通了。

但是,信怎样才能建立呢?

善男子,把佛陀的说法,仔细推敲,用以观察自身及世间,看看能否自圆其说,合理地解释一切的现象。

亲近善知识,聆听他们的高论,反覆思惟,然后确定它的可靠性。这样,便可决定一套道理是否值得信赖、能否作修行求证了。

从鸡啼狗吠,可以推断有鸡犬的存在,从炊烟可推断有火在燃烧。

同样的道理,那些出世间的、不可见的,就只好从那世间可见的事物,去测度推想它的可能性了。

但是,理智的推度认可,是不足够的,必要待亲自体会实践,始能知道它的真确性。但是,实践是必先要有所信念的,否则,便毫无目的,没有任何结果可以达成了。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佛陀觉海,涅槃解脱,必要从智信而入,从修行而证得。先没有信,便没有任何成就可言,佛性也就永难显现成熟了。

(二)以四依四不依择法

善男子,学佛修行的众生,若要于修行之时,不为邪见所惑而迷失正道,他便要于择法之时,以四依四不依作指南了。

是哪四依四不依呢?

善男子,四依四不依就是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义不依语和依智不依识了。

修行的人所追求的是智慧、大能与解脱。因此,他所信受的,只是能导致这些目标达成的法,而不是说法者本身。不论说法者地位怎样崇高,所说法若不能导致解脱的,便绝不应信受。就是他现菩萨、佛身说法,亦复如是。但是,所说法若能导致解脱,那么,就是说法者现外道之身,行者也应恭敬信受力行。

善男子,他若能如是择法,便是依法不依人了。

修行的人,面对浩如烟海的经论著述,应知哪些是小法,为根器下劣之人方便施设,实未能究竟;哪些是上乘之大法,能度利根之人至彼岸。他要舍弃为愚人而没、不能道出真实智慧、不能导致彻底解脱的不了义经,却只去修习能带来无上慧和彻底解脱的了义经。

善男子,他若能如是择法,便是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了。

修行的人,阅经听法,应求其内在的真义,以心契入,悟其深意,才能深入经藏,得法的精妙神理;绝不应固执方便的词句,拘泥不化,以文害义,起种种纷争戏论。

善男子,他若能如是择法,便是依义不依语了。

修行的人,于一切法,必要以意作一番思量审度,穷自己的智力去分析,彻底理解后,才决定应该接受还是舍弃;绝不应未经理智的思量审度,便只看事物的表面,轻率地凭意识从前爱恶的经验,机械地执著或舍弃诸法。

善男子,他若能如是择法,便是依智不依识了。

(三)认识四圣谛

善男子,对于生命的存在,有四个真谛,众生必要作正确的认知,才能够了解生存的实相,从而踏上解脱的道路。这四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了。

了解这四谛才能导致苦恼的止息、解脱的生起、圣果的证得,因此,这四谛又叫做四圣谛。

为什么要认识苦圣谛呢?

善男子,众生在六道轮回生灭法中所过的生活,是桎桔的、不自主的、不持久的、苦恼的。他若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是多么的恶劣,他便不会思量改善环境,摆脱目前的苦恼,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知苦是解脱的第—步。因为这样众生才能够认清确定问题的存在,才能导致寻找解决烦恼方法的努力。就好像—个病人,必要知道自己有病,才会去看医生,然后疾病才有机会治好一样。若自己身患重病也不自觉知,那么,又怎会去看医生和服药除病呢?若是这样对病情不知不觉,病就永无治好的可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