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理思维,对治瞋心 A、对治瞋心之方便 B、忍耐怨敌 C、破除不喜怨家富盛喜其衰败 D、此等总结 (略述为何要修忍,近期其它有影响的事例入手) A、对治瞋心之方便: 一、思惟不瞋之大利 二、思惟瞋心之过患 菩萨先通过观察,见到不瞋的大利益和瞋心的过患,便会由衷地发起对治瞋心的意愿,欢喜修习、自觉修习来对治瞋心。 一、思惟不瞋之胜利 1.利益 比如观察: 当别人损害自己时,如果以瞋心对抗,(可能)彼此就成了怨家,与人结怨,对方也会敌视自己,这样不忍之处越多,人际关系就不融洽。并且,今生是怨家,来世还是怨家,一见面就看不顺眼。 倘若换一种方式,容忍别人,不对抗,不瞋恚,心中不以任何有情为敌,来世自然没有怨敌。不论身处何种人群、做什么事业,都会得到众人的支持。智者见到这样的缘起规律,自然会选择有利的缘起。 比如,释尊因地做忍辱仙人时,南印度有位性情暴恶的歌利王。 一天,歌利王带着采女到郊外游玩,采女们趁王休息时,前往山间采花,走到了菩萨坐禅的地方。 菩萨为了断除采女们的贪欲,便为她们说法。这时,歌利王仗剑走来并怒斥菩萨:“你用什么幻术诱惑我的采女?” 菩萨说:“我守持净戒,早已没有欲染。” 歌利王说:“你已证得阿罗汉果吗?你已证得不还果吗?” 菩萨说:“都未证得。” 歌利王说:“你这么年轻,既然没有证果,就一定有贪欲,否则你为何看我的女人?” 菩萨说:“我虽然未断贪欲,但心中确实没有生起贪心。” 歌利王说:“即便是服气食果的仙人见到女色尚且生贪,何况你是正值壮年的凡夫?” 菩萨说:“见色不贪并不在于服气食果,而是因为系念无常、不净。” 歌利王又问:“如何是戒?” 菩萨答:“忍名为戒。” 歌利王立刻拔剑砍断菩萨的手足、耳鼻,又问:“现在你能忍吗?” 菩萨答:“即使我残余的身躯被碎为微尘,我也终究能忍,不起一念瞋心。” 这时四天王降下金刚砂雨,歌利王见后心生恐怖,跪在菩萨面前求哀忏悔。 菩萨发愿:“若我真实未生一念瞋心,就让我的身体恢复如初。”发誓之后,身体立即恢复。 菩萨又发愿:“愿我来世先度大王。” 因此世尊成佛之后,首先度化了憍陈如比丘,而歌利王就是憍陈如比丘的前世。(以上公案根据《涅槃经》、《大毗婆沙论》汇集而说。) 当有情残暴地肢解自己的身体时,不仅不起瞋心,而且还发愿首先救度他,此即修习安忍成就的伟大德行。凡是欲求生命境界圆满之人,谁不欢喜修习安忍呢? 2. 利箭变妙花――联想到本师在菩提树下降魔情景 佛在《菩萨藏经》中说:我回忆前世做大仙人时,名叫“修行处”。当时有恶魔变化了五百名健骂丈夫,时时尾随我并以各种恶语辱骂我。 不论白天或黑夜,在我往返去来、行住坐卧等时,或在僧院静室,或在城市俗家,或在街头巷尾,或在无人静处,随我端坐或站立,这五百名魔的化身,不停伺机以各种粗语谩骂、呵责我,这样持续了五百年未曾间断。 舍利子,我回忆那五百年中,虽被诸魔用各种不堪入耳的粗语辱骂,但我未曾动过一念瞋心,我总是生起慈悲救护的善心,以正理观察瞋恚的对境。 想想圆满的佛陀还会被这么多人骂这么久,都不生气,那我们被人骂几句,被人说几句有何可不高兴的呢?有何不能忍的呢? 3.《本生论》也说:瞋心的烈火能毁坏美妙的容色,即使饰以庄严的饰品也不美观;瞋心的烈火能毁坏身心的喜乐,纵然睡卧在舒适的床榻上,也会由于忿箭刺心而备受痛苦。 瞋恚恶业果报重: 异熟果:瞋恚恶业重者地狱。中者饿鬼。轻者畜牲。 领受等流果:相貌丑陋。常有口角诉讼之事。 造作等流果:未来生心仍然容易生气瞋恨。 增上果:战争和瘟疫传播频繁。 二、思惟瞋心之过患分二: (一)、不现见过患 (二)、现法过患 1. 一把瞋心火,能烧功德林 瞋恚过患中无法现量见到的过患,《入行论》中说:一千劫中由布施所修集的供佛等(包括持戒的殊胜善根)一切善行,仅以一念瞋恚就能摧坏。 (瞋恚)可不可怕?它能烧毁百千劫中所积累的善根,所谓“一把瞋心火,能烧功德林”。长期所积的善根,以一念瞋心就能毁灭无余。 世人爱财,对自己所积累的财富都倍加珍惜,不甘虚耗,(谁会辛苦一年,所挣钱财愿一把火烧掉?更不要说十年、百年。)如果放火将其财富烧成灰烬,肯定痛心疾首。那么作为修行人对自己的善根福报,也应该倍加珍惜。 2.会延缓修道的进程 《菩萨藏经》中说:忿恚能迅速损坏百千大劫中所修集的善根。如果善根被瞋恚损坏,此后需要再经百千大劫,才开始勤苦修行圣道;倘若如此,则极难获得无上菩提。所以,我应披上忍辱铠甲,以坚固的安忍力摧毁忿恚的烦恼魔军。 (公案以解释上两项) 《集学论》中引《圣说一切有教》的一段经文说: 一次,佛说:“诸比丘!你们见这位比丘五体投地礼拜佛的发爪塔,他发了清净心吗?” 答:“是的,大德!” 佛说:“诸比丘,从他身体所覆盖的地面向下经八万四千由旬直到金轮,这中间有多少粒沙子,则此比丘将感得千倍沙数的转轮王位。” (后面又)讲到:具寿邬波离来到世尊面前,恭敬合掌站在一旁,对世尊说:“世尊,您刚才说这位比丘的善根如此广大。世尊,如此广大的善根,以何种罪业能令其微薄、销灭乃至永尽呢?”(“微薄”,比如,某善根本来能引极圆满的妙果,或能长时引生妙果,现在则由于罪业因缘而令其微小或短少,并非损坏一切善果,这是下品摧坏善根。“销灭”,应是损减之意,这是中品摧坏善根。“永尽”,是上品摧坏善根。)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