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尼日常行事漫谈(4)

《有部毗奈耶杂事》说:“阿难白佛:善知识者,是半梵行?佛言:阿难,善知识是全梵行。”全梵行是个人在行为上的彻底清净,同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关系到了选择同学的重要性。 《四分律》说:“比丘有五法,不

  《有部毗奈耶杂事》说:“阿难白佛:善知识者,是半梵行?佛言:阿难,善知识是全梵行。”全梵行是个人在行为上的彻底清净,同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关系到了选择同学的重要性。
  《四分律》说:“比丘有五法,不应与作亲厚,若喜斗诤,若多作业,若与众中胜比丘共诤,若喜游行不止,若不为说法言,示人善恶。后有五法不应作将伴行;喜太在前行,喜太在后行,喜折断人语,不别善恶语,善语不赞,称美恶语,如法得到,不以时为彼受。”是非多,好斗诤,放逸懈怠。不懂礼貌等,都不能作为同学。
  《僧祗律》说:“比丘有十事为人所不爱,不相习近,数相习近,为利习近,爱者不爱,不爱者爱,谛言不受,好豫他事,实无威德而欲物,如屏私语,多所求欲。”具备这十种特征,的确令人讨厌,这种人要寻找同学是很困难的。
  《瑜伽师地论》说:“云何名为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何等为八:谓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圆满。”具有这八个条件,是理想的同学。
  佛陀告诉我们选择同学,要找学业、道心、品行都不错的,对自已在修学上能有帮助的,正如孔老夫子说:“无友不如已者。”当然我想这是在自已不能自立之前,才需要这样,如果你能把握自已了,选择什么样的同学都没有关系,那个时候不是担心你被他影响,而是考虑你应该如何去影响他人。
                十五、尼八敬法
  八敬法不论在古代的印度或中国,我想都不曾有过争议,可是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在时代潮流影响下,有些尼众对八敬法提出抗议,八敬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对待?
  《善见律》说:“佛初不度女人出家,为灭正法五百年,后为说八敬,听出家,依教行故,还得千年。”佛初不许女人出家,因为会使正法灭去五百年,后由于阿难的请求,佛制八敬法,姨母无条件接受,这才有了比丘尼的出现,所以尼众都应该尊重八敬法。
  八敬法:一者百岁比丘尼见初受戒比丘,当起迎逆礼拜问讯请令坐。二比丘尼不得骂谤比丘。三不得举比丘罪说其过失。比丘得说尼过。四式叉摩那已学于戒,应从众僧求受大戒。五尼犯僧残应半月在僧中行摩那垛。众尼半月内,当于僧中求教授人。七不应在无比丘处复安居。八复论,当论僧中求自恣人。
  这八法中,后五种分别为受戒、忏罪、布萨、安居、自恣的规定,这五项在近代的中国一直没有很好的实解,所以八敬法中关于这方面内容争议不大。唯其前三者,条件允许,可以实行,但有许多现代意识比较强的尼众,不愿意遵行,甚至提出强烈的反对,以为这是在男女不平等制度下的产物,今天已失去现实意义了,应该淘汰。
  我觉得作为一位尼众是没有必要反对八敬法。一、僧团是个大家庭,家庭要有尊卑伦理,大家才能和谐的生活着,八敬是一种伦理,就象弟弟尊重哥哥,孩子尊重父亲,谈不上阶级的平等不平等。二、男女众从恭敬中可以分出界线,在恭敬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染着,假如平等,平等就容易随便。三、社会是缘起的组合,一个人只有恭敬别人了,才能得到别人的恭敬。四、恭敬是菩萨道的表现。自高自大的人谁都讨厌,恭敬才能令众生欢喜。五、恭敬与断烦恼解脱生死,不会违背。
                十六、修习禅定
  声闻修学解脱之道,只要有三个步骤,即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断烦恼,定是迈向解脱的重要环节,应该如何修习呢?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说:“十事不成就禅法:乐着作役,言说睡眠,种种所求,及以六尘,但为利养,多诸过罪,乃至入阿鼻狱中。”修习禅定要万缘放下,远离懈怠,放逸,才能修有所成。
  《四分律》说:“比丘睡眠,比坐当觉之,当用禅杖,若复故睡眠,当扪眠,若以水洗面,若自摘耳鼻,若摩额上,若披张衣,以手摩身,若起出户外瞻视四方,仰观星宿,若至经行处经行,守摄诸根,令心不散。”修习禅定有两大障碍:一掉举;二睡眠昏沉,前者初坐禅时容易生起,后者坐久了就会生起。要想坐禅成就,必须要对治睡眠昏沉。
                十七、集僧方法
  僧团是个大集体,由众多僧人组成。有许多共同的活动,如布萨,自恣等,这就要集僧一处。
  《五分律》说:“诸比丘布萨时,不时集,妨行道。佛言,当唱时至,若打犍稚,若打鼓吹螺。使旧住沙弥诤人打,不得处,应打三通,吹螺亦乐,除漆毒树,余木铜铁凡鸣者,所作。若唱二时至,亦使沙弥诤人唱,住处多,不得遍闻,应高处唱,犹不知集,更语相知,若无沙弥,比丘亦得打。”律中集僧号令通称犍稚。僧团集体活动都要鸣椎,否则是不合法的。中国丛林敲钟,打板,开梆,召集大众吃饭上殿,出坡也是这种意思。
  鸣椎三通共四十下:先执杵定心,轻打十下,渐渐发声,中间二十七下,渐稀渐大,乃至声尽,打后三下。鸣椎者具仪立念:我鸣此椎,为召十方僧众,有得闻声,都来云集,共同法利。又恶趣受苦众生,令得停息。
  鸣椎有二重含义:一集僧;二息恶道苦。《付法因缘传》说:“吒平以大杀害故,死入干头鱼中,剑轮绕身而转,随斫随生,若闻钟声,剑轮在空,如是因缘,遣信白令长打,使我苦息。”《增一阿含经》说:“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这大概是成为后来寺院打幽冥钟的依据。
               十八、袈裟缝制
  三衣通称袈裟,别名是安陀会,郁多罗僧,僧伽梨。袈裟此译不正色染。或间称坏色,是贤圣沙门的标职,其制作中有严格规定。
  一:求财如法:《四分律》说:“不以邪命得,激发得相得,犯舍堕,不得儿等。”作衣的财物,必须不是通过邪命手段得到。
  二:财体如:《四分律》说:“文肃衣不成受持故。”《僧祗律》:“一切生疏毛发树皮衣草衣皮衣并不成。”财体即衣体,指制作的原料,像细薄生疏绫罗锦绮沙股等布料,作衣都是不合法的。
  三:色如法:《四分律》说:“上色染衣不得,当坏作袈裟色。”又曰:“若比丘作新衣,当作三种染坏色,青黑木兰。”上色指五正色,青黄赤白黑。三种染坏色中的青是铜青,如旧铜色,黑是杂河底留泥染成的,木兰是树色,皮赤黑色,三种都不是正色。
  四:量是非:《四分律》说:“安陀会长四时,广二时,郁多罗僧长五肘,广三肘,僧伽梨亦尔。”又云:“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取足而已。”《五分律》:“肘量长短不定,佛令随身分量,不必依肘。”衣的大小可以根据身材。”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