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先求心内的般若、再来探讨心外的知识 各位从小学而中学,从中学而大学,在学校里面所追求的,是世间一般的常识。一般常识的知识,那是心外的知识,现在大家上了佛光山,要先求心内的般若,等到大家心内的般若智慧具备以后,再来探讨世间心外的知识,那就非常容易了。可以说:心内的般若,是我们的根本,心外的知识,是我们的枝叶,根本有了,枝枝叶叶自然生长。我们过去忽略了自己心内的般若,忽略了自己的根本,只在枝末上探讨,往往费了加倍的力量,其收获反而有限。心内的般若,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能源,就是我们的本性,佛教讲‘众生皆有佛性’,每一个人皆有成佛的可能,有成佛的‘能’,这个‘能’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能,力量很大,现在世界上最缺乏的就是能源,能源危机一发生,举世惶惶不安!其实,真正的能源,不是山里的矿产,也不是海底的石油,更不是天上的太阳能,真正的能源,应该是我们心里的般若。科学家有了般若智慧,所以发掘本性里的能源,他可以把人送到太空,送到月球;哲学家把自己本性的能源发掘出来,他对宇宙人生,可以做更深入的探讨;任何一个学说,如果有特殊的成就,都是要向自己心里的能源探讨。佛教中有一位太虚大师,他的著作千余万言,依佛教的教义,配合科学、哲学,甚至政治经济而阐扬发挥。太虚大师没有念过大学、中学,甚至于都没有念过小学,他只是一个乡村牧牛的儿童,经过明师指导,学问从那里来的,是从心内来的。 有一次他在普陀山闭关,在禅定中顿然忘失了世间上分别的知识,顿失有形的空间、你我、身心,而进入到空虚灵明的境界,就那么一刻,智慧的能源发掘了出来,而成为了太虚大师。还有,为中华文化放射出万丈毫光的六祖惠能大师,他原本是一个砍柴不识字的人,而后来成为佛教的一代宗师,开拓出禅宗灿烂光辉的世界。六祖惠能大师,也是从禅定中,回光返照而发出心内的般若。像这一类的例子,在佛教里面很多,比如中华民国第一任中国佛教会总会会长-八指头陀寄禅长老,他也没有读过书,幼年一日过洞庭湖,在船头上自然的就脱口而出:‘洞庭波送一僧来’,不但有文学的韵味,而且富有禅机,这就是从心内而来的般若智慧。心内的世界,灿烂、多采多姿,都是吾人开拓的,因为那本来都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内在的智慧般若,什么才是内在的般若呢? (一)本有的佛性是我们内在的般若 佛陀在菩提树下初成正觉的时候,第一句话就发出他证悟后的宣言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如来的智慧德相,就是我们的佛性,也就是我们内在的般若。我们为什么要怀珠作丐,有宝还穷呢? (二)内证的真如是我们内在的般若 真如和佛性,是异名同义,我们轮回生死,能够万劫千生,是靠我们有个真如;我们能离生死烦恼,也是靠我们的真如。真如好比一块黄金,尽管你把它制成戒指、手环、耳坠、手表,但黄金的本质是不变的。吾人就靠这不变的真如,可以升华自己,净化自己。 (三)无住的心境是我们内在的般若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为吾人心有所住,所以心有所偏,心有所执,如那无住的心境,就是无限、无量、无边、无尽,如果吾人有了无住般若,又何须斤斤计较那不关紧要的蝇头小利或人我是非呢? (四)永恒的本体是我们内在的般若 世间的一切,都是短暂而无常,唯有内在的般若才是我们永恒的本体,各位到山上来学佛,是来找你们的根,是来找你们的永恒的生命!找根、找永恒的生命,先要体证心内的般若,各位在夏令营期中,对般若能有所体会,一通百彻,世间的知识自然从吾人自性般若中流出。 三.先有度人的发心、再来充实自我的能力 各位过去所想到的,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本位,譬如我要考到好的学校、我要有很好的成绩、我将来要有好的职业、我要优秀、我要成功……,你满脑子所想的,都是我如何获得、如何拥有,其他的一切,都没有我重要。现在我要告诉各位,佛学和一般的宗教、学说有所不同,在基本上,佛教要我们‘先具有度人的发心,先有别人,后有自己。’般若心经开卷就是‘照见五蕴皆空’,金刚经也一再强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自己未度,先来度人,这是菩萨的发心。’发心的力量是很大的,在佛教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证了阿罗汉果而又有神通的师父,可惜没有发大乘菩萨度人的心,有一天有事外出,徒弟背了包袱跟随在后面,偶然的就在心里面想:‘世界如此的多灾多难,众生如此的多苦多障,我应该要有菩萨大慈大悲的发心,救度众生。’他发了度人的菩萨心后,证阿罗汉果有神通的小乘师父,因为有‘他心通’,知道跟随在后面的徒弟,这时候的发心的伟大,立刻停下来对徒弟说:‘包袱给我,你走在前面!’徒弟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把包袱给师父,师父背包袱在后面跟着,师父心想:‘我惭愧,发这种民胞物与、救度众生的心,我还发不起来,我这个徒弟了不起,他发了菩萨心,应该让他走在前面,我这个师父甘愿为他背包袱!’徒弟也不知道究竟为什么,在前面走,走,又走了一段路,偶然见到脚下有一个水塘,成千上万的蚂蚁被水围困,他忽然又兴起一个念头:‘唉!世界之大,众生之多,就连这水塘里面的蚂蚁,我也没有办法救度他们,那里还能救度天下的众生呢?度尽众生,实在是没有办法完成事。’走在后面的师父,即刻又知道了徒弟心意,就说:‘站住!包袱拿去,走到后面去!’所以,各位以后有学佛,不但知道自己的存在,而且更要知道除我以外,还有别人;不只有人,还有众多的十法界众生;不光是知道我们现在几十年的岁月,更要知道时间的无限、生命的久远,也不光知道我们台湾、我们中国,我们这一个世界,甚至还要知道有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你要把心扩大起来,大得如虚空,包容天地。宇宙中的一切众生,是我心内众生,三千大千世界是我心内的世界,所以觉悟的圣者,本心以外,没有众生,没有圣果。我们讲发心,用现在一般世间的观念,叫做立志愿,年轻的时候先学习立志,一有了志愿,可以说无事不办,一有了发心,也可以说无事不成,譬如各位今天到佛光山来,为发心学佛而来,不发这个心,你会嫌路途遥远;不发这个心,你会嫌佛教的生活单调,所以你发心,夏令营就能参加了。我们从今天开始,吃饭要发心,你发心吃饭,饭就吃得饱,而且很香;睡觉要发心,你发心睡觉,觉就睡得好;老师在这里上课,你要发心听课;发心,你只要发心度众生,就是最富有的人,就是强有力的人。不要完全妄想别人的施舍,乞求别人的赐与,我们要自己开探自己的能源,将我的智慧、我的能力、我的心意,心香一瓣贡献给大家。发心,发什么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