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恶重罪的众生堕入地狱要受到五无间罪的刑罚:(1)受苦无间-接受种种的苦刑,亦杀亦剁,亦剁亦杀,如是众苦反覆辗转毫不间歇。(2)身形无间-地狱众生的身体同时布满一切地狱之中,接受一切的苦刑。换句话说,一切地狱的痛苦同时加在众生的身上,其中的苦痛真是不寒而栗了。(3)时间无间-罪业众生受刑闷死过去之后,经业风一吹,再度醒过来,继续接受处罚,如此周而复始,永无止尽。(4)罪器无间-无间地狱各种刑罚的罪器充满,众生忽而上刀山,忽而下血河,忽而抱火柱,忽而灌烊铜,痛苦之酷烈实非人间所能想像。(5)众类无间-种种众生同时受苦毫无间隔。《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说:‘五事业感,故称无间’,就是指无间地狱由上述五事招感所成,因此称为无间。 天堂与地狱有种种千差万别的状况,历代以来是否有人到过天堂与地狱的实例?根据《太平广记》第一四六卷的记载,唐太宗有一天梦见太史李淳风泪流满面告他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太宗后来并且到地狱冥府周游了一番,这段经历还成为脍炙人口的民间说话。在《佛祖统记》第四十五卷,也有一则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游地狱、见十殿阎罗的记录。另外佛陀到忉利天说法,甚至还运用神通,将弟子难陀带至天堂游玩,然后又带至地狱观看,以止息难陀的欲心,增加他的道念。近代禅宗大师虚云老和尚,活到一百二十多岁才圆寂。当他一百一十二岁的时候,有一天在静坐中,感觉自己走到了兜率天宫,弥勒菩萨坐在法座上,指着东边的空位叫他入座,虚云老和尚坐好定睛一看,赫然发现旁边的维那师父竟然是阿难尊者,再放眼四望,发现了玄奘大师等大德也晏然在座。虚云老和尚入定九天,才从兜率天宫回到人间,并且把他的经历告示大家,这件事迹还被收入虚云老和尚的著作之中。如此看来,来往天堂与地狱的事例,不但不是子虚乌有、天方夜谭的怪异事情,并且可以从历代史籍之中找到真实的记载。 三.天堂地狱如何去? 古往今来既然有那么多人曾经去过天堂与地狱,那么要具备什么条件资格才能去天堂地狱呢?上天堂究竟有什么捷径?下地狱又是什么机缘?下面我各提供三个上天堂、入地狱的方法: (一)人天三福行 (1)布施 进入天堂要修持布施、持戒、禅定等三福行。布施除了金钱的施舍之外,给人服务方便,给人力量援助都是布施,甚至随口一句好话,随脸一个微笑,随手一个招呼,随心一个鼓励,更是无上的布施。譬如早上见面了,彼此问好招呼:“你早呀!“你好呀!”看到别人有好事,赞叹一声:“你真了不起!”“你很勤劳呀!”口头上的随喜赞美就是无量功德的布施。这个不费吹灰之力的赞美,常是成功的助缘要素,但是我们今日的社会不但最欠缺相互赞扬的美德,反而恶意毁谤攻击美善之行。譬如看到别人发财了,有人就会心生嫉妒,酸溜溜地睥睨说:“哼!几个铜臭钱,有什么了不起!”见人天生丽质也不由眼红,不愿夸奖几句也就罢了,反而取笑说:“什么美丽,妖里妖气地……”看到别人乐善好施,不仅不能见思齐,反而讥讽:“专会沽名钓誉,取媚矫俗不足论。” 凡此种种,见善不喜,见好不乐,这种疑妒的嗔心恶念,纵然身处天堂也犹如地狱一般的焦虑难安。现在的社会正在大力提倡美化工作,美化工作除了美化环境、美化容貌之外,更要美化人群、美化社会,尤其要美化自己、美化人生、美化心灵,假如人人都能拥有一颗挚真至纯的赤子之心,随时布施善意真情;人人都能具备一颗平等包融的佛心,时时施予慈悲喜舍,那么天堂便无处不在了。 (2)持戒 持戒如同今日的守法,最进步的社会是个法治的社会,人人守法,社会自然安和乐利;人人持戒,道德自然淳朴敦厚。佛教认为每一个社会人都应该奉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五戒的根本精神在于不侵犯他人,不杀生戒是对别人的身体生命不侵犯;不偷盗戒是对别人的财产东西不侵犯;不邪淫戒是对别人的贞节情操不侵犯;不妄语戒是对别人的声誉名望不侵犯;不饮酒戒是对自己的智慧神识不侵犯,也不丧心乱性去侵犯别人。倘若我们的社会能够人人知法度、守五戒,社会必然没有争斗纷讼的事情,为非作歹的宵小鼠辈必定销声匿迹,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世界就不难实现了。 (3)禅定 布施持戒是修福德,福德具备了,还要进一步修智慧。如何才能求得智慧?要契入甚深的禅定才能发慧。没有禅定的福德是动摇不定的,儒家说的大学之道,要经过知止、定、静、安、虑的功夫,然后才能有所得。其实这就是佛教澄心止虑的禅定修持,戒定慧称为三学是通于各家的。有人或许会认为我又不想上天堂,不需要修禅定。禅定固然是上生天堂的要道之一,禅定更是一种养身修心之方,禅定是心灵的一份平静。 在熙熙攘攘日常生活中,如果能拥有一分一秒的禅定,其中的快乐是不可言喻的。譬如公务人员,天一亮就得赶车上班,早上工作四个小时下来,身心疲惫,吃过午饭之后,有的伏在案上休息,有的躺在沙发一睡就是半晌。结果还是晕头转向,倦态犹存,更别说养精蓄锐了。如果懂得养身之道,运用几分钟禅定打坐,比起打盹一小时功效更好。修禅定有几个要领,只要操持得法,循序渐进,自有妙用。首先将腿盘起,这是集中精神,统一意志。如果无法双盘,单盘也可以,但是绝对不能将两条腿散放交叉,如此便容易心散意乱,不能达到打坐禅定的目的。其次将嘴把微合,眼睛合闭,面带笑容,这是内敛精气的功夫,专心一致的法门。然后是调息,凡人一呼一吸称作一息,平常我们作息极为粗心,根本不明白吸气呼气也是一门大学问,只顾鼻息嗅觉,感应灵通就行了。其实一息要做到心平气和的境界才是上乘。首先将气吸入,然后慢慢呼出,越慢越好,复归平静。最后是调心,有人打坐外表虽然已趋宁谧,但是内心依然心猿意马、妄想纷飞,不能里外合一。若能摄心一处、动静不二,便可达到禅定的真谛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