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佛教和外道、世间与出世间、小乘和大乘的差别(2)

“出离”这两个字的涵义是什么?“出”,就是要放下世间的一切。也就是说,要对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留恋,并很清楚地意识到三界六道轮回的痛苦本质,这叫作“出”;“离”就是希求解脱。“出家”中的“出”也是这层

“出离”这两个字的涵义是什么?“出”,就是要放下世间的一切。也就是说,要对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留恋,并很清楚地意识到三界六道轮回的痛苦本质,这叫作“出”;“离”就是希求解脱。“出家”中的“出”也是这层含义。“家”是指世间,并不是走出家门、穿上出家僧装就表示出家,而是要对轮回生起真正的厌离心。

在家人学佛、修出离心也是一样,就是要对世间的事物没有任何贪图之心,这叫作“出”。这个“出”外道也有,很多外道的出家人也不愿意在六道中轮回,也希望解脱,但这不叫出离心。真正的出离心,还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见解。正确的见解是什么呢?就是首先要意识到轮回的痛苦,所以不再留恋轮回,并努力去寻求解脱、走向解脱。但是,与此同时必须要有解脱的智慧。如果只是一味盲目地、没有智慧地寻求解脱,并不是完整的出离心。出离心的解脱智慧包括小乘的四谛法门,精通四谛之后,才算具备了完整的出离心。

具备了真实无伪的出离心后,所修的一切善法都将成为出世间的法。《俱舍论》里讲,从有了出离心以后,就算是小乘的入道。此处“入道”的意思是指进入小乘次第的第一步。

出离心很重要。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是苦、因果不虚这些外加行,对增上出离心有很大的帮助。但现在很多所谓的佛教徒,却不愿意修加行,特别是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这些外加行,直接就想修大圆满、大手印等法。这样的人,在藏地的出家人里也有,但在汉地的居士里更多。大圆满、大手印当然是很好的法,但我们现在是不是这样的根器呢?自己现在的心相续调整好了没有?如果没有调整好的话,那么大圆满、大手印是不可能修起来的。

调整的方法又是什么呢?就是修人身难得等修法。对这些修法,我们绝不能等闲视之。阿底峡尊者及以前藏地很多专门修行的高僧大德,他们当中有些人一生只修人身难得和无常,最后还是同样获得了成就。前辈们已经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表率,我们就应当追随他们的足迹。那些不愿修加行,第一步就妄想迈得很高的人,他们离解脱的目的地,也就如同被重重关山阻隔一般,永久难以抵达。

曾经有一位大成就者,当他的一个弟子将要离开的时候,就到上师面前,祈请传一个更殊胜的窍诀。上师说:我并没有什么更殊胜的窍诀。弟子将所有的东西都供养了以后,再一次苦苦祈求,上师就握着弟子的手情真意切地说:“你也将会死的!我也将会死的!这个问题你回去好好思考。我的上师给我讲的也是这个法,我修的也就是这个法,我的上师也没有再给我讲什么,我也没有修过其他什么,这就是窍诀,你回去认真修持吧!”

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你也会死,我也会死。这个不争的事实大家都知道,但是平时却似乎遗忘了。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深入细致地思维一下这个修法,否则,什么结果也修不出来。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肯定在修出世间法,修的是五加行,这怎么不是出世间法呢?五加行本来是出世间的法,而且是大乘的法,但是,在你修持的当下,自相续中是以何等见解来修持的呢?虽然为现世的健康长寿等而修五加行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为了后世不堕地狱而修五加行的可能还是有的。如果没有寻求解脱的发心,修五加行也是世间法,而根本不是出世间法。这样一来,修五加行的意义也不是很大。念咒、磕大头是很累的,但如果修出来的不是密法,不是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法,而成了世间法,就非常令人惋惜。

我们都在法王如意宝前接受过灌顶,看过很多珍贵的书,这非常不容易。如果让它变成世间法,与解脱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以后即使会得到一些世间的福报,满足我们鼠目寸光的世间愿望,但与解脱却没有缘分,这岂不是很可惜吗?所以,一定要重视“人身难得”,不能白白地耗尽人生而不求解脱。欲求解脱,就一定要从出离心着手;如果没有出离心,修行也好、念咒也好,都不是获得解脱的出世间法,这个特别特别重要。在出离心的前提下才能讲菩提心,没有如理生起出离心,就不可能生起菩提心。

第三、大乘和小乘的差别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有没有菩提心。

什么是菩提心?说起来很简单,每个人都会说: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这就是菩提心。但是要付诸行动却并非易事,即使是修行多年的出家人,并自诩为是大圆满的瑜伽士或密法的修行者,有些人也没有真正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

阿底峡尊者在西藏时,有一次,他和他的弟子在用早餐的时候,尊者忽然说道:“今天,在印度的一个修喜金刚的修行者,已经堕入了声闻的灭定(灭定就是所有的粗分感受及思维都间断。从世间的角度来说,就是进入了一种很清净的状态,并在此状态中保持很长时间)。”尊者的弟子就说:“修喜金刚的行者,有可能落入声闻的灭定吗?这是什么原因呢?”尊者说:“喜金刚本来是无上密法,但他没有修好,就成了小乘的法,从而堕入此灭定。”所以,判断是大乘的法还是小乘的法,是出世间的法还是世间的法,全都要看自己的发心如何,也就是最初修这些法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说,我们天天都在放生,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利益众生的事,但很多人的希求仅仅是为了自己能避免一些痛苦,或是得到一些现世利益。这样的放生能不能达到其目的呢?目的能够达到。但是,这样的放生不属于大乘的法。因为,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利益众生,只是在利益自己而已。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