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专访:净空,寓教于释,一代宗师

净空法师,一代宗师

香港大公报专访:净空,寓教于释,一代宗师

 

 

谈起圣贤教育净空长老满心欢喜

 

高僧海会,大德云集,佛光普照,香江生辉,四月二十六日,在佛祖顶骨舍利和来自全球五大洲两序大众见证下,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香港红磡体育馆拉开了序幕;随即的两天,诸山长老、专家学者以国际大都会香港为舞台,以「和谐世界,同愿同行」为主题,涉及佛教弘法的现代化、佛教教育的发展、慈善理念的践行、佛教文化的弘扬等诸多内容,借助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演绎了一场汉传、藏传、南传三大语系佛教的弘法盛会,千载一时,一时千载,因缘殊胜,法喜充满。

本报记者/史利伟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香港开幕的当天,我们辗转来到净空长老的精舍探访。

时隔一年,再次见到净老,仿佛就是昨日;岁月的车轮似乎绕开他的身体悄悄驶过,没有留下任何印迹,只见他风采依旧,还是那样的精神矍铄、满面红光,会说话的眼睛饱含慈悲。两个小时的讲经和一个小时的受访,净老思维活跃、条理清晰,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答疑解惑、切中肯綮。高深的佛法,在这位耄耋老者的口中,犹如家长里短平常事,没有丝毫晦涩。作为一位弘扬佛法五十四个春秋的老法师,无论讲经说法,还是方便开示,他皆以圣贤之言、佛陀教导为论,几乎从不提及「我」如何如何,令人赞叹;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谦虚,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大智无我的境界。

世界和谐谦让为要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延续前两届论坛确立的「和谐」理念,以「和谐世界,同愿同行」为主题。对于和谐世界目标的实现,净老强调了「让」的重要性。他说当今世界是一个提倡竞争的时代,连幼儿园的学童,都被灌输竞争的思想,争名、争利、争权、争强好胜等等,竞争无处不在,那么竞争难免引起冲突。近三四十年来,联合国为实现世界和平的理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冲突和灾难依然频繁,人类的悲剧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其中重要的原因依然在于人们不愿谦让、不甘忍让、不懂礼让。由此,我想起了前不久在网络上热议的小学生答题「孔融让梨我不让」的事件,其实这正是我们当前教育失衡、道德滑坡的社会状态真实反映,果报面前,令人深思。净老指出,当今社会必须向古圣先贤学习,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倡伦理、道德、因果等圣贤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类自觉重礼仪、懂谦让、信因果,才能实现世界和谐,才能拯救人类社会。

佛教理论最近科学

当今几人真正信佛?佛是什么,又有几人能讲清楚?净老由衷的发问振聋发聩。他说,末法时代很多人远离经教,已不在这方面用功夫,使佛教流于形式,只剩下一件僧衣。从真正意义上来讲,佛教与宗教风马牛不相及,释迦牟尼的一生是教学,教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今天的哲学和科学两大学科。他说,这一点当年他也没有想到,他跟方东美先生也是学哲学。「方老师给我讲《哲学概论》,讲到最后章节的时候讲到《佛经哲学》,他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近三十年来,世界量子物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报告,跟佛经所言惊人的一致:他们认为整个宇宙有三样东西构成:物质、意念和能量。这三样跟大乘佛法所讲的是同一桩事:佛法说十法界依正庄严,这就讲的宇宙,十法界是从哪里来的?阿赖耶变现出来的,阿赖耶的三细相正是他们所说的,能量阿赖耶称之为业相,意念阿赖耶称之为转相,物质阿赖耶称为境界相;或者我们讲四分,阿赖耶的自证分是能量,阿赖耶的见分是意念,阿赖耶的相分是物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