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家教观之浅探(2)

我们知道,人之所以为人,首先要讲道德伦常,没有了道德伦常,也就不能称之为人了。一个人倘若希望修行成佛,首先是要成人,如果连人都做不好,那也就根本无从谈到学佛。印光大师深明此理,因此,他主张儿童幼年时

我们知道,人之所以为人,首先要讲道德伦常,没有了道德伦常,也就不能称之为人了。一个人倘若希望修行成佛,首先是要成人,如果连人都做不好,那也就根本无从谈到学佛。印光大师深明此理,因此,他主张儿童幼年时期的家庭教育,首先是要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人格,要让他们逐渐具备世人所共需的道德伦常等人格素养。具体而言,这些基本要素可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诚实、勤俭、谦恭、仁慈等等。

此外,印光大师亦强调,家长在对儿童实施一般世间法上的道德伦常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有关因果报应、六道轮回与净土念佛法门等与出世间法紧密相关的教育。这样不仅会增强儿童对世间的道德伦常的教育,而且还会为其将来出离世间,解脱生死,获得究竟圆满的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师相信,如若儿童幼年时可以反复受到上述家庭教育的熏陶和浸染,慢慢就会“习以成性”,最终必定有所成就。他为此坦言道:“子弟之成,唯在家教。凡属子女,必须从幼教以孝悌忠信,勤俭温恭。至其长而入学读书,方有受益之基。……能如是,则有天姿者,自能有为。无天姿者,亦为良善。独善兼善,自利利他,实不外此老僧常谈也。”

注重早教、严教、身教与教女:家庭教育之方法

师主张家长们应当格外注重早教、严教、身教与教女等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印光大师曾屡屡对弟子们强调要及早对子女展开家庭教育,甚至可以将这一过程提早到胎儿时期。他讲道:“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姿聪明。”又言:“凡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可见,在印光大师看来,家庭教育宜早不宜晚。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决定的,胎儿、幼儿时期乃是人生长发育初始阶段,可塑性极强,此时若能在胎中禀受到母亲之正气,出生后又可及时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就会为养成健康的人格,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反之,则会丧失掉进行家庭教育的有利时机,最终悔之晚矣。显然,大师的这一家教方法观与孔子所讲的“少成若天性”的教育思想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的。

印光大师认为,家庭教育在方法上,除注重早教外,还应注重严教。他在民国二十年(1931)回复吴慧济居士的一封书信中,曾就此开示道:“人未有不愿生好儿女者。然十有八九,将好儿女教坏,后来败家声,荡祖业,作一慵顽之类,或成匪鄙之徒。其根本错点,总因不知爱子之道,从小任性惯,大则事事任意,不受教训,多多狎昵匪类,为社会害。”而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的上海护国息灾法会上,大师又就此问题讲道:“若幼时任性娇惯,俾其自由,绝不以孝悌忠信、因果报应是训,长大则便能为杀父杀母之魔王眷属矣。是故子女幼小时,切须养其善心,严加约束。要知今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之辈,皆从彼父母娇生惯养而来。以孟子之贤,尚须其母三迁、严加管束而成,况平庸者乎。”

这里,大师反复告诫父母在家教过程中,切忌溺爱娇惯子女,一定要对其严加管教。如若因对子女疼爱过分,放任自流,那么最终的结果非但不能令子女成材,反会断送其前程。为了避免上述种种恶果的出现,大师谆谆劝导弟子们要严格教育子女,要为子女的长远幸福谋划,不可因一时的糊涂而葬送了子女永恒的幸福,实可谓是苦口婆心。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印光大师认为,做父母者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亦应如此,要努力为子女树立榜样,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重视身教。大师曰:“父母者,儿女之模范也。譬如铸器,模范不好,决不能令所铸之器好。人虽至愚,决无不愿儿女好者。不知儿女之好否,当在自己心行中求。”又言:“使家家夫妇,皆知道义,及与因果,敦本重伦,躬行不渝。则所生子女,习见习闻,如水入器,如金就型,其性情自成贤善。必不至暴戾恣睢,以恶为能也。”可见,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自身的实际行为,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通常是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即所谓“上所施,下所效也”。显然,印光大师对这一点也是格外重视的。

在家庭教育诸方法中,印光大师尤重教女一法,他反复对弟子们开示教女之法的重要性,这是应当引起我们特别关注的。大师曰:“家庭之教,母教更为要紧,故教女比教子关系更大也。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人少有贤母,长有贤妻,欲不为贤人,不可得也,此正本清源图太平之良策也。”这里,大师认为,世人倘可从小至大均有贤母、贤妻为伴,则不为贤人,亦难也。而贤母、贤妻乃是由贤女所来,贤女又是由注重教女一法所来,因此,大师断言,教女实为“正本清源图太平之良策也”。

反之,若教女不当,甚至不知教女,则贤女无所从来,而贤母、贤妻亦无所从来,那么世上贤人亦会日渐稀少,于是世道人心也便会随之日渐败坏。大师对这一因果关系曾详细解释道:“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母与贤妻也。良以妻能阴相其夫,母能胎教子女。况初生数年,日在母侧。亲炙懿范,常承训诲。其性情不知不觉为之转变,有不期然而然者。余常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又常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盖谓此也。以天姿高者,若有贤母以钧陶之,贤妻以辅翼之,自可意诚心正,明明德,止至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即天姿平常者,亦堪循规蹈矩,作一守分良民。断不至越理犯分,为非作奸,以忝所生,而为世害也。惜世人梦梦,不以尽伦守分教女,使日唯从事于妆饰,此外则一无所讲。异日为人妻、为人母,不但不能相夫教子,以成善士,或反相之教之以成恶人。

由是言之,教女一事,重于教子多多矣。而余所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及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乃真语实语也。”又言:“吾常曰:‘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盖以母贤,则儿女皆贤。在胎则禀母之气,幼时则观母之行,闻母之言,已熏陶于读书之前。及其读书,则一一措之躬行,而为贤人善人故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