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念佛实修法要

印光大师,念佛

一、选择称名

1. 禅宗

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夫,不是圣人。

禅宗功夫,虽到大彻大悟的地位,以烦惑未断,犹不能了生死。参禅一事,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

即使做到大彻大悟的地位,而烦恼未能断尽,则生死依旧莫出。现在人且勿论,即如宋之五祖戒、草堂青、真如喆,其所悟处,名震海内。而五祖戒,后身为苏东坡。东坡聪明盖世,而不拘小节,妓馆淫坊,亦常出入。可知五祖戒悟处虽高,尚未证得初果之道。

未证初果者,要常常觉照,方可不犯。如耕地,凡所耕处,虫离四寸,道力使然。虽以要命之威力胁之,令行邪淫,宁肯舍命,终不依从。

东坡既曾出入淫坊,则知五祖戒尚未得初果之道力,说什么了生死乎?

2. 密宗

密宗虽云现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着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志于念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

学密宗者,病在欲得神通,欲现身成佛。问之,彼皆谓无此念,实则无一无此念。以其倡导之人,先以神通吸动人,何能令学之者无此念乎?

学密而回向净土,固是正理。但恐不屑修净土,欲现身成佛,或致受病。我等但守净土修持,让一切人皆得成佛,以度我等,则何幸如之?彼七日即可往生,即可成佛,则遍世间人均可成佛。我等业力凡夫,当有无量无边的佛来度脱,何幸如之!且守我们本份,让彼成佛度我们,岂不更稳妥。

彼等若有危险,我此法门绝无危险。

若闻彼说的好听,不禁心热起来。成之则为幸,败则便成魔眷,实令人寒心。密宗之危险,孰非笔墨所能宣。祈死守净土修持,让他人通通成佛去。

3. 相宗

相宗,如果不破尽我法二执,则纵明白种种名相,如说食数宝,究有何益?

4. 教理

念佛修持,如服药然。

能明教理,如备知病源、药性、脉理,再能服药,所谓自利利他,善莫大焉。

若不能如是,但肯服先代所制之阿伽陀药,亦可愈病。 也可以以此药,令一切人服以愈病。

只取愈病,固不必以未知病源、药性、脉理为憾也。

5. 通家

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为得实益。

学佛而不欲做大通家,专心致志于净土法门,可谓宿有慧根,具择法眼。

6. 圣智

念佛一法,唯死得下狂妄知见者,方能得益。

任凭智同圣人,当悉置之度外,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

7. 实相

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

外持名而专修实相,万中亦难得一二实证者。

8. 观想

观不能作,称即获益。

于此谛思,知持名一法,最为第一。

二、称名仪则

9. 六字

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

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

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

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何得自立章程?

10. 专一

凡修持宜专不宜杂。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