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伦常

修行的伦常—一海涛辑 1.三宝是一切众生的依怙:是死者心识的守护者、生者寻求保护的对象、有供品者行供养的对象,以及没有供品者祈请的对象。 2.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三宝更为殊胜了。如果

修行的伦常—一海涛

1.三宝是一切众生的依怙:是死者心识的守护者、生者寻求保护的对象、有供品者行供养的对象,以及没有供品者祈请的对象。

2.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三宝更为殊胜了。如果人们对三宝表现出一点点信心和虔敬或累积福德,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反之,如果人们批评三宝或对三宝心怀恶意,其结果将难以想象。

3.凡夫俗子无法分辨三宝的良莠品质。因此世尊佛陀说:「除了我或像我的人之外,人们去评断他人是不恰当的。」

4.人们应该修持忏悔,生起菩提心、净见、禅定等等,这些是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根本,适用于具有下等、中等和上等根器的修行者。

5.最后,尽除吾人自心染污的根本,是获致证悟。此乃一切圣教法门的精髓。

6.修行伦常的老师是大德、善知识们,而佛陀的教诲是其来源。

7.关于世俗伦常:第一,父母和长辈是世俗伦常的老师,而君王、大臣和古代菩萨的道德著作则是世俗伦常的源头。

8.第二,所有的君王和百姓,上位者和下位者、富者和贫者等不同阶级地位的人,都应该依照敬重上位者、服务下位者、结交同等地位者的伦理道德来行止。最后,踏上通往今生安乐与来世解脱的道路,乃是世俗伦常的精髓。

9.世俗伦常:敬重上位者的道德伦常。对于那些上位者或下位者、善良者或邪恶者而言,今生、来世的希望根源和支持对象,莫过于三宝。

10.因此,人们应该怀着专一的信心,尊重礼敬、顶礼和供养(代表诸佛、菩萨、和圣众之)身、语、意的对象。例如佛像、经典和佛塔,不论这些对象的新旧或品质良莠。

11.因为,如《入菩萨行论》所说:生起虔敬心者,圣者(佛)将在其面前示显。

修行的伦常—二海涛辑

12.即使当人们认为某些事物是不净的,也应该生起净观和虔敬心。不要让自己心生毁谤堕落。如此,他人的过失将不会对你造成伤害。

13.在修行伦常和世俗伦常之中,没有比找出他人的过失并加以毁谤、中伤更为严重的过患了。

14.因为那不是他人的过失,而是自己的过失——就如同镜面所现出的反影。

15.如果你在某人面前数落另一个人的过失,又如果那个人是个深思熟虑的人,那么他可能表面上附和你,但事实上却对你的行为感到厌恶。

16.因为从你说话的方式,他可能认为你是个双面人或表里不一。因此话说:不要去想他人的过失,而去想你自己的过失;不要去挖掘任何人的恶行,而去挖掘你自己的恶行。

17.你应该对父母、师长和善知识,以及一切众生显示敬重,对他们表现出信心和恭敬,行为举止要谦逊、谨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尊重一切众生就是对人格、对佛性的尊重。

18.如常不轻菩萨云:「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此即是人格的尊重。

19.今日,一些人自认地位崇高、博学或富有而藐视其他人。事实上,这么做暴露了自身的过患,证明他们既没有修行,也没有世俗的善德。

20.俗语:没有善德者将骄傲自大,谷穗空虚者将昂首挺立。又说:善德之水将不会停留在骄慢的顶峰之上。

21.在古时,赤松德赞王是当时最有权力、最富有、最良善之人,但他却敬重一个过得像乞丐的修行者,并且在他的跟前行大礼拜。对其他人,赤松德赞一样以礼相待。

22.因此我们应该见贤思齐,并为未来提供良好的示范。学习谦恭会让我们拥有柔和的天性、诚实的性情和宽广的心胸。

修行的伦常—三海涛辑

◎服务一般人的道德伦常。

1.你不应该轻视、仇恨或虐待比你弱、比你更无助、比你更贫穷、或比你更乞讨的人。

2.你应该努力提供他们所有的利益,不管是言语的、食物的或衣服的利益。无法帮助他们的时候,你应该有礼貌且诚实。

3.以武力、威胁或暴力来对抗比较弱势的人,并且假装自己勇敢,是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因此话说:对只手锋利的刀是恶刀,对乞丐凶猛的狗是恶犬,对弱者发怒的人是恶人。

4.又说:如果你希望居于高位,就要采取较低的位置;如果你希望胜利,就必须接受失败。

5.看见一点点他人的财富、地位和权势,惊讶地遮掩嘴巴;看见弱者、乞丐和不幸人,趾高气昂地轻视他们;为小事而兴奋雀跃——这是对幸运、厄运,或对世间苦、乐没有任何体验的征兆。

6.不论你看到什么,上或下、好或坏,你都不应该过于喜爱上位者,或过于厌恶下位者。因为痛苦与快乐、好与坏都会发生在你身上。

7.上位或下位、快乐或悲伤、富裕或贫困维持一辈子,这是罕见的。如话说:维持长久的和谐是罕见的;富人终身快乐是罕见的;学者从未犯错是罕见的。不要有宿命论的心态。

◎与同辈相处的道德伦常。

1.对于亲戚、朋友、同胞和邻居,绝对不应该偷盗、欺瞒、制造不和、厚颜无耻或不可靠、背后中伤毁谤、嘲笑或辱骂。

2.你应该竭尽所能利益他们。你不应该对他们所做的细小行为动辄感到高兴或不悦。

3.你应该要能忍受快乐和不悦,并为自己留有面对好、坏偶发事件的空间。

4.你不应该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相反的,你要稳定而专心。

修行的伦常—四海涛辑

5.你应该和所有人和谐相处,并且不失谦逊。将心比心、易地而处地检视情况是重要的。

6.不论你是谁,都应该认清自己的过失。人们有尖锐的指针指出别人的过错,但是极少人有一面镜子看清自己的过失。

7.如果你不检视自己,没有人会指出你的过失。人们可能在你的面前谄媚,却在你背后诽谤中伤。

8.人们怀着好意、坦率直接地揭露他人的过失,而非言听计从的时候,后者会认为前者怀有敌意。如话说:「有罪者发怒;背部有伤口的马匹暴跳。」

9.人们总认为自己完美无缺,但是你应该学习经典上的教诲,观察自己的言行、去除内心的三毒。

10.今天,人们赞扬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把那个人捧上天;批评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把那个人打入地底。人们不知道如何行止得宜。这是心胸狭窄的过失。古谚:「不要太快赞美一个陌生人;不要太快对朋友表达快乐或不悦。」

11.明了朋友的良莠品质非常重要。即使是优秀的行者或学者,也会有一些不善品质。即使是小偷、乞丐等恶人中,也会拥有美好品质之人。但是我们必须找出哪些人具有比较多的美好品质,哪些人有比较多不善的品质。

12.古谚:「具有美好品质而没有粗劣品质的人是稀有的;长得挺直而没有节瘤的树木是罕见的;经过锻炼的铁既锐利又柔韧是稀有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