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讲记摘录(4)

还有,对溜到屋子里面来偷东西的小偷,不仅不加罪于他,而且救济他。在怜悯心的情况,救济他。他沦到小偷的地步,一定是生活有很大的困难啰。你去帮助他们,而且要护全他的面子。这个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

还有,对溜到屋子里面来偷东西的小偷,不仅不加罪于他,而且救济他。在怜悯心的情况,救济他。他沦到小偷的地步,一定是生活有很大的困难啰。你去帮助他们,而且要护全他的面子。这个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里面讲一个公案。《阅微草堂笔记》都是根据真人真事写出来的。说一个乡村有一个大富长者,家里比较富有,他人也很仁厚。有一天,就有一个小偷溜到了他的房子偷东西。这个小偷进了屋子,他就感觉到好像不对,那小偷就爬到床底下去了。这个大富长者呢,就装作睡觉,这个小偷在下面就趁他睡着了想溜走。这时候,好像上面的人睡着了,这小偷悄悄的爬出来,朝上看一看。朝床上看一下,正好一看:这个大富长者正在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他。这小偷一下子就来不及。

(八)

大富长者一认,就知道是邻居的一个年轻人。认出来了,他就跟他说——非常仁爱的:“哎呀!你不是邻居的某某吗?哎!你怎么能做这个事呢?这个不好哇!肯定你生活出现了困难。但没有关系,我给你十两银子,你去做点小买卖。”这个小偷一听,哎呀,不仅不对他过不去,还要给他银子,就很感激。这时这个小偷还想拿着银子就准备走,但是这个大富长者说:“等一等,你不要半夜走,半夜走外面有巡逻的。知道你家里比较穷,拿着十两银子,会跟你过不去。”就叫他天亮了再走。过了若干年之后,这个大富长者就去世了。正在丧礼的时候,远处来了一群人。一群人是什么?是一群出家人过来了,到他坟上来祭奠。结果那个为首的出家人是邻居,当了和尚——当了灵隐寺的方丈。这灵隐寺的方丈带着几个比丘过来。然后人家说:“哎呀!这个方丈是谁呀?”原来就是那个偷儿。这小偷以后改邪归正了,还出家了,出家了还修行、德行很好,成为大和尚了。古人的这种仁慈之心哪!

这个仁爱之心,他有官位就会成为父母官。为什么叫父母官呢?要提醒这个官员:你要像父母爱护子女一样,爱护你的民众、老百姓。你能够真诚的去行德政爱民——不能与民争利,不能与民众为敌,不能鱼肉百姓,那不仅能感动老百姓,而且能够感化异类。“感化异类”,就是其他的动物都能得到感化。这里就提出:像老虎这么一个非常凶猛的动物,它都能受到感化。在历史上都有那些为官非常善良的人,他有这些公案。你看在汉光武帝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叫弘农郡,它那个境内很多老虎。开始有一任太守,知道老虎多,就下令民众设了很多陷阱来对治虎患。但谁知这样一来,这老虎害人的事情更多,对付不了。以后就换了刘昆做太守,这刘昆一上任就说:“这老虎为患是暴政所导致的。”就是这个政治太暴虐了,赋税太多了,这叫“苛政猛如虎”啊!你有什么样的暴政,就感得什么样的东西过来。暴政所导致的,他就有一个新的方法:下令民众把原来的陷阱全部填平,所有的弓弩、弓箭什么全都折断不要。而在他的政治上用仁爱之心,奉行德政,减税,对民众的疾苦非常的关心,真的是:“真诚爱民”的去做。哎!很快这个老虎就结伴渡过河,到其他地方去了。所以以仁爱之心去做,都能感化异类。那些不好的鱼——鳄鱼,也能够迁到他方去。这些吉祥的瑞征在史记上、二十五史当中都有记载,不一而足。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以仁慈的善心相互感通,断不至于会有土匪、刀兵来蹂躏劫掳老百姓——战火连绵这样的一个灾祸。这些都是因果感得的报应。

(九)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这是《尚书》里面的。“惠迪吉”,“惠”就是顺着,顺应,“迪”就是道,你顺着天道而行的,就是吉祥。你协从违背天道而行的,就是凶灾。这两者的关系如影随形,似响应声,决定不虚的。所以“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这九个字,就展示了天人感格的真理。那真理,比如说我们对自然界一年四季的规律,你如果不顺着这规律来做,比如说你在饮食上,就喜欢吃那些反季节的菜,这个都不吉祥。几万年、几十万年形成的山河大地——这种生态环境,你非得要用你的傲慢去改造它不可:砍伐森林,大建水坝,开垦农田,等等这些。你只要是不自然的做法,最终反弹的都是灾祸。一定要“道法自然”哪!所以“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这就是因果法则在里面。还有《洪范》。《洪范》是周武王战胜纣王之后,向箕子请教所得。箕子原来是纣王的叔父,被商纣王囚禁,那么武王知道他是贤人,把他放出来,并且向他请教治国的大法、方略。箕子呢,曾经得到大禹治国方略的传承,就转述了大禹治国的大经、大法,叫《洪范》。“洪”就是大的意思,“范”就是规范。在这个《洪范》里面提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就是你要奖赏,用五福这样的因果法则去教化众生。五福,我们常常讲五福临门: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富贵,第三是康宁,第四是攸好德,第五是考终命。那五福里面尤其是“攸好德”,就是他生来就好乐道德,秉性仁慈。这就是他多生多劫善的串习。善的串习:原来是这样,今生还这样。这就是他的因。这个因就会导致:他能得长寿;他能富贵;不仅有财富,而且社会地位让人尊重;身体健康,内心安宁——身心康乐;然后到了临终的时候,寿终正寝——善终,年高而善终。这就是善的报应。你行善,这就是上天用五福来奖赏;但如果你造恶,上天就有六极来惩罚你。六极相反:凶、短、折——寿命夭折而且横死、凶死,身体疾病、多病,内心忧愁,物质生活贫穷,相貌丑恶,心志怯弱。这就是他造恶导致的六种不良的结果,非常的不幸。这个贫贱啦,夭折呀,多病啦,有精神障碍呀,等等,这都是自己多生多劫的恶业所致。人和人之间是不一样的:命运不一样。你就兄弟姊妹一母所生,都不一样。这都是自己的自因自果导致的。所以《尚书》里面不断谈这个问题,一个人天命无常啊!天命是没有一定的,就是根据你的善恶所感来决定的。所以你一个人做善,上天就给你吉祥;你造作不善,上天就给你种种的灾殃。那么《周易》里面也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了很多阴德的家族,你就会有好的后代来继承你的香火。这个“余庆”,跟“本庆”相对而言。你积善,它的本庆是在自己身上,余庆是在子孙后代身上。反之“积不善之家”,你的本殃在自己身上,余殃是在子孙后代上。所以一个人自己不积阴德,后代一定是受负面影响。反之,一个家族能够传得几十年、几百年,多少代都是鼎盛的,都是富贵的,说明这个家族积的德非常深厚。这些道理都屡屡的在我们中国儒家的典籍当中有记载。

我们中国人原来从小都是读四书五经的,乃至于十三经。读这些文句,就能感发人的善心。现在各地也在提倡国学的热潮,让小孩子从小读四书五经,这都很好。这个圣贤教化像一颗金刚种子,播种他幼小的心灵当中,就能一辈子让它产生正面的作用,使他不至于走向邪路。因为它是善的一种教化,引发他善业的种子,不断的熏习。古人他都要背诵四书五经的。当他内心有四书五经的文化信息在里面,你让他去造恶,他都不敢。现在我们的教育没有这些东西呀!从小灌输的就是知识技能的东西,甚至是一种仇恨的教育啊!所以现在一定要把圣贤的国学进入到我们的教育体系里面来。如果再不去接上我们儒、佛的这种道统、这种好的文化,真的,我们这个民族一代一代人将会非常可怕。人不行了,我们的国家、这个民族也没有多少希望了。儒、佛的经典感化人的善心,能够警觉人的那种放逸的、那种不好的习气,建立一种道德的堤坝。这是非常深切的悲智在里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