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讲记摘录

《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讲记摘录 (一) 挽回劫运要具体落实在护国救民。这个国家——生养我们的祖国、这块土地,我们作为中国人——华夏子孙,有着深深的眷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首

《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讲记摘录

(一)

挽回劫运要具体落实在护国救民。这个国家——生养我们的祖国、这块土地,我们作为中国人——华夏子孙,有着深深的眷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首先要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我们要护持这一块国土。那么这个国家是以什么为根本?以民众作为根本。所以自古以来谈到“民惟邦本”。民众是这个国家的根本,没有民众就没有国家。国君的权力从哪儿来的?是民众的赋予。民众是根本,民心就是天心。所以孟子有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众才是最珍贵的,国土还要其次,国君为轻。这是我们儒家的亚圣孟子说的话。如果它一颠倒,这就违背了天道。 

我们自古的先王之道,就是这样。我们追溯一下周代的远祖古公亶父,他就有这么一种胸怀和肚量。当时他住在一片很肥沃的土地上,那时候叫部落酋长,他很有德行。然而有少数民族戎狄,他就要这块土地。古公亶父就跟他去协商,甚至送礼物给他,希望他让自己的民众在这里安居乐业。但这个西戎就要这块土地,“如果你不让出来,就准备打仗”——付诸武力。古公亶父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面临着一种选择:要么打仗,要么选择另外一个道路。那一般我们会有一个观念:那一定打仗了。为了一寸国土哪怕全都牺牲,我也打啊!可能一般人是这样思惟,这种思惟对不对?有仁爱心的人不会这样去做。古公亶父就把父老乡亲召集起来说:“土地是滋养民众、养育民众的,我不能为了土地让你们去打仗。我选择离开这块土地,你们也不要忧患没有国君。”古公亶父是这样做的,带着他的家里人就离开了这块土地,到了另外一个贫瘠的地方——岐山。他自己悄悄地离开。民众才知道这是多么仁爱的酋长啊!所以他一走,很多民众也扶老携幼跟着他到了另外一个贫瘠的土地上。周代八百年江山的稳固,来自于他的德行。古公亶父就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能生下王季——生下文王——生下武王:三代的圣人。我们要了解,护国救民也是我们一个佛教弟子应有的职责。

那么第三是正本清源了。就是端正它的根本,追溯它的本源。在最根本的方面找到对治的方法,不能迷失在一种现象上。那么这些正本清源的方法在什么地方?这就是第三点,我们谈一下这篇论文的宗旨。这宗旨,我把它概述为四句话:内重己灵,深信因果,信愿念佛,了脱生死。印祖在这篇论文当中开宗明义,谈到我们一切众生本具的性德:道德仁义。道德仁义也就是佛性的一种表达,每一个众生都有。然后要深信因果。因果报应的法则是法界的真理,也是一切圣贤教化众生的一种方法,叫“大权”。因果有世间的因果,有出世间的因果。我们在世间因果的基础上积累自己的福德;然后以这个福德产生一种智慧;这种般若的智慧生起出世间的一种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世界的心;这种厌离心产生之后,你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横超三界。三界都是火宅,三界没有一块安全的地方。了脱轮回之苦,这才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的落脚点。

(二)

那么这一段就是谈人的天职。首先是举出了圣贤的心法。我们众生由无明的业识心,借托父母的因缘,投胎来到这个世间。童年的时候懵懵懂懂;到了少年的时候,刚刚发育,开发一点智能,马上欲望又上来了;欲望上来了,就得要恋爱,婚姻,成家;一有这个,就得养家活口,就得奔波事业,就得想到赚钱。于是青年阶段、中年阶段都要面对外面去应付。好,应付得差不多了,子女也大了,这时候衰老就到了;老年来了,身体不好,心力衰竭,就想到怎么治病,怎么延年益寿;直到一切方法都用尽了——没办法了,呜呼哀哉了,无可奈何地离开这个世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很少有人反省:我们生命当中,价值何在?我们生命的缘起——生从何来,死向何去?生命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们都是懵懵懂懂的。不仅没有办法去了解它的真相,甚至这个问题他都提不出来。他都认为不值得提出来,而提出这些生命本质性的问题,他都觉得可笑:“我赚钱都来不及,我谈什么生从何来、死向何去?什么本来面目?什么轮回因果?”他觉得这跟自己无关。这就是众生可悲的一面:最重要的事情他不关注,那些虚幻的、枝节的东西他天天去关注。这就叫迷惑颠倒。佛言祖语都要指向我们当人的自性,让我们回归到生命的真实。

那生命的真实是什么?首先你看第一句话: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之性德。我们常常对什么叫道德、什么叫仁义,可能都两眼一抹黑。而且它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我们也没有考虑。道德仁义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更是不清楚。我们要了解我们心法所在。什么叫本具?我们的生命来到这个世间,不是一个物质现象;死了,也不是一个人死灯灭的物质现象。我们有一个来投胎的神识,叫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里面——叫含藏识——含藏着我们多生多劫的业力种子,含藏着亘古亘今的德能。我们阿赖耶识这种业识的心大不可思议。它有污染的一面,也有清净的一面。污染的一面能够让我们遭受种种的苦难;清净的种子能够让我们获得幸福、祥和、安乐乃至究竟的解脱。所以就在我们介尔一念当中,是具足着道德仁义的。什么叫道?道,从它本体上来说,是跟一切古往今来的圣贤、跟十方三世诸佛平等不二的那种体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不增不减。这个“道”是我们本具的。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就像铁里面的磁性——它是存在的——石头、矿石里面的黄金。我们要体认它的本性,我们才知道生命的价值。我们只是看到它是一块石头,就把它扔到一边。我们的自信、自尊、自肯,是来自于我们本具性德的体认。它具有如来全体的性德。不仅是人类,乃至于蜎飞蠕动之物,都是具足的。

(三)

那一切圣人要把一切众生道德仁义显发出来,他靠什么?因果报应的法则。因果报应是天道的法则,同时也是圣人施设教化的一个手段。什么叫因果?能生其他法的是因——能生的是因,所生的是果。从时间的序列来看,因在前,果在后。因果有时候是同时的。就好像一片芦苇要把它竖起来,要你顶着我,我顶着你,才能够竖起来。有时候讲“此有则彼有,此灭则彼灭”,它也是因果的原则。佛法,它谈一切都是因果:有世间的因果,有出世间的因果。因果的表现形式,它是错综复杂的,不是单线的、平面的。所以这个唯识学里面,他谈这个因就是种子,种子起现行——这就是它的果。但这个果呢,现行又能够熏种子,果又能够显发因;种子又能生种子。这样的种子、现行相互熏习,可是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过程。包括你原来具有的这个种子能不能起现行,还取决于外部的因缘。那这个种子起现行,有时候是时间很短起现行,有时候时间很长:过十百千万劫以后才起现行。但无论时间多么悠久,这个种子终有起现行的那一天。这就是因缘和合错综复杂的过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