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佛教网 >> 佛教网 >> 佛教网新闻 >> 正文
佛教文化四人谈:多视角看佛教
佛教网 wlg.huijia18.com   来源:网络   打印本页

胡一虎:刘老板是在传播界的主要领航人,但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委员长刚刚特别说佛经浩瀚,在当今来说佛经的传播,它都有时间跟空间上的限制,但是现在有了新科技,怎么运用新的传媒、新的手法与时俱进,把这些佛经的佛法能够传出去,刘老板。

刘长乐太平绅士:(赵普音)老先生曾经说过,不了解佛教文化,就不了解中国文化,佛教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就像委员长刚才讲的一样,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儒释道中间,为什么佛教文化跟中国文化有这么密切的联系,儒释道之间有很多相通的东西,比如普世的一些价值观是完全相同的,比如中庸、比如包容、比如慈悲,这些东西实际上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里头,跟我们佛文化的价值观是相当的相同,然后就是之间的共融,他们之间的共融也是非常到位的。

谈到了跟印度的不同,跟印度佛教传递的不同,我们不管是从法象上可以看到,比如说弥勒佛或者是观世音他们的变化,从法像上的变化,观世音的变化是最大的,从一个非常威武的有胡子的男士,男的法像变成了自在观音的那种潇洒,那种漂移,那种如醉如痴的感觉,确实是让我们感觉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王国维老先生曾经说过,敦煌壁画,敦煌莫高窟,实际上如果忽略了敦煌莫高窟,就忽略了整个中华文化,敦煌莫高窟它是以吴道子,吴派画家这种佛画为基础的,这是一种佛教的艺术,但是佛教艺术在中华的文化中间表示几乎成了支柱,当然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三大支柱里边相通的东西非常多。

即便是从理论上来研究这个问题,印度的佛教在传入中国以后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讲产禅宗,如来宗和如来宗实际上是印度佛教的如来宗,我们讲到的祖师禅,如来禅和祖师禅,如来禅它是要修好三藏12步之后才能开始修法,但是我们的祖师禅,中国文化的祖师禅就不一样,中国文化的祖师禅是先悟修,它跟从师来学,像我们追随学诚大和尚一样,先从师傅那来学到东西悟到东西,然后再开始修法。印度佛教还有一个跟我们不同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印度佛教实际上它对观音的崇拜,对弥勒佛的崇拜是非常专一的,别的教也不理,可是在中国儒释道对观音大家都认同,人家说家家弥勒佛户户观世音,这是一个不同。

再一个就是印度的佛教,它的修法、修佛目标是要成佛,但是中国的佛教,中华文化的佛教更多的是做人,是做人当然也包括做事,这些不同带来了我们的一些,对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间,实际上我非常认同楼教授的观点,中华文化特别是汉传文化,它的发展过程应该说是一个自我消化,自我发展扬弃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讲是非常珍贵研究的一个题材。

讲到了现代文化传播的问题,我觉得它离不开佛教或者宗教的现在功能,我觉得刚才你讲到的现代传播的手段,学诚大和尚自己经常搞电脑的,微博、博客都有,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大和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间它有利有弊。利说就是现在的全媒体带给我们佛教的传播方面,非常多的方便东西,有模拟的寺院,有模拟的法会,有模拟的宗教仪轨,看完之后你基本上也不用办了,还有电子的佛经在那一放,从早上可以念到晚上,有很多大和尚也就不用念了,但是心里里也是可以的。

确实也带来一些问题,就是说真正的修行有很多的麻烦,有很多的空白,这个我觉得也是可以看到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认为也是一个取长补短的问题,现代传播手段对于弘扬佛法无疑是好处大于坏处,特别是在个人的把握,如果个人把握的好就不一样。

现在英国的一个大哲学家叫汤因比,他说过一句非常石破天惊的话,他说要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非中国的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个非常石破天惊,21世纪的社会问题,全球的社会问题,需要靠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他是放在一块儿说的,这个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我们这次要召开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和我们前面召开的两届佛教论坛,在现实社会的那种意义,这种弘法的意义,当然我们讲弘法的途径和弘法的方式方面,对现代的手段利用,现代传播手段的利用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方面比如我们现在是个电视论坛,它就通过电视这样的一个手段,把弘法的这个过程传播出去,我们也通过全媒体的手段,凤凰卫视有一个华人佛教频道,这是现在我们可以自取为全球华人佛教的最权威,规模最大、应该说是世界上最高的一个网络,一个网络的佛教。这个网络的佛教我们现在内存的量,光视频就有6万分钟,光照片就有20多万,条目154万,154万这个数量是非常大的,当然还有一个提升,进一步的精化精品化的过程,所以整个传播对我们来讲,到了21世纪,在传播的过程中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问题也是非常艰巨的。

胡一虎:掌声谢谢刘老板的说明,谢谢,我现在要问一下学诚法师,学诚法师刚刚刘老板在这说传播的过程当中,特别感到很多新的科技、新的手法,你天天都在跟佛打交道,有没有很多新的感悟,在今天此时此刻跟在座的修法者共享?

学诚法师:我在2006年开通了博客,2008年开通了中文、英文的文章,去年又开通了日文的文章,以及中文、英文、日文、韩文、俄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8种文字的微博,我想这基本上涵盖了世界上面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我今天还把它编成一本书,叫做《龙泉寺的365天》,从2011年的1月1号到12月31号,一页里头8种文字都有,有时间的话大家赠与人也好,了解寺庙的性质也好,了解佛教的事情也好,我觉得有非常的鲜货。这本书曾经《纽约时报》驻北京的记者还专门采访我,他一直问我一个问题说,你做这本书国家拨给我多少钱,我说1分钱没有,他一直就不相信,他不相信一个人能够做出这样的事,由此可见这本书还是受到了国际友人的关注。

胡一虎:对,您运用了高科技,所以在我旁边的这位,除了要这样介绍是学诚法师副会长之外,同时他也是个微博控,掌声谢谢他,谢谢他。就我们经常在讲一个事情,自觉自觉,你在刚刚的言谈当中也特别提到了包括文化的自觉,这个自谈到的是自己,自己的反省,自己的觉悟,这个文化的自觉部分,从过去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的历史跟佛教文化之间的传播当中,有哪些珍贵的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可以来学习的?

楼宇烈:中国文化不管是儒家也好还是佛教也好,都是非常强调自觉,自觉,从中国历史经验我就想,我们一直在反思不断的反思,也就是刚才许先生讲到的,述而不作里面其实就有一种反思,述而不作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来发展,继承的本身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然后发展,发展就是一个创新。所以我想我们有这个传统,我们一直有这么一个传统,不断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来反思我们以前的历史,我们同时把古代当做今天的一面镜子,古人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所以关心以鉴古,一定要把古代作为一面镜子来看,所以自觉、自觉就是,自觉的过程就是反省的过程,我觉得我们要保持这样的传统。

今天我们讲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就是经过文化的反思,然后确立起我们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这样我们才能够去更好的接收外来的文化,佛教的进入,佛教的被接纳,就是因为我们有我们中华文化传统的主体,我们对它的接受是积极的接受,而不是消极被动的也不是附庸的、附会的,我说这个经验还是影响很值得我们来汲取的。

现场提问:我们的这个主流文化里面,对于宗教对心心灵的文化方面,它还有一些距离,还有一些障碍,我不用说就是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我们往往从知识层面、学术层面来研究,我们怎么样来,就像刚才许教授讲的,我们怎么样来突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文章佛教网 > 佛教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