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心净业:彭绍升与清代居士佛教(志道)

归心净业:彭绍升与清代居士佛教 志道 彭绍升(1740-1796年),字允初,号尺木,法名际清。俗姓彭,出生于长洲(今苏州吴中)士族家庭。乾隆年中,举进士,然辞官不就。二十九岁时读佛书,归心佛法

归心净业:彭绍升与清代居士佛教

志道

彭绍升(1740-1796年),字允初,号尺木,法名际清。俗姓彭,出生于长洲(今苏州吴中)士族家庭。乾隆年中,举进士,然辞官不就。二十九岁时读佛书,归心佛法,自号“知归子”。他深信净土,因其敬慕刘遗民在庐山东林寺修净土及高忠宪建东林书院设同善堂的事迹,故又以“二林居主人”自号。曾受菩萨戒,生平乐善好施。常与罗有高、汪缙等人交游。工古文词,宗归(庄)震川。嘉庆元年(1796)正月逝世,世寿五十七。

彭绍升致力弘扬净土,“现居士身说法”,撰述宏富。其所著《一乘决疑论》,以通儒释之隔阂;著《华严念佛三昧论》,推重华严净土,以释禅净纷争;又著《净土三经论》,以畅莲宗未竟之旨;此外有《居士传》、《善女人传》、《净土圣贤录》(与其侄彭希涑合作),皆为世所传诵。又有文集传世,如《一行居集》阐扬内典,《二林居集》通论外学。还有《念佛警策》、《体仁要述》、《测海集》、《观河集》、《二林唱和诗》等著作,要皆不外乎游心儒、佛之间。通过这些著作,可得知他的居士佛教之真髓。彭绍升居士佛教的重大特点除了倡导儒佛融通外,就是融会贯通华严与净土,倡扬念佛往生并笃实修持。晚近净土宗昌盛,得以超迈诸家,彭氏实有开启之功。

一、融会华严净土
彭绍升的净土思想,皆本之于莲池大师云栖祩宏。彭氏对晚明四大师并加推崇,而尤重于莲池。其作《四大师传》,末后记曰:“予之究心佛乘也,自《紫柏老人集》始,其后读云栖书,遂倾心净土。读憨山、蕅益书,而西归之愿益坚。甚哉!四大师之善牖我也。不然,予之束于名教也久矣,其遂能决町畦而穷域外之观乎?”[1]彭氏又专录莲池大师之文,叙曰:“莲池大师宗华严圆旨,阐西方之教。著《阿弥陀经疏钞》十余万言,博大精深,三根普摄,从上莲宗善说法要者,盖未有先之者也。其他应机说法,称心而言,唯斯一乘,无二无三。读其书可以慨然而发回心矣。予年三十许,阅大师文,即知以净土为归。”[2]又如《知归子传》中他自述游心佛教,“好方山、永明之书,尤推莲池、憨山为净土前导。”[3]

彭绍升因受以云栖为代表的晚明四大师融合思想的影响,推重华严和净土之融通,他在《题极乐庄严图偈》中说:“我读华严偈,信入净土门。由诸佛净愿,成就妙庄严。”[4]其友罗台山也曾赞知归子曰:“佛号数万声,华严一两卷,不亦乐乎!不亦乐乎!”[5]彭著《华严念佛三昧论》,其思想主旨即是融会华严与净土。有证据表明,近代杨文会提倡“教宗贤首,行在弥陀”,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莲池大师和彭绍升居士的影响。而其向日本南条文雄求书刊刻,也是先倾心于华严、净土典籍,尔后才逐步扩大范围。[6]

彭绍升博通经藏,其对华严与净土之推尊更可溯源于唐代李通玄华严思想。彭撰《居士传》,把李长者专列一章,其在“发凡”中说:“庞居士之于宗,李长者之于教,刘遗民之于净土,百世之师矣。三公者,各专传,尊师也。”其在传后又记曰:“予读《华严经》,悲悔故见狭劣,暗大方,不知局此几何世。然而,浑乎其无涯,郁郁乎,渊渊乎,无所施吾视听也,久之,得李长者论抽绎之,恍乎其有会焉。吾愿生生穷游华藏海中,其庶几乎!” [7]

彭绍升以华严思想阐发净土的代表作是《华严念佛三昧论》,其在该书中有问答,问曰:“子欲阐念佛法门,何不以净土诸经为导,而力主《华严》?据果论因,恐难合辙。”答曰:“子不读《无量寿经》乎?经中叙分,首述普贤行愿,劝进行人,三辈往生,俱云发菩提心。终之以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纵修功德,还堕胎生。然则诚欲坐宝莲华,登不退地,必也依文殊智,建普贤愿,回向往生。今此《华严》,正当其教。至《观经》上品上生者,必诵读大乘方等经典。言大乘方等,则又莫若《华严》最尊第一。因果无差,有何纡曲?” [8]

《华严念佛三昧论》主要围绕“五念”铺成论旨:一念佛法身直指众生自性,二念佛功德出生诸佛报化,三念佛名字成就最胜方便,四念毗卢遮那佛顿入华严法界,五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圆满普贤大愿。该论作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冬十二月。既成,汪大绅评之曰:“此净土正因,华严正信也”;又曰:“五念一念,一念无念”。第二年春,过丹徒,王文治见而赏之,为之作叙曰:“念者不觉也,佛者觉也。念佛者,以觉摄不觉也。念佛三昧者,以觉摄不觉,入于正觉海也。华严具诸佛一切三昧,而其间念佛三昧,为一切三昧中王。大莫过于是,方莫过于是,广莫过于是矣。知归居士修念佛三昧者十数年,而又于华严义海,一门深入”云云。彭际清自评:“于贤首、方山外,不妨别出手眼。设遇云栖老人,定当相视而笑也。” [9]彭氏自认为,此华严念佛三昧论,是在贤首、方山外“别出手眼”,而与云栖老人宗旨相契合。由此可知其思想路径。

彭绍升既以华严义理融通净土,复以华严圆融思想疏释儒佛道。其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九月作成《一乘决疑论》,题曰:“其意在和同三教,不欲有所轩轾于其间。”论首开宗明义曰:“予初习儒书,执泥文字,效昌黎韩氏语,妄著论排佛。然实未知佛之为佛,果何如者也?已而究生死之说,瞿然有省,始知回向心地。从宋明诸先辈论学书,窥寻端绪,稍稍识孔颜学脉。而于明道、象山、阳明、梁溪四先生,尤服膺弗失。以四先生深造之旨,证之佛氏,往往而合。然四先生中,独阳明王氏无显然排佛语,而明道、象山、梁溪所论著,入主出奴,时或不免。岂世出世间,其为道固不可得而同与?抑法海无边,罕能尽其原底欤?予蓄疑久之,累数年而后决。…… 予读孔氏书,得其密意,以《易系》无方、《中庸》无倚之旨,游于华严藏海,世出世间,圆融无碍。始知此土圣人,多是大权菩萨,方便示现,乃以名字不同,横生异见,斗争无已,不亦大可悲乎!既自信于中,又惧天下万世之疑,不能直决也。因疏畅其说,以解诸儒之惑,以究竟一乘之旨。”

彭氏于此中明确指出,他读内外典系“游于华严藏海”,方得“世出世间,圆融无碍”。在彭际清看来,宋明儒辟佛有两端:一以为“伪教”,一以为“异端”,皆因其“法执未忘”,“天眼未通”。故此今日他以华严“究竟一乘之旨”,疏畅诸先生所言说,揭示儒佛之间圆融无碍、本无轩轾。 [10]

二、笃实修持净土
彭绍升家世为儒,父兄皆以文学官于朝。其先也治儒书,以明先王之道为己任;后觉非其所务乃舍之,专习净业。日以礼诵为务,并阅大藏经,受菩萨戒,素食净行。 [11] 更从闻学定公(1712-1788年)受净土之教,闭关于苏州文星阁,勤修“一行三昧”。彭际清对于佛教非但具有热烈之信仰,又积极实行。或创莲社念佛,或购鱼鳖于市授以三皈戒而放生。尝言“志在西方,行在梵网”。同参法友汪缙为其《居士传》作序曰:“知归子学佛归心净土,发决定往生之愿者也。究论往生之因,因于一念之净。一念之净,即成往生之因。况念念相继,有不决定往生得观弥陀者乎!知归子修净土,念念相继,其学佛也,可谓密矣。仰前修之匪远,表万法之同归。自度度人,度人自度,著书之心,可谓切矣。”[12]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