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卖豆腐的人,送豆腐到寺院,看到禅坐中的师父们威仪庄严,心生敬慕,心想:我也来打坐。因此请求纠察师父让他随喜参加,他进入禅堂之后,放下一切杂念,专心一意的打坐。过了一支香的时间,他如获至宝地发出欢呼说:"我终于想起来,五年前李大用欠我的三块豆腐钱,还没有还给我。"这位卖豆腐的人,只静坐了一会儿的时间,就收到如此的妙用,何况入于甚深的禅定之中,其所显发的智慧,自不待言了。打坐,开始的阶段,能使身体感到轻安愉快,心里柔软笃实。功夫深了,忘失身心、世界的时候,觉悟的道路自然开启。我们只要用工夫,等到心湖的波浪静 止了,自然能够涌现出朗朗的明月;纷乱的念头平息了,清明的灵性自然显现出来。 如净禅师在他的语录上说:参禅为身心脱落,不用烧香、礼拜、念佛、修忏、看经,只管打坐始得。坐禅不是沈思瞑想,更不是呆默无为;坐禅有别于诵经拜佛,坐禅的人要抛弃万尘,心无旁骛,一心以禅坐为最高无上的安乐法门,仿佛回归自己本家一般,安然地稳坐于自己的法性之座上面,和十方诸佛一鼻孔出气,遨游于法界性海之中。 禅坐最终的目的,在求得身心脱落,把我们虚妄的分别心脱落尽净,甚至连佛、觉悟的世界也荡涤无遗,禅师们在寂寂的古刹、袅袅的烟火中,一支香、一支香地打坐,将他们的生命投注于禅坐之中,目的就是希望把动荡的身心、虚妄的世界坐断消灭,在永恒无限的静坐中,将清净的本心,流入无限的时空,而达到不迷不悟,完全解脱自在的境界。 我们如果想享受禅悦的妙味,应该实地去打坐,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打坐经验久了的人,不管林下水边、岩洞冢间,都能够安然入定;但是初学的人,最好选择在室内,远离吵杂的地方,比较能够收到效果。室内的灯光不可太亮,以免刺眼;也不可太暗,以防昏睡。最好能摆设佛像,燃香供佛,以摄心提念。坐禅的位置,避免直接通风,以免引起伤风的毛病。 除了环境之外,饮食、衣着也要注意。吃完饭一小时之内,不好打坐,因为此时血液都集中于肠胃,此时打坐,既不合乎生理卫生,并且容易昏沈。饮食不可过饱,也不可太饿,最好七、八分饱。衣着方面要宽松、舒适、柔软,以免妨碍血液循环。 睡眠要充足,以免昏沈入睡,浪费宝贵时间。 上面的预备工作都齐全了,则可以开始打坐。禅坐普通分为三大阶段,即调身、调息、调心,经典上有说明,尤其智者大师的《小止观》有详尽的解释,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现在我仅简单地把其中的方法介绍给各位。 调身方面,首先要盘腿,盘腿分为单盘和双盘。单盘就是把左腿放在右腿上,或者把右腿放在左腿上,佛教称之为半跏趺坐。双盘就是把左腿放在右腿上,再把右腿放在左腿上,相反也可以,佛教称之为全跏趺坐。如果无法双盘,单盘也可以,万一单盘也盘不起来时,也可以将两脚交叉架住。盘腿可以使浮乱的身心静止下来,仿佛巨大的树木植根大地一般,容易进入禅定境界。 腿盘好了,双手要结手印,先将右手仰放于肚脐下,左手放置在右手上,两拇指轻轻相拄,两手臂自然紧贴腋下,此称为结"法界定印"。这种手印可以使左右气血,相互交流。盘坐时背脊挺直,可使五脏六腑顺畅运行,促进身体健康。两肩要平张,不可左右倾斜;颈项要紧靠衣领,保持从侧面看耳朵和肩膀成一直线的姿势,下巴要收进来,嘴轻轻地闭着,舌尖抵住门牙上龈的唾腺,以促进消化。初学者眼睛最好微睁,注视着座前二、三尺的地方,以免昏睡。 身体调好,接着要调呼吸,可以持数息观,从一数至十,数出入的呼吸,使呼吸由粗重急喘而细微平和,如游丝一般,若有若无。调身、调息都做好了,最后要调摄心念。我们的心念如野马奔驰一样,不容易控制,但是心念如果不能调制,纵然坐破蒲团,也没有意义。我们可以持观想,将心念集中于一处,或者观想佛的三十二相好;或者念佛,持咒;或者参公案、话头,只要能够将心念摄住,什么方法都可以。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禅修的方法。其他注意事项: 坐时,双手先将衣服稍稍撩起,名曰"提半把",以免衣服紧迫颈部,造成不适。 穿着以宽松、舒适、柔软的衣服为宜,一切束缚身体的物件,如手表、眼镜等,皆须松开,以免妨碍血液循环。 静坐时尽量避免在冷气口或电风扇下打坐。最好以毛巾包着膝盖,以防风湿。 静坐的地方以干燥的木板或榻榻米为宜,但仍需敷陈厚软适度的坐垫。 坐垫随个人身体需求而异,以能坐得竖直平稳,不阻塞气脉为妥当。 初学静坐者,一定要经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以防偏差。 初学静坐时,多半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不要勉强坐太久,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宜。 禅的精神,并不局限于打坐的禅堂,在二十四小时之中,举手投足,扬眉瞬目,都充满了禅的妙趣;禅的消息,并不仅仅在歛目观心的禅定中,日常的着衣吃饭、走路睡觉,都透露着禅的妙机。生活中的禅,是将寂静的禅定工夫,摄入日常的劳动之中而达到动静一如的境界。禅,是从琐碎的事事物物中,以整个身心去参透宇宙的无限奥妙,是伟大于平凡,化高深于平淡的修持。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一不是明心见性的资粮。 永嘉大师说:"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对真正的禅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禅是触目即是,无所不在。 二、禅净双修 净土法门以念佛为主,不论上中下根,皆能修持,而且不论何时何地,任何行业、身份,只要有心,皆可念佛。此与禅门行者,无论山林水边、茅蓬之处,只要双腿一盘,就可参禅,同为简便易行之道,因此历来参禅与念佛便成为深入民间,普遍盛行的修行法门。 尤其宋代永明延寿大师更力主"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自此以后,禅净双修之风,一直盛行至今。 1 类别 所谓"禅净双修",就是在念佛共修的程序中加入"静坐"。今日一般寺院,每于早晚课诵,或逢弥陀圣诞,乃至不定期的举办精进佛七,让信徒藉着"禅净双修",静心持名,精进修持。 2 早晚课诵 配合忙碌的工商业社会,一般上班族无法于白天到寺院参加共修,故于早晚课诵时安排禅净共修,使之利用清晨上班前,晚上药石后,也能在寺院中体会念佛静坐的法乐,进而藉由弥陀的本愿力,往生极乐之邦。 2 精进佛七 精进佛七是专以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为主,为期七天的修持法会。在精进佛七期中,要很精进的克期取证,念得一心不乱。因此,念佛要念得有功夫,念佛要念得忘我,从心深处发挥出来,如滚开的水,情不自己,念得冒出热汗,如此纯熟,就能克期取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