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持戒与行善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持戒在世俗人的眼里往往是与宗教相关的少数人的行为,行善或是做好事则被看作是世间伦理通常的美德。以致于很多人以为,为人处事只要行善做好事就行了,受戒持戒是给自己戴个锁链,多此一举。这种观点的形成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戒律的精神与实质,在这里我想就佛教的戒律与世间的行善作一简单的比较。 
   
  戒的汉文古体字是  ,双手持戈,表示警戒。警戒什么?众生流转于生死轮回,虽是由于无明,但无明微细难知,即使是十地菩萨也还有一分未破,所以戒不是去戒无明,而是警戒由无明长养的三毒,警惕心中的贪嗔痴(这三不善心是容易观察到的),不使之发于身口,造作恶业。这防非止恶的功能是受戒时所领纳的无作戒体所独有的,单是行善并不使人具备这一能力。因为一个人可以抱着贪心、痴心去行善,也可以由心情的好恶对同一缘境或行善、或行恶。
   
  戒分为性戒和遮戒,性戒是通于社会的善行,而遮戒却超过了世间的善行,因为它更潜在,更深远。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我们分析社会上的坏人恶事时,往往会说原因很复杂,有社会的、环境的、教育的、个人的等等因素。总之就是世上没有天生的恶人,可恨之人也有其可怜之处,但在恶人还没有成为恶人前,就没有苗头,就不能预防吗?不一定非要违背了世间的法律才制止他,制裁他。这里就显出了佛陀制定遮戒的可贵,预防第一,虽不即是善行,却在止恶的大门上又加上了一把牢固的铁锁。
   
  戒分四科——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其中戒体是核心。行善虽然是造善业,却并不会感得什么善体。戒由佛制,相当于佛陀的法身,戒体世代灯续,要有一定的传承,不能自己凭空获得。这可从领纳戒体的过程中看出,戒体的领纳是在三皈依时就完成,而三皈依必从持戒清净的出家人受。有了戒体,就会时常反省戒律条文,检察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在日常生活中,以行副愿,努力使之清净。
   
  业由心造,行善和持戒的用心不同。行善事的心,既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恶或无记的。即使是善心,其心力也可能很微弱,在阿赖耶识里留下的印象很浅。而持戒则不同,当初受戒时,缘境广大,发心猛利,念念虔诚,则熏本藏识,成善种子,这就是戒体。《羯磨疏》云:“由有本种熏心,故力有常,能牵后习,起功用故,于诸过境,能忆、能持、能防,随心功用,还熏本识,如是展转能净妄源。”也就是说受戒时,由强烈的心念造就了一个业体,通过以后随作无犯的熏习,可长养此业体,使其功用日渐明利。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守戒的行为,每一个随作都可以转到持戒护戒的信念上来,这等于是“回向”。所有清净无染的戒行都“回向”到了守护的戒体上,即使是命难亦不舍弃,那么阿赖耶识里的这一清净善种当然会增长广大,以致成为我们整个生命轮回里的主宰力量,尽未来际地影响着我们。而单纯地行善对阿赖耶识的熏习很浅,既然没有发心纳体的过程,也就更谈不上回向长养的可能了。
   
  经中说:布施不如持戒,纵然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四事供养四天下众生满一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的功德。为什么看似消极地持戒却胜过了积极地行善呢?因为在最初受戒时,实际就已对一切众生行了三种布施,尽形寿不盗,就是对法界一切有情财施;尽形寿不杀,就是对法界一切有情无畏施;以此戒法自行化他,就是法施。而世间的布施并不具足三施,且不遍于一切众生界,故其有限的功德无法与缘法界一切众生的持戒功德相比。归根结底,一切的功德果报,其实与所发的心量有关,而不即是实际的物质付出。中国有句古话叫作“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行,论行贫门无孝子”。这就是说心的付出才是真正的付出,不能仅仅通过行为大小判断功德的大小。
   
  佛教特别重视意业,这是佛法不同于外道业论的地方。为什么持戒的意业超过世间善业的百千万倍呢?这是因为戒法通于有情境和非情境,,周遍法界,不名独善。《俱舍论》云:“戒从一切众生得定,分、因不定。”就是说求戒时的发心可以有上中下三品,所受的戒支也可一支或多支,但是所缘的众生则必须是遍法界一切众生。又说:“若不从一切众生得,戒则无也。何以故?由遍众生起善方得,异此不得。云何如此?恶心不死故。”《行事钞》也说:“若人不作五种分别,得木叉戒。一、于某众持;二、于某分持;三、于某处持;四、于某时持;五、某缘不持。如此受者,得善不得戒。”虽然二、四两条,其他的律部还有不同的主张,但综合看来,戒与善的分别就在于遍与不遍。所以《羯磨疏》说:“夫论戒者,普遍生境俱无害心,方成大慈行,群行之首。岂随分学,望成大善,义不可也。”
   
  另外,经论中还提到持戒者可获得五种功德――现世中得大财聚,得善名扬,于大众中无畏,临终不昏昧,死后生于善趣。而不持戒者虽做布施等善,积聚了福报,却没有断三恶趣的因,所以也还有成为龙,有福鬼,大力夜叉等可能。而一失人身,纵有福报亦惘然。为什么呢?因为人身之所以义大难得,是因为人身是获得解脱的最佳时机,时机稍纵即逝,如盲龟浮木,不知何时才能再遇上。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持戒者保住了人天的身份,就是保住了解脱的希望。
   
  暇满义大的人生如果说有什么意义,那就是获得解脱。持戒以相信因果为前提,这样就种下了解脱的因。虽然刚入佛门的人可能只是畏惧三恶道苦而持戒,但随着持戒的清净不犯,自能获得不悔的法喜,对因果的道理自然会逐渐明了。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信者持戒,而持戒反过来增长信根,当信根成熟时,解脱之花就开始绽放了。而世间的善者,可能不相信因果(如雷峰同志),虽行种种好事,却不能种下解脱的因。而要趣向解脱,戒的清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华严经》上说“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只有在断除了染污心,清净持戒的基础上的善行,才可能以一极微善行而遍法界一切众生。因为戒缘一切,所以善亦缘一切。
   
  愿法界一切众生戒圆善广,早登觉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