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关于放生的“五个为什么”(2)

4、为什么能够亲自去放生更好? 有的 居士 讲:“我只是给共修放生捐了款,本人并没有亲自参与放 生活 动,不知这样是否能获得共修放生的功德?” 堪布慈诚罗珠回答:“只捐款虽然可以获得同样的功德,但还是与自己


  4、为什么能够亲自去放生更好? 

  有的居士讲:“我只是给共修放生捐了款,本人并没有亲自参与放生活动,不知这样是否能获得共修放生的功德?” 

  堪布慈诚罗珠回答:“只捐款虽然可以获得同样的功德,但还是与自己亲自参加有一定的差别。如阿底峡尊者曾示现亲自动手做“察察”佛像,而且开示弟子身语意三门圆满之善业具极大利益。虽三门中依“意业”为主而区分善恶业,但对凡夫而言,通过身语善业的勤做,会对无常心、出离心、菩提心等意业,有增上熏习之利益,故不可轻易忽视。” 

  5、为什么要具足“三殊胜”去修持? 

  堪布慈诚罗珠开示如下:

  “作为佛教徒,我们经常放生。如果如法地放生,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不够如理如法,功德就不是很大。所以,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虽然三殊胜的修法,是最基础的入门修法,但可能对于许多人来说,却是前所未闻的。这个修法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困难,恐怕有些学佛很久的人也未能做到。”,
    
  “无垢光尊者讲过:所有的善业,无论大小,都不能离开这三个框架,都要夹于此三殊胜中间。如果不离开三殊胜,则所做的一切善业皆为解脱道;如果离开这三种殊胜,即使表面上再伟大、再深广,也不是解脱道。所以,这三个殊胜非常重要。”,
    
  “如理如法的放生,可具足三种殊胜、菩萨六度,并获得佛身语意三金刚的加持和迅速圆满二资粮的一切功德。”

  第一、动机殊胜。在每次做善事之前,肯定会有目的,没有任何目的的行善、修法是很少的。如果在行善时,具备殊胜的动机,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1)是下士道:这种动机是三种善的动机中层次最低的。具有这种动机的人不是考虑解脱,而仅仅是为了下一世不堕地狱、饿鬼、旁生道,希望得到人、天的果报,为了来世能得到健康、长寿,获得有地位、有财产、有名誉的人身而去行善。这虽然是善,但仍与解脱没有关系,所以是最低层的。

  (2)是中士道:即小乘声闻、缘觉的动机。也即不是为了追求世间圆满,不是考虑健康、长寿等目的而修行。因为这种发心的人,对世间圆满以及自身五蕴(肉身等)怀有恐慌厌离之心,极其渴望能早日摆脱五蕴的束缚。所以,他的行善修法不是为了追求世间圆满。这种动机是中等的。以这种修法除了能使自己获得解脱之外,没有其它的果报。

  (3)是上士道:也就是大乘菩萨的发心,这是善的动机中难度最大的。以我的一己之见来看,能走上上士道的人很少很少。大乘菩萨真正的菩提心,是指毫无自私地奉献、毫无条件地付出。尤其在遇到困难、艰辛之时,能保持这种精神是极难的。平时我们在顺意安适之时,于修法打坐之中,偶尔生起“我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为了获得佛的果位,所以打坐、修行”的念头也许不是很难,但这种菩提心是不稳定的。只有反反复复地修炼,才会生起真实、稳固的菩提心。开示不是论典,一看就能够领会,在领会之后若肯实修,就能够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发菩提心的第一个条件,是发愿度众生;第二个条件,是要有为度化众生而发誓成佛的决心。一旦生起慈悲心,离菩提心也就是咫尺之遥了。 

  第二、无缘殊胜。所谓无缘,就是空性之义。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则无论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