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苦得乐,弟子也暂为息苦,后因狱情未决,不得出离。今蒙吾 师救度,使弟子与此徒辈及列国诸侯们都能乘此善力,将生人间, 因虑世异国殊,所以在未生人间之前来此致谢。”言讫不见。从 此水陆仪文盛行天下,恩泽今古。 天监六年,武帝假志公的神力,见地狱诸苦相,武帝惊怪不已, 问志公道:“如何能救他们出苦?”志公道:“唯闻钟声,其苦 暂息。”于是武帝下诏天下所有佛寺,大击钟鼓,悠扬的钟鼓声, 响彻云霄,在地狱里受苦众生,因而暂息其苦。 佛前宣誓,断食酒肉 同年,武帝誓断酒肉,撰一文如下:“弟子萧衍,从今以后,决 心断除酒肉,假若再饮酒食荤,杀害生灵,原受一切鬼神制裁, 将堕阿鼻地狱。” 天监十一年,武帝下诏道:“凡宗庙祭祀,皆须依止佛戒,青蔬 豆腐,断用荤肉,去除贪欲,天地生灵,不能杀损,岂能为满自 己口福,而牺牲任一有佛性的众生;再则,为祭祀而杀生,非旦 无补于事,且更加罪其身,永远沉沦,何苦而为?今后祭祀,宜 皆以面粉为之,以大饼代替大脯,其馀尽用素果”。现今信佛者 以面粉代生物为祀者,说是当时梁武帝所提倡的。 作净业赋坚其道心 武帝自信佛以后,道念日坚。曾作一篇”净业赋“在佛前宣读, 表明内净其心外净其行;在他所作的”净业赋“的序中,有这几 句话道:“朕不啖鱼肉,不与嫔妃同处;四十馀年来,既不食荤, 更无杀害障、既不御内 也无欲恶障,除去此二障,意识稍明, 乃作净业赋。”这是梁武帝撰净业赋的因缘,现略录其辞如下: “观人生之天性,抱妙气而清净,感物外以动欲;心攀缘而成眷, 过常发于外尘,累由于前境;怀贪心而不厌,纵内意而自骋,耳 流连于丝竹,眼转移的五色,香气酵起,触鼻发识,舌之受味, 甘口啖食;耳之受触,以自安怡。细腰从手,弱骨丰肌,附身芳 洁,触体如脂,狂心迷惑………如是六尘同障善道,方紫夺朱, 如风靡草,抱惑而生,与之偕老;随逐无明,莫非烦恼。由是外 清眼境,风净心尘,与德相随,与道为邻,见净业之可爱,以不 杀为因;离欲恶而自修,故无障于精神;患累已除,障碍亦净, 如久澄水,如新磨镜,外照内像,内见众疾;既除客尘,反还自 性,心清若冰,志洁如雪;结缚既除,忧畏亦灭,与恩爱而常违, 顾生死而永别。” 这篇净业赋不但文理通顺,且能作为修道人的借镜,我们应以此 警惕自励。 武帝受菩萨戒于惠约国师 普通元年,梁武帝在宫中筑坛,欲禀受菩萨戒,朝延大臣们一致 推焉德高望重的惠约禅师,因此武帝下诏道:“道资人弘,理无 虚授,事藉躬亲,民信乃立,惠约禅师,德重人世,道被幽冥, 四月八日,延师于等觉 ,受菩萨戒法。”当佛事行羯磨忏法时, 甘露天降,有两只孔雀 阶驯伏不去,武帝大悦,复设无遮大 会。 武帝自从受戒以后,日唯一食,食只素菜,寝居 所,净如沙门。 梁武帝依惠约禅师受菩萨戒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事情是这样的: “武帝延请禅师在正觉殿举行授戒大典参加观礼的细素大德,有 十几万人,法会之盛,可说是空前未有的。武帝在受戒时顶礼禅 师后对他说:“弟子顶礼,请勿为外人知之”。这时禅师便合掌 入于净瓶中,结跏趺坐,须叟间又化为五彩云朵而出,他也细声 地对武帝说:“贫僧化身入瓶之事,也请陛下勿为外人知之。” 武帝自恃万乘之尊的身份,只应受人顶礼朝拜,他是不肯向人顶 礼的;可是今天既然依师受戒,不能不向禅师顶礼但又怕为外人 知道而失面子,因此有此请求。禅师显神通,化身入瓶,让他能 心悦诚服的顶礼。可是,佛法是不许随便现示禅通的。禅师不原 让外人知道,所以有此一段对白。 普通四年,武帝下令中外人士,不得称呼惠约禅师之名而以别号 (智者)代替。现今沙门之有别就是从禅师开始的。 大同元年九月六日,惠约禅师入灭,世寿八十四岁。武帝素服临 丧,执弟子之礼,哀恸出声,为之辍朝七日。六月廿九日诏葬于 独眼山,志公禅师的墓左。从师得戒的弟子有四万八千多人,都 服缌麻,痛心欲绝地送到墓地。这种哀荣在出家人中实属鲜见 三次舍身同泰寺 大通元年,京城大疫,武帝于重云殿,为万民设救苦斋,以身为 祷;复于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披法衣行清净大舍,素床瓦器 (就是吃钵饭),乘小车不用车驾,亲升法座,为大众开讲涅 经,群臣以一万亿奉赎回宫。武帝又设道俗大斋,参加者约五万 人,这是武帝的第一次舍身。 大同元年,武帝于同泰寺讲(金字三慧般若经),举行清净大舍, 皇太子与群臣再以一万亿钱,奉赎回宫。是晚,同泰寺里浮图发 生火灾,武帝以为天魔所为,于是下诏道:“道高魔盛 ,行善 障生。”因此再起十二层高的浮图,这是武帝第二次的舍身。 太清元年,武帝第三次的舍身是在同泰寺,设元遮大会,行清净 大舍,升妙严殿讲(金字三慧般若经),群臣仍以钱一万亿为赎 身回宫。 刚直的智藏法师 武帝笃信佛教,恭敬三宝,因此对出家释子多所从容,僧团中不 时发生事件,主僧懦不能制。武帝对此很为重视,他想自己来律 行僧正的事,诏下京城大德们,无人敢异议,独有智藏法师,他 以为佛法渊博,非一人能尽之,因此他执不奉诏,武帝对他不肯 奉诏,大为惊异,便召入光华殿问状,智师面陈大旨,秉执有据, 使武帝不能夺,逐从其言,不作自任僧正之议。 智藏法师对众僧说:“皇上以佛法为已任,诚当推顺,然而衣冠 家子弟十辈,犹不能俱称父意。现今糅杂五方之众,而欲以一已 好恶绳之,戒律将废矣,诸君不虑及此何也?” 法云法师叹道:“教理深致,未能多此,今日之事,良可愧服。” 因为法云法师在,很得武帝信任,又是极负众望的大法师,对此 事利害蔽端末虑及此,若非智师反对推翻此举,几乎铸成大错, 所以他要对智师有“良可愧服”之语。 武帝自从受了菩萨戒 后,他的寝室与沙门略同,虽宫禁之内,亦恣僧众们游览,独禁 止御座而巳。智师一日升殿,登上宝座,左右大声呵止,智师也 大声答道:“贫道定光金轮之斋。宁愧此座,倘欲见杀,不虑无 受生处。”左右以此奏闻,武帝特令不问。 武帝与达摩祖师 普通元年,禅宗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泛海来华,九月廿一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