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白云渡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一)

    提起普恩和尚的俗家名姓,从前花源镇的人只知他叫方园,其根据是曾经有人在古藉中见到一则公案:

    师上圃岭投智云禅师。云问:“姓甚名谁?”师答:“方园。”云又问:“古人曰,天园地方。不方不园在何处?”师拟答。云转身入方丈。师呆立多时。   
    次日师于云下剃度。侍云左右,春秋一十有二。
    一日,师辞别,云问∶“今去何处? ”师曰:“不方不园处。”云允。
 据说普恩和尚下山后就不知下落。四众以为他去远处游历参访,难察行踪,日久也就淡忘。

                                  (二)

    离新津花源镇不远的杨柳河边,常有一群野鸭嬉戏。因为此处无渡船过往,岸边草茂林密,正是野鸭栖息之所。为什么没有渡船呢? 原来这段河心有一小岛,水流到此,分东西两路,且分流之前因河道弯曲,水流产生回旋,从岸边牧马山的山腰往下望,特别是在夏季涨水之时,可明显地看出回旋水纹如太极图一般;河水遇岛分流,更是湍急。若干年前渡船在河心翻落多起,之后,就无人敢在此处摆渡了。过河的人要到上游或下游二、三十里处才能找到渡口,这可苦了花源镇要过河的人。
    一日清晨,人们发现在废弃多年的渡口处停一小船,船上坐着一个黝黑粗壮的汉子,身著僧衣。有人问他,可否渡河? 他不答话,只是点一下头。从此,无论春夏秋冬,这只小船来往于两岸间。人们奇怪的是,这人从不说话,渡河的人给钱时,他就指一指船头的小竹篓,丢多少钱或丢与不丢,他都不在意。每次小船离岸,他就唱道:

                      不击鼓来不撞钟,一叶扁舟荡西东。
                      若问贫僧缘何事,白云一片落江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摆渡的人黑发转白,直背成弓,由壮年变成了老翁。唱歌时吐字也越来越听不清楚了。若仔细听,也能听出些内容来:

                      唯有白云知我愁,飘来飘去说根由。
                      如今落个桶底脱,白云顶上催白头。

    天长日久,再也没有人认真地听他唱些什么。可是这三十年来,虽然大家都不懂他歌里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却注意到每首歌里都出现“白云”二字,这常常引起人们的猜测。

                                (三)
  
    有一个经常来往于两岸的少年倒是例外,每次过河都很注意听他唱。日久,少年竟能与老翁一起哼唱:

                      牧马山上郎牧牛,烈日当空汗背流。
                      扯片白云头上戴,清凉岁月更风流。

    有一天,少年跳上船,待人们上船之后,就在船头帮老翁收跳板,解纤索;到了对岸不下船,又主动替老翁搭跳板,系纤索。老翁只在船尾掌舵,少年在船头摇桨,一头一尾配合默契。少年主动帮忙,老翁也无异常表情,只管唱着:

                      小乘大乘最上乘,度驴度马更度人。
                      真经写在白云上,游子今生幸得闻。

    从此,老翁有了帮手。少年从哪里来,为什么要干上这日晒雨淋吃苦受罪的活路,人们也不明白,似乎也没有人想去弄明白。因为世上总有许多人只顾自己渡河方便,对摆渡人的辛酸劳苦却表现得麻木,而这麻木如同传染病一样也会蔓延扩散。
    不过,老翁每首歌里的“白云”两个字,却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上。人们每到渡口就想起白云,每见白云就想起渡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白云二字逐渐成了渡口的代名词,自然“白云渡”就在不知不觉中诞生了。再者,这渡口从前因多次翻船而荒废,老翁来此之后,无论雨季旱季,小船都平稳地往来于两岸间,从来没有险情发生。有两次发大水,小船不慎被卷入旋涡中心,船上的人惊恐万状,老翁却泰然自若,平静地唱道:

                       水能载舟也覆舟,大限来时更何求。
                       跃上白云当骏马,哪管冬夏与春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