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八大人觉经》(4)

第四觉知 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懈怠堕落,常行精进 学佛能把握时光,思想正确、分秒不空过,这就是精进的人生;精进的方向不可偏差,一点点的偏差,很快就会堕落,无法自拔。 佛教

第四觉知

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懈怠堕落,常行精进

学佛能把握时光,思想正确、分秒不空过,这就是精进的人生;精进的方向不可偏差,一点点的偏差,很快就会堕落,无法自拔。

佛教徒的精进,不一定是去寺院拜佛、念佛、诵经,最重要的是「行经」。当然拜佛是表达佛教徒的虔诚敬仰,所以入寺院要虔诚礼拜;诵经则是对佛陀的教育反覆加强印象,深刻了解佛的教法。如果不曾读诵经文,就不知道佛陀曾经说过这么好的话,指引众生正确的方向;修行失去道路就会步步难行。

诵经如同旅行者的地图,有了地图辨别方位,才能指出一条成佛之道,所以读经就像在问路。念佛则在「念得佛心为己心」,因为学佛就是为了成佛,要成佛,就要具备佛的精神、佛的理念,所以佛陀的思想精髓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知道的。

佛为救济众生而修行,众生的苦难有心灵之苦、有物质之苦,佛陀的教育,就在辅导众生打开迷茫的心灵,转凡成圣,去恶行善。许多边地下贱的众生,生活苦不堪言,天灾、人祸、饥饿交迫,这种共业苦难的地方,需要有爱心人伸出援手,发挥人道精神去帮助。这种爱的力量,就是「佛心」,所以我们拜佛、念佛、诵经,最后一定要去实行。

佛陀在《八大人觉经》的第四觉知,提到两个对比的见解动作——「懈怠堕落」与「常行精进」。堕落的人生就是因为懈怠,如果能看清懈怠堕落不仅损伤我们的生命,更残害我们的慧命,就会下定决心奋发精进,以大勇猛心摧伏烦恼障碍。

有的人能力很好,却不肯好好发挥;有的人则是所发挥的方向偏差,「聪明反被聪明误」,将聪明用错了地方,真的是害人不利己,这就不是上进,反而是堕落了。还有一种人自视甚高却又眼高手低,普通的工作不屑去做,天天等着理想的机会从空而降,一定要有理想的职位、事业他才愿意做,结果长期赋闲在家。

发生在意大利有一则新闻,一位已取得法律硕士的三十岁青年,因为工作职位不符理想,一直待在家里,不肯再去找工作自立。他出身单亲家庭,父亲一个大男人独力抚养他长大,还栽培他完成高等学历,谁知学成后竟然不肯工作,父亲觉得这样不是办法,应该让他振作起来,于是中断他的经济来源,想要迫使他自立。不料辛苦栽培的儿子,倒是利用法律所长,一状告到法院,控告自己的父亲。

法庭经过几次审理,做父亲的据理陈述:「孩子自小没有母亲,我一边工作,一边又要照顾他,如今已经尽了我的责任。他三十岁,学业也成就了,我一个年近七十的人,还有什么义务抚养他呢?」听起来很有道理。

不过法院最后判决儿子胜诉,父亲败诉。法官认为儿子虽然已经能够自立,但是职位并非他的理想,所以失业在家,既然孩子失业了,父亲当然有义务要抚养他。

这则新闻在意大利也是轰动一时,许多为人父母者都很惊诧,为什么法官会有这样的判决,难道父母亲要抚养孩子一辈子吗?对子女没有年龄限制地提供,这样的判决不是很负面吗?但是法庭已经这样宣布。

听到这则诉讼的结果,会觉得父子的亲情、人生的思想意识,以及社会的法律观念,在在都令人感到迷惑。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法律之前什么才是真正的公平?最重要的,什么才是亲情真正的意义?人生的目标又是为什么?

这位三十岁的青年枉顾亲情,竟然状告父亲,白费了父亲养育栽培之恩,带给父亲多大的心灵创伤;他的思想贡高偏差,愈是贡高,堕落愈深。所以类似这种人,都属于「懈怠堕落」,不能就其所学来发挥,这种眼高手低的人,实在是人格堕落者,哪怕他的学位再高,还是白白荒废的人生。我们如果能冷静思考,就应该舍弃堕落,趣向精进的道路,如此「常行精进」,才能「破烦恼恶」,消除烦恼、不再造恶。

想到台湾有很多可爱的人生,非常地精进,记得台南有一位张先生,本身是小儿痲痹患者,要做任何动作,全身都得跟着动,是一位不良于行的残障者。

但是他很有志气,虽然从小被弃养,不过他很认真独立,训练自己能够谋生,每天很早起来,整理好自己,就穿梭在大街小巷卖口香糖,无论刮风下雨,都带着他的小摊子出门。

政府要将他列入重残的救助对象,他不肯,他说:「我从小到现在受尽了辛苦,业已经够重了,虽然是一个人生活,但是没有饿过肚子,所以我不必别人救济,还要努力去救济别人。」所以他风雨无阻去卖口香糖,身体的动作很不稳定,却是满面笑容,每天都以快乐的心情面对。即使做这么小的生意,他还每个月捐钱,帮助比他更可怜的人。

天差地别的两个年轻人,一位是好手好脚却不肯做事;后面这位张先生手脚都不便利,除了婉拒政府的救济,更努力工作,发心救助别人,这样的生命勇者,才真是身残心不残的进取人生。

这样的人,我们可以说他是残障吗?看起来他什么都能做,所以连「残而不废」这四个字用在他身上都不适当,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是以身示教,以乐观、坚强、富有爱心的形象,鼓舞着手脚健全的人。他的心灵健康没有障碍,虽然没受过什么教育,却有充分的智慧,懂得做人的道理,更能少欲知足,所以心中无烦恼,再怎么复杂、苦难的人生,到了他眼里,全变成一片清净的世界。想到这位张先生,无形中就给人很大的鼓励。

所以学佛精进,不一定要在寺院拜佛诵经才叫精进,除了虔敬三宝、理解佛经的道理,还要去行经,将佛陀的教育实行出来,走这条济世救人的路。

好的人生、好的模范,不在一个人富有与否,端看他的行为能否为人表率,思想正确的人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对象。当然错误的示范,也能让我们引为警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懈怠的人生终究要堕落,常行精进就在如何去恶从善,转烦恼为觉悟!

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学佛者每一天都要自我警惕,无论出家、在家,精进的人生不可或缺。

精就是专心,进就是向前进步,世间有求不完的知识,所以要精进;发展事业也一样,专心精进才能成就事业。何况是学道者,修行道路漫长,既得人身,又能听闻佛法,踏上了起点就要谨慎专心,方向要准确,脚步绝对不能停息。

懈怠的人生会堕落,不进则退,所以必定要有精进的心态,才能「破烦恼恶」。

烦恼是自心的敌人,我们通常只知道身外有敌人,却忽略内心和我们最密切、念念跟随的敌人,那就是「烦恼恶」。这些烦恼恶,也就是我们的「见思惑」,「见」是见解,见解有了错误,行动就会偏差。《地藏经》中说「举心动念,无非是罪」,一个人的见解有了偏差,说的话就会错误,恶口、妄言、绮语、两舌,无不是造下口业。

人的见解不纯正,动作也会产生偏差,就如目前普遍的青少年问题,整个大环境的走向偏离正道,年轻人也随之闻声起舞。沈迷网路的虚幻世界,或是感情问题看不开,为了爱情可以把亲情、友情一笔勾销,一旦情海生波,则又激烈地以自杀、杀人收场,这都是见解不正所起的烦恼,称为「见惑」。

再来是「思惑」,思就是思想,比见解更深,影响的范围也更广泛,国家或团体的领导者,思想一有偏差,祸患就波及国家社会,人世间的混乱皆来自于此。

当然,思惑对个人来说,同样是自己的敌人,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的错误,要改却不容易,常常听人说:「师父,我真的想要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事情很快就冲动起来,过后也知道错了,我真的要改!」口头上说改,心理上却游移不定。

如果要改就要下决心,慢慢将错误的冲动减少,这是渐进的方式;若是较有智慧的人,就一改千悟,下了决心很快就能彻底改过来,除掉内心的见思惑。

「破烦恼恶」,也就是杀烦恼贼。在《佛遗教经》和《佛说四十二章经》都提到,我们的内心有四大贼,必定要一一杀灭。「四大贼」就是「四魔」,四魔都隐藏在我们心中。

第一是「五蕴魔」。五蕴前面已经解释过了,除了色身之外,受想行识都在我们的内心造作,心向偏差,行动就会越轨,造作之后的结果成为业的种子,即隐伏在藏识中。这是五蕴魔。

二者「烦恼魔」,烦恼魔是见思的烦恼,见解、思想不正确,就会对家庭、社会、国家造成危害。

三者「天魔」,天堂人人都想去,但是天堂的享乐对修行者反而是一种阻碍,天魔更是时时想尽办法,要来扰乱发心修行的人。因为三界之内都是天魔控制的范围,而修行者所追求的理想则是脱离三界,永断生死,如此魔王就损失了魔子魔孙,所以天魔对修行者都会有所障碍。

我们也常听到「魔考、魔考」,其实外魔不可怕,最怕的是自己的心魔,三心二意不定性,天魔才会有机可乘。

心魔自作怪,要选择修行或选择享受,这两种心态常常自我交战。修行怕辛苦,无法清贫乐道,有的人就说:「我很喜欢修行,不过想到早上都要三点多起床,心里就怕了,睡眠这项实在没办法克服!」或是说:「我很羡慕修行者,但是叫我长年累月都穿同样的衣服,真舍不得世间那么多美丽的衣裳!」衣、食、住、行对他来说都有很大的挑战,这就是心魔在作怪。

四者「死魔」。生命有限,百岁古稀,死魔一直潜伏在我们体内,生命尤其在呼吸间,不一定会经过老的阶段,看看新闻,护士一不用心打错针,就造成七个婴儿一死六伤的悲剧,存活下来的孩子也会带着后遗症。可怜镜头上一位妈妈痛哭失声:「我的孩子!我还没抱到我的孩子啊!」这种生死挣扎,多苦啊!

于是,有的人就说「一辈子反正也没多久,最要紧的就是及时行乐」,因而醉生梦死,不思精进,不懂得珍惜人生。他不知道这是「死魔」所设下的另一种陷阱,专门迎合堕落懈怠的人。

以上就是「四魔」。其中首要消除的是「五蕴魔」,若能解脱色、受、想、行、识的诱引束缚,就能降伏烦恼魔,见思惑尽净,超越名利富贵的执着与贪生怕死的障碍,如此,天魔不得扰乱,死魔也无处伸其魔掌,一切魔障即得解除。

修行学道无非是要明理,能立定志向,发出虔诚恳切的愿力,这样,无论是内心的魔,或是外在的障碍烦恼,都可以去除。人人都害怕死魔的追逼,但是生命本来就是无常危脆,病魔来袭时苦不堪言,对道业同样有所障碍,假使不能警惕无常、及时修法,有朝一日舍了此身,前途茫茫,真的不知何去何从。

生死大事,有的人学佛为了求解脱,所以很努力地念佛、诵经,但是到头来还是很迷惑。这就是没有彻底了解佛法的真义,也不曾实际做出心得,因此死到临头时,再好的妙法还是帮不上忙。假如能够借事修心打开烦恼,自然可以通过死魔的考验;烦恼解开了,面对生死安然自在,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许多可爱的慈济人,总是打开心门去付出,心门打开了、爱心启发出来,过去的错误又能及时修改,观念一调正,在菩萨道上就可以走得很稳定。走上菩萨道,回过头来,也能了解生死无常,更懂得把握时光,好好运用人生。

如已逝的慈济委员静蓉,她是很资深的委员,虽然没有很高的学问,这条慈济路却走得很稳。当她老来生病了,心念还是那样稳定,病中也没有放弃做慈济,还把慈济精神继续传承给她的先生和孩子。

一直到病重住进医院,她也已经准备好要做「大体捐赠」(按:捐赠遗体,供医学教育解剖),心灵最后的归宿是交给佛菩萨;身体则交给医学生做解剖,在她的身上学习人体的构造。当时我出外行脚,接到讯息说静蓉病危,想再见我一面,我就请人打电话告诉她:「放下吧!来就来,去就去,这是师父说的。」我人在外面怎么可能和她见面?所以要她随缘放下。

结果行脚回来她还活着,我去医院看她,就轻松地说:「你还在啊?」

「是啊!师父要我随缘放下,来就来,去就去。」

「没错,醒过来就是还在,要感恩又多一天让你有心理准备;又多了一天,让你和大家说说话、结好缘。」

「对啊!所以只要我醒着,就跟人说慈济,我都有把握时间。」

「这样很好。假如是安心睡了,再醒来时,就要乖乖听人家(按:指下一世的家庭)的话。」

「嗯,这个我已经准备好了。」

又经过一段时间,她就跟我说:「师父,我都已经准备好了,不知道为什么,睁开眼睛,都不是要好好听话的时候;而是一睁开眼,就要好好说话。」我说:「你真有福,所以有机会就赶快和人分享。」

「好!我一定记住师父的话。」她就是这么轻安自在。

还有一次去看她,她在睡觉,再过两天又去,她已经醒了,我就说:「那天师父来,你还睡你的。」结果她幽默地说:「师父,我知道您很忙,我是替您多睡一些。」虽然是这么简单的对答,对我而言警惕很大:我能够辅导她「来就来、去就去」,将来有一天,自己是不是能够做到?有时也会以此自我警惕。

她做到了!听话的人做到了。到了最后她很轻安,还挥挥手跟守在身旁的师姊们道再见,就这样自在地去了,这么轻安、这么自在、这么解脱。

所以精进修行,就是「内能自观、外能体念」;向内自我观察内心的世界,面对外在一切人事物常起警觉,体悟人生、勤念正道,这是很重要的。将身心内外的四魔降伏下来,这样才能「出阴界狱」。

「阴」就是「蕴」,蕴是积聚、覆盖的意思,烦恼无法断除,就会不断累积,对我们的修行产生障碍。所以学佛不能懈怠,懈怠就是放纵自己,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朝有福今朝消,每天都在消福,缺乏正念、正见、正思惟,当然无法做到正语、正精进、正业、正命、正定,生命都是邪知、邪见、邪命,这就是在阴狱中由不得自己,像关在监牢里得不到自由。

总而言之,听法是用来降伏我们的心,改正偏差的思想行为,烦恼调伏了,「摧伏四魔,出阴界狱」,即使面临死亡的考验也无所畏惧,仍是那般轻安自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