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竹与人生——魏文惠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竹,“风过不折,雨过不浊”,与佛教有很深的因缘,也为世人树立了效仿的榜样。

释迦牟尼佛曾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讲经,观世音菩萨曾在“紫竹林”中修道……竹林亦成为佛门赞叹的清静之地,说明竹子作为一种“法身”,已经深深融人到佛子们的心中。竹子中通外直,节节空心,是佛教概念中“无我参禅,性空修道”的形象体现,是一种脱尘出世的超然境界。

清代画家郑板桥先生以竹为师,无竹不居。他在《竹石》画中题诗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竹子不畏逆境的坚韧毅力和不受外界诱惑的顽强品格,尽写了竹子顽强的秉性和不屈的精神。

自古以来,人们不仅喜欢竹子的外形,更爱竹子的丰富内涵。竹子经风霜而不凋,经雨雪而不怠等高尚的人格化风貌,为历代众多文人墨客所称道、赞美。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上萌发,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竹子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喻义和写照。

我爱竹坚韧挺拔的顽强毅力,我爱竹坚强不屈的宝贵精神。

竹是人忠实的伙伴,它无怨无悔地为人类奉献,正如竹家乡的人所说:当人们看到老人手中的竹枝、婴儿乘坐的竹车时,会意识到竹有一种扶老携幼的精神;当人们看到农民肩上的扁担、船工手中的竹篙时,会联想起竹有一种助人为乐的品德;当人们看到供人休息的竹塌、遮风挡雨的竹笠时,人们会懂得那是竹忘我的品质... ...

读竹而知人生苦乐,读竹如悟人生历程。在现实生活中,类似像竹子一样,不畏逆境,不受外界诱惑的故事很多,曾经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艘大船在海上航行遭遇暴风雨而被沉没,三个海员爬上了一个橡皮筏才得以逃生,他们在海上漂流了两天一直没有看到陆地,渴的感受比饿更折磨人。身边全是水,他三人都知道,喝下一升的海水,就必须排出体内两升的水分,越喝只会越渴。在渴到极点的情况下,那些看上去跟清水毫无区别的海水,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三个人在极力忍耐着,但那个年龄最小的船员最终没能坚持下去,他在口渴难耐的情况下,明知道喝下海水的后果,然而还是选择了用海水暂时解救干渴的喉咙,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当救援人员赶到的时候,那个喝了海水的年轻船员已经因脱水而死,但另外两个不被海水诱惑的船员却获得了重生。

他们的故事使我自然联想到佛教所说“不为六尘所染”的警句,使我自然联想到竹子身临屈境有骨节,不受外界诱惑的毅力和品格。做人如果能有竹的精神相伴,能以竹的气节自勉,就能放下生活中许多贪念,就能激活自我勇猛精进之心。人应该珍惜自我,不畏逆境,抵住诱惑,勇往直前,用竹的精神塑造自己的灵魂,用竹的精神激励自己的人生,以永不言败的信念,做一个具有竹子顽强秉性和不屈精神的人。

作者:魏文惠

心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