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谒文公上方》一诗,通篇用佛典禅语: 甫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久遭诗酒污,何事忝簪裾。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 诗圣悟禅的结果,是把诗、酒、王侯、蝼蚁都看破了。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此说:“诗有似偈处,为坡公(苏东坡)佛门文字之祖。”浦氏认为,这一类犹如禅门斗机锋的偈子似的诗,开了宋代禅理诗的先河。诗中有禅,作诗如作偈。至于《谒文公上方》中的“大珠脱玷翳,白月当空虚”用的是佛经中“摩尼珠”的典故(详下);“长者自布金”用的是佛经中“布金林”的典故(详下)。蒋弱六评该诗说:“非读破五千四十八卷,不能说出。”(见《杜诗镜铨·卷九》) 肃宗上元元年(760)秋天,杜甫在成都草堂作了《赠蜀僧闾丘师兄》—— 我住锦官城,兄居祗树园。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漠漠世界黑,驱驱争夺繁。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 这里的“锦官城”,是笔者故乡成都的古称。“祗树园”在此指寺院。《大唐西域记》云:昔善施长者(须达)仁而聪明,积而能散,拯乏济贫,哀孤恤老,时美其德,号“给孤独”焉。(须达)愿建精舍,请佛降临;惟(舍卫国)太子逝多(又译“祗陀”)园地爽垲(地势高而干燥),(须达)具以情告(逝多),太子戏言金布园林乃卖。须达即出藏金,随言布地,建立精舍,为佛说法之处。这片园林,称为“给孤独园”、“给孤园”或“祗树园”,前述之“布金林”典亦出于此。“软语”指交谈,系借用《维摩诘所说经》句“所言诚谛,常以软语,眷属不离,善和争讼。”诗末四句是说:这个世界太黑暗了,争夺残杀太频繁了;只有借助无边的佛法,才能普度众生,净化浊世。《大般涅架经》云:“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清。”仇兆鳌引《圆觉经》句“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可见。”并说:“结出赠闾丘意,言其空明之体,可涤尘凡也。”(见《杜诗详注·卷九》) 佛教的影响,使杜诗原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起了明显的变化。他的一小部分山水田园诗,接近王维的风格。如《真谛寺禅师》—— 兰若山高处,烟雾嶂几重?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 黄白山评此说:“三、四句景中见时,与王右丞(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同一句法。然彼工在‘咽’字、‘冷’字,此工在‘冻’字、‘晴’字。”(见《杜诗镜铨·卷十七》)另一首《大觉高僧兰若》,杨伦也认为“风调颇似摩诘(王维)”。 杜甫在四川(主要是成都)生活安定的八年(759年底—768年)中,所写的许多五言山水田园诗,都具有上述恬静淡泊,与世无争的风格,与他759年秋冬由秦州到成都旅途中所作的二十四首五言纪行诗迥然不同。如上元二年(761)暮春他在成都草堂所作的《江亭》: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诗中的“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与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是王维最得禅趣的名句)如出一辙。至于北宋王安石(1021·1086年)的名句“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则显然是受了杜、王二公的影响。 又如,杜甫在萋县(今四川三台县境内)牛头山上和山下各作了一首五律,流露出较浓的禅意。其一是《上牛头寺》云: 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何处啼莺切,移时独未休。 其二是《望牛头寺》云 牛头见鹤林,梯迳绕幽深。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二诗均景中寓禅,《望牛头寺》后四句索性直接弓I用佛典。《金刚经·庄严净土分第十》云:“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坛经》亦云:“我此法门,以无住为本。……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杜甫表示要断除迷念,忘却世间的善恶好丑,从政治漩涡的言语触刺欺争中解脱出来。他认为不论世事如何变化,只要自己无所系缚,就可以安时处顺,大彻大悟。 再如,代宗李豫大历二年(767)仲夏,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穰西草堂居住时,所作的五律《园》与王维笔下的辋川别墅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云: 仲夏流多水,清晨向小园。碧溪摇艇阔,朱果烂枝繁。始为江山静,终防市井喧。畦蔬绕茅屋,自足媚盘飧。 原来,杜甫在穰西的居处靠近市场,他嫌其喧闹,于是靠着夔州都督柏茂琳的帮助,在别处买了柑园四十亩以资宴息。这片小园与穰西居处隔溪相望,园旁筑有茅舍。此诗描绘作者清晨泛舟行视果园。这里,忧国忧民的少陵野老俨然成了喜静好寂的摩诘居士。 上面叙述了杜甫这位“诗圣”与佛教(尤其是禅宗)的较深因缘。但是,研究佛教,对佛教感兴趣与发心皈依佛教并不是一回事。检索史籍,亦不见杜甫正式受三皈五戒的只言片语。他一生嗜酒食肉的行为,均属破戒,不符合作为一个居士应遵守的准则。而杜甫也确有自知之明,他所处的时代,佛教盛行,称居士成风,而他却从未自称过居士,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他不是一个正式的佛教徒。 编辑:心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