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杜甫与禅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杜甫幼年丧母,童年时由他的父亲、兖州(今山东滋阳)司马杜闲将之送到洛阳的姑妈(即杜闲的姐姐)家寄养。杜甫在姑妈家一直住到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742)姑妈去世,此时他已届而立之年。这位姑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长斋茹素,精通佛经,其父杜审言(即杜甫祖父,约645—约708年)是初唐有名的诗人,官至膳部员外郎。

杜甫在三十一岁时写的《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说姑妈:“爰自十载已还,默契一乘之理;绝荤血于禅味,混出处于度门。喻筏之文字不遣,开卷而音义皆达。”杜甫对姑妈十分敬重,姑妈于他有救命之恩。杜甫自幼体弱多病,四岁时,与姑妈亲子同时罹疾,姑妈求医于女巫(中国医学本源于巫,故古“医“字从巫),女巫暗示:“处楹之东南隅者吉”。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姑妈,“遂易(亲子)之地(楹之东南隅)以安(杜甫)。”在她的精心护理下,杜甫痊愈了,而她的亲子却夭折了。杜甫长大后得知此事,感动得涕泪交流。姑妈临终时遗言:“可以褐衣敛君,起塔而葬。”杜甫在《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中,把姑妈比作《列女传》里鲁义姑式的人物,评价极高;并说自己要“制服于斯,纪德于斯,刻石于斯。”以致当时一般人还误以为杜甫是她的亲子呢。

既然姑妈给杜甫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那么她的信佛,必然会使杜甫对佛教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之姑妈的丈夫是济王府录事参军,这样的家庭算得上是官宦之家,经济比一般百姓宽裕,家藏佛教典籍也比一般信士多些。杜甫在二十岁以前,“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这“万卷”之中,自然包括佛教典籍。再者,杜甫在姑妈家居住二十余年,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佛教(尤其是禅宗)空前繁荣,洛阳有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和白马寺,如此浓厚的佛教氛围,对杜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纵观杜甫的一生,积极人世的儒家思想毕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导致他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性最强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流传至今的一千四百多首诗中,与佛教有关的约占五十首左右,如杜甫早年所写的《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云:

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叙述许生从净土宗圣地五台山石壁玄中寺来,自己本来修慧可(487~593年)、僧璨(?-606年)一系的楞伽禅法,受到许生的启发而转向莲宗。

我生苦飘荡,何时有终极?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还为尘世婴,颇带憔悴色。相看俱衰年,出处各努力。

诗中的“赞上人”、“赞公”是一位法师,与杜甫关系很好。安史之乱时(756-757年),杜甫成了叛军的俘虏。至德二年(757)4月,赞公冒险为杜甫化装,逃出长安,到渭南去投奔肃宗李亨。丞相房琯(697-763年)当政时,他们都亲近这位好谈佛道的重臣。乾元元年(758),61岁的房琯被免相,贬为彬州(今陕西彬县)刺史。杜甫和赞公很同情他,作为左拾遗的杜甫曾上疏营救,结果被认为是房氏同党,贬为华州(今陕西渭南)司功参军,赞公则去了秦州(今甘肃天水)。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弃官携家到了秦州,在此住了三月余,生活上得到了赞公的很多关照,使患难中的杜甫铭感五内。分别时,他作了这首诗。

再如《望兜率寺》云:

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霏霏云气动,闪闪浪花翻。不复知天大,空余见佛尊。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

翠云深处的山径,大江对面的寺门,把诗人的思想引入了幽静的古刹。飘飘的白云,闪闪的浪花,使诗人的思想脱离了人生的苦海。不复知天之大,而只见佛之尊。这是进入禅林妙境后,思想上摆脱了尘世烦恼后得到的一种满足。几乎写于同时的《陪李梓州等四使君登惠义寺》,杜甫先是劝说四个地方官“谁能解金印?潇洒共安禅。”继而又自伤人道已晚;“迟暮身何得?登临意惘然。”王右仲在《杜臆》中评此说:“公以作客之穷,真有学佛之想,故后诗屡及之。”

《山寺》云: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

描写了山寺的荒凉凋敝,接着叙述了同游的梓州(今四川三台)刺史章彝对这座古刹慷慨的施舍——“穷子失净处,高人忧祸胎。”凹结尾写道:“思量人道苦,自哂同婴孩。”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长律云:“囊虚把钗钏,米尽拆花钿。”钱囊里空无一文,米袋里空无一粒,只得典当妻子的钗钏、花钿。“缺篱将棘拒,倒石赖藤缠”,荒凉潦倒的村居生活,使早衰多病,心境悲凉的杜甫决计出峡求禅,追求人生真理。他回忆青年时期倾心禅宗——“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双峰寺”指湖北黄梅东西山寺,“七祖禅”指以“东山法门”标榜的神秀一系的禅法)

本自依迦叶,何曾藉幄诠? 炉峰生转眄,橘井尚高褰。

东走穷归鹤,南征尽点鸢。晚闻多妙教,卒践塞前愆。

顾恺丹青列,头陀琬琰镌。众香深黯黯,几地肃芊芊。

勇猛为心极,清羸任体孱。金蓖空刮目,镜象未离诠。

这节诗,详述了“门求七祖禅”的咏怀之意。俞犀月在《杜诗镜铨·卷十六》中说:“世乱而不得中兴之佐,故望于郑(审)、李(之芳)之心甚切;垂老而将为出世主人,故皈曹溪之念特深。”诚哉斯言!当时杜甫已面临垂暮飘零之窘境,可以说是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在思想的极度苦闷之中,他对佛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把佛教教义当作支持自己的精神力量。“勇猛”一词,出自《楞严经》文:“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杜甫借用此,显然是表示自己决心克服体弱多病的困难,追求人生真理。“心极”即是精神抖擞的意思。至于“金篦空刮目”,出自《大般涅槃经》文:“盲人为治目故造诣良医,是时良医即以金篦抉其眼膜。”(金篦是治眼病用的似箭镞的手术刀)

杜甫在精熟《文选》的同时,博览群书,阅读了《楞严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大般涅槃经》、《维摩诘所说经》、《圆觉经》、《贤愚经》、《大唐西域记》等佛教典籍。汲取了佛学中的精华,采摘了佛典中五彩斑斓的果实,融会贯通,化而人诗。使自己的创作题材更加扩大,想象更为奇特,词汇更加丰富,创造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成为站在时代巅峰上的诗歌巨星。无怪乎清代杨伦在《杜诗镜铨·卷九》中说:“释典道藏,触处有故实供其驱使,故能尽态极妍,所谓读破万卷,下笔有神,良非虚语。”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