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谏举可以,但是绝对不能够相互攻讦,乃至诽谤,世尊说:“若有众生,诽谤正法,毁菩萨僧,破和合僧,断绝大乘圣智能教……如此人等,不名丈夫具男子身,……速疾正向趣恶道者,无明闇蔽,没在苦海”。 诽谤佛法,破毁僧团,这都是罪大恶极的事情,这样的人必然不能得到圣人的智慧,也必将因无明的障碍而堕落恶道。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提婆达多当时破坏僧众的修学,甚至出佛身血,后来果然因此而沉沦苦趣。 僧中俗语常说:“要想佛法兴,还要僧赞僧”。我们不可以轻看这句简单话,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实事。要知道,如果僧团不团结,就会失去和合僧的特性;如果僧团不团结,就会被不正当的势力乘虚而入;如果僧团不团结,就会失去清净的修学环境;如果僧团不团结,就会让佛教迅速走向衰亡。印度佛教曾经兴盛一时,后来之所以衰败乃至灭亡,原因之一就在于内讧、争斗,不能够团结一致。 可是现在,我们还有很多人没有吸取这个教训,常常为了一点儿私人利益甚至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生起纠葛,根本不顾僧团的名誉与大局的利益,不是侮辱谩骂就是就是肆意凌辱,甚至背后使绊或者满世界的去宣扬,生怕他人的丑事没人知道。这样一来,伤害了对方还是小事,常常会使一些虔诚的信徒因此而失去信心,也使一些本来对佛法有所好感的人对佛门望而却步,还会使原本和气的僧团分帮别派、支离破碎。这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真是罪莫大焉!个人之与僧团,犹如皮之于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僧人之于寺院,犹如齿之与唇,“唇亡齿寒”。普通的世人尚知“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何况贵为“人天师表”的行者?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够因一时之愤,或一人之恨,而让整个僧团与寺院受牵连。团体的生活决定了我们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大局出发,来看待一切问题,来解决一切争端。 团结是寺院生活对我们常住寺院中的僧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事关佛法兴衰的关键大事。我等岂能不慎之又慎! 2、严持戒律 “戒定慧”三学是一切学佛者的必修之路,三学之中,戒可修善,并能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三学是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戒开始的修学可以断除一切烦恼而获得究竟解脱,所以戒是一切修学的根本。 佛陀非常重视戒律的建立,他在《涅槃经》说:“戒是一切善法之梯蹬,亦是一切善法之根本也。如地,悉是一切树木所生之本也。” 这是说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由它可以通向所有的善法。 佛陀之所以为比丘制定戒律,是因为戒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利益。如《五分律》中说:“以十利故,为诸比丘结戒。何等为十?①、所谓僧和合故,②、摄僧故,③、调伏恶人故,④、惭愧者得安乐故,⑤、断现世漏故,⑥、灭后世漏故,⑦、令未信者信故,⑧、已信者令增广故,⑨、法久住,⑩、分别毗尼梵行久住故。” 比丘戒是这样,其它的戒法也一样。只要我们能够坚守戒律,就可以获得所有的佛法妙益。 正是由于戒律有这样大的好处,所以佛陀特别重视戒律的存在与守持。他甚至在临入灭之前,还一再向诸比丘叮嘱,要以戒为师,唯戒律才能使佛法住世。如《长阿含经》卷四说:“阿难,汝谓佛灭度后,无复覆护,失所持耶?勿造斯观。我成佛来所说经戒,即是汝护,是汝所持”。 再如《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佛陀说有戒律存在就如同佛在,戒律的重要性于此可见。 可见、戒律是佛法住世的根本,戒律是僧团清净的保证,戒律是定慧解脱的基础,戒律是成佛之道的明灯。一个没有戒律的僧团,是难以想象会变成什么样的。 但是今日的佛教,戒律的守持同样面临很大危机。有些人不愿意谈戒律,更不愿意守持,甚至还有人对于他人的守持嗤之以鼻,认为是老土、不开窍。于是,寺院中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不谙佛事的人大行其道,老实本份的人反受排挤。行非梵行无人责备,修行用功却遭人讥诽。相互攀比的是吃喝享受,相互学习的是非法非律。更有甚者身现僧相而实非独身。这实在是标准的腐化堕落! 僧团的清净特征决定了个体出家僧人必须要严净毗尼、坚守戒律,这是寺院生活的特点对我们所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佛教在世间存在的根本保证,失去了这一层内容,佛教也就丧失了它在人间度化的力量。 只不过,今日的戒律学习不能食古不化,不能望文生义,不能照搬教条,而须要把其要点,侧其重点、联系现实、结合实际。在学习的方法上也不能因循守旧,大可生动活泼,方便善巧。这样才契合现代人的学佛根机。须知佛法是圆融的,能把戒律的守持精神深植内心深处,这才是最重要的。 3、坚持佛事 寺院生活中严密的佛事体系,决定了我们常住寺院就必定要坚持佛事活动。 没有修行证果之前的凡夫,都有很多人性中的弱点,喜欢放逸散乱、贪图安逸享乐,不懂得、不愿意管制自己,就是其中最大的弱点。整日放纵“身口意”三业,日长天久,难免增添恶业、累积罪过。每日里定时的庄严清净的佛事,是对治身口意业的最佳利器。如果我们能持续的将自己的身心收摄在佛事的意境当中,相信即便不去加功用行,起码不会增加恶业。佛事活动对身心的束缚,可以减少非法的作业,并由此使人渐入佛旨,契入正道,这正是古德制定佛事功课的初衷之所在。 所以,寺院中的五堂功课,念佛诵经,禅坐静修、诵戒布萨,拜忏祈愿等佛事,尤其是两堂功课,我们若没有特别的事情,最好能够随顺大众、坚持参与。这是寺院中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辅助我们进行佛法实践的最好方便。 其实,佛事除了对自己的修学有巨大效果,就是在佛法的弘化上也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的来说,众生能在殊妙的佛事中頣心养性、陶冶情操,成为一个情操雅洁、道德高尚的人;深的说,众生可能会因佛事的方便接引而悟入佛道,进而摆脱生死烦恼。如《大智度论》卷67说:“利根者读诵、正忆念、亦华香供养,钝根者书写、华香等供养,是二种人,久久皆当得度,是故说当作佛事”。 另外《宗镜录》卷24则说:“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 这里说音声佛事能够使人契入佛法。 观世音菩萨之被无数众生崇敬,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他能够以各种美妙的音声来渡化群生,《普门品》不是说“梵音海潮音,妙音观世音”吗?所以古德常劝我们要能够“巧把尘劳为佛事,善巧方便度众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寺院中的佛事,我们不能仓促应对,也不能够视同儿戏,更不能走过场一样,一定要认真、踏实,这样才能发挥它本具的价值。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