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调御五根(2)

(二)思所成慧(Cinta Maya Panna) 这两者都附有观念和推论。 然而智慧禅里所启发的智慧却没有这两种性质?它是应用敏锐的正念去观照一切实相,以便能分辨出正邪、恶、苦乐。如果修禅者思索及想象名色的变化过程,

(二)思所成慧(Cinta Maya Panna)

这两者都附有观念和推论。

然而智慧禅里所启发的智慧却没有这两种性质?它是应用敏锐的正念去观照一切实相,以便能分辨出正邪、恶、苦乐。如果修禅者思索及想象名色的变化过程,那他就不能直接体验真实相。由于处在思虑中,修禅者也无法培育坚韧的定力来对治惑障(Vipallasa)。

因此,真正的智慧是以无观念的正念,去透视名色实相而获得的如实智见。

只有通过奋力不断与认真的去提升正念,禅者才能洞察到各种真实法的实相,以及名色法的互相刹那缘起的关系。——最后也能审察到它们的无常、苦无我的共相。

在增支部(Anguttara Nikaya)中提到八项能获得智慧的条件。这些条件值得修禅者去深思:

(一)亲近善知识,向他们学习以便培育谨慎,畏犯过失,慈爱和礼敬的品行。

(二)如是亲近及培育,他经常向老师请教:“师父,这该如何?这是何意义?”等等。这时为师就会向他开示、解释及排除疑问。

(三)听闻后,他便精进修行以便排除对名色的执取。

(四)他过着圣洁的生活,严守戒律(Patimokkha),完美的德行,畏犯微小的过失,从事精进修持。

(五)他研读经典,牢记所闻。圆满各方面。即是指他精通、分析、善辩、深思、知晓明白各理论(六)他的生活果断,远离不善行而修习善行。举止稳重和精进,对于艰苦善行他也不退缩。

(七)他常往返于僧团寺院中,不多话,不闲谈;只有在弘法或询问佛法时才开口;不忽略圣者的沉默。

(八)他紧系于观照五蕴的生灭而了解到:

“这是色,这是它的缘起,这是它的消失。”对于受、想、行、识亦如此。

对于以上八种条件,只有第八项才是智慧禅的修习。其他都是引发智慧禅修习的基础。它们是戒律,闻所成慧,思所成慧及定力。

共存与平衡的关系

共存:指五根能在一念顷或一刹那间同时共存于一(善)心识中。虽各有各的性质与作用,但却同生同灭。(注:犹如五个很要好的朋友般,去那儿都是一起去,离开时也是如此。)

另一个譬喻是指这五根有如一座金字塔的各别五面,而那善心识既是金字塔的顶端点

在这情况下,把正念置放在中间是因为在培育正智的过程,它扮演着领导与重心的角色。

信心与智慧置于相对之处,精进与定力亦是如此。当某根增长过度时,它会有朝向相反方面发展的倾向,并导致心态的不平衡,以致失去正念。

举例:

过度的精进根会导致掉举。

过度的定根会造成昏沉。

相同的:过度的信根会产生执着或受骗。

过度的慧根会产生疑惑。

其实,完美所谓的“过度”是指:若过于倾向于一方的成长会致使正念脱离中心点。也既是不平衡的提升将导致培育正智的反效果。

(1)信根为培育的核心。

(2)信根已培育起来,而精进根为培育的核心。

(3)此时精进根好似信根般,已培育起来,念根为培育的核心。

(4)念根也似精进根及信根般,培育起来。定根为培育的核心。

(5) 定根也似上述的三个根般,培育起来。慧根为培育的核心。(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