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释迦牟尼时代,他的一个弟子神通比丘,一天赴檀家应供;一席间吃了一些酒。在回途中,因不胜酒力,醉倒在路上,涕唾满面,威仪荡然。他虽具神通,此时也不免为虫蚁所欺。佛陀释迦牟尼遥知此事,便率领众弟子前来,现场说法,并制戒说:“自今以后,以我为师者,乃至不得以草木头着酒中而人口”。 据医学专家分析,当体内乙醇量达20~40毫升时,人进入兴奋状态,易感情用事;当体内乙醇量达到50~100毫升时,人即可出现生理失调,精神失控现象;当体内乙醇量达200毫升以上时,便会造成急性酒精中毒,甚至抑制呼吸中枢,引起死亡。 据报道,嗜酒者预期寿命比常^减少20年,饮酒者自杀率约占自杀中四分之一。长期饮酒会导致维生素缺乏,引起周围神经炎,多种脑功能性和器质性障碍,如焦虑、抑制、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震颤性谵妄、幻觉症、大脑皮层萎缩等。有些国家精神病院中酒精中毒陡精神病占20~30%,奥大利亚达50%。酒精对生育有显著影响,造成胎儿发育异常或低能。如我国古代诗人,“酒仙”李白,和文学家陶渊明、辛弃疾等均嗜酒,而其后代愚钝无能。酒也危害全身其它器官,导致胃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炎。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肝硬化由酒精引起。 酗酒对社会、家庭的影响也不能低估。工业化国家30一50%致死『生的交通事故与司机饮酒或服用其它药品有关。饮酒使美国工业每年损失200亿美元。同时酗酒还使家庭离婚率上升,使犯罪行为增加,如酒后肇事、偷窃、攻击行为、诈骗、流氓、凶杀等。 令人忧虑的是,中国酒民日益增加,达1.6亿人。中国酒的年产量达1380万吨,和杭州西湖中水差不多,而且以23.5%速度增长,耗费粮食为200多亿公斤。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提出“除非采取适当措施,否则,酗酒可能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成了—个大公害。” 佛教经论对酒祸有不少论述,化导世人远离酒患。 《四分律》说饮酒有十种过失,(1)颜色转恶;(2)不劣轻浮;(3)眼视不明;(4)现嗔恚相;(5)坏田业资生;(6)增加疾病;(7)斗讼滋生;(8)恶名流布;(9)智慧减少;(10)身坏命终,堕三恶道。 《大爱道比丘尼》将酒譬为毒药、毒水、毒气,是众矢之源,众恶之本。《沙弥戒经》、《大智度论》更分别数列了饮酒的36失和35失。其大意可既括为:(1)不孝父母;(2)轻慢尊长朋友;(3)不敬三宝;(4)不信经法;(5)讦露人罪;(6)诬人恶事;(7)恒说妄语;(8)传言两舌;(9)恶口伤冬;(10)生病之根;(11)斗讼之本;(12)破散家财;(13)废忘事业;(14)恒无惭愧;不知羞耻;(1 5)疏远善人;(16)狎近恶人;(17)常怀恶怒;(1 8)横杀众生;(19)偷人财物;(20)奸犯他妻;(21)伏匿之事尽向人说;(22)无复智慧;(23)恶名流布,人所憎嫌;(24)种狂痴因,遗患后代;(25)常怀忧愁;(26)举止失态;(27)倒卧沟渠;(28)暑月热亡;(29)寒天冻死;(30)身坏命终堕三恶道等等。佛教对酒过的描述,即使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来看,也是基本符合事实,足以引起人们重视。当时,佛陀释迦牟尼为了防微杜渐而厉行。酒戒也就不难理解了。 佛教把酒戒不仅列入沙弥戒、比丘戒,还列入菩萨十重禁戒、居士五戒。五戒中、杀、盗、邪淫、妄四戒是性戒,酒戒是遮戒。遮戒就是起遮护戒。 《成实论》说:“问日:酒是灾罪耶,答:非,所以者何,饮酒为恼众生故,而是罪因。若人饮酒,则开不善之门,以能障定及诸善法,如植众果,无墙障故。”《俱舍论》中说:“诸饮酒者,心多纵逸,不能守护诸余律仪。故为护余,令离饮酒。”令人忧虑的是有一些大城市的寺庙的斋堂对外经营,素斋称之素宴,多为修佛人受用,每桌200元,300元,400元……,并备有啤酒,色酒,我个人看法这种做法尚应多思考为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