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答问学佛(6)

另外一个问题,他说:佛经上常讲“三轮体空”,是不是我们每做一桩事情都要回向呢? 三轮体空跟回向要辨别清楚,它是两桩事情。三轮体空是讲理,回向是讲事。三轮体空是观慧,也就是智慧观察宇宙人生。什么叫三轮呢


  另外一个问题,他说:佛经上常讲“三轮体空”,是不是我们每做一桩事情都要回向呢?

  三轮体空跟回向要辨别清楚,它是两桩事情。三轮体空是讲理,回向是讲事。三轮体空是观慧,也就是智慧观察宇宙人生。什么叫三轮呢?譬如你修布施,有能施,我布施、我能施;一定有对方接受我布施的,他接受的,我是能,他是接受;当中一定有布施的物品,这叫三轮。能施、受施、以及所施之物,这叫三轮。体空是这三桩事都不可以著相。我们做好事,绝对不著相,我做了多少好事,人家接受我的布施,我对他有恩惠,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念念不忘,那你这三轮就不空了。不空怎么样呢?不空就是世间有漏的福报,是属于福德边上事情,不是功德。如果你修布施都不著相了,布施完了之后干干净净,心里面痕迹都不落,给诸位说,那你修的是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功德可以了生死、出三界,可以证菩提果;福德不行,福德只是享受来世的福报。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只不过如此而已!所以三轮体空的意思要懂得。

  回向是扩大自己的慈悲心,我们凡夫心量很小,起心动念都为自己,很少替别人想,更难替社会大众想,心量小是很大的过失,所以你修行不能开悟、不能证果,最大的障碍,你心量太小了,这是错误。佛告诉我们,我们本来的心量很大,经论上常说佛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周是周遍,周遍恒河沙数的诸佛世界,那是我们的心量。现在我们这个心量小的可怜,两个人都不能相容,夫妻都打架,还要闹离婚,你说你这个心量多小!回向真正的目的是拓开心量,无论你修的是功德,无论修的是福德,果报我自己不享受,我将这个果报贡献给一切众生,这叫回向众生。贡献给法界,这个范围就更大了,真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回向实际。回向实际是自己希望求的,就是无上菩提、明心见性,实际就是心。我所作所为只有一个目标,求明心见性。所有一切果报都希望能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回向的用意是拓开心量,恢复自己的真心本性,是这个意思。那么一般人回向达不到这个目的,他那个回向心量还是很小,做一点功德回向父母,回向我将来升官发财,还是搞自己,还是小心量,没有佛菩萨这样开阔的心胸。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

  下面一个问题,他问:功德与福德有什么差别?

  这个前面说过,简单的讲,功德跟福德在事上讲是相同的,用心不一样,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如果三轮体空那就是功德,三轮不空那就是福德。譬如你修布施,这是最简单的例子,修布施著相是福德,不著相是功德。

  问:学佛是离苦得乐,他说这个乐是永远存在的吗?如何才能得到呢?

  没错,佛陀教化一切众生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乐是永恒的,绝对不是你现在乐,将来不乐,那不是真的,那是假的。这一生乐,来生不乐,那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佛教给我们的乐,现在乐、来生乐、生生世世永恒的快乐,这是真的。怎么样才能得到呢?佛给我们讲破迷开悟就得到了,为什么呢?苦从那里来的?迷。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迷惑,所以才有苦;如果对于真相完全明白了,你自然就快乐。所以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讲的,破迷开悟是从因上说的,佛教化众生,于是我们就明了了。你看,释迦牟尼佛一生为大众讲经说法,从事于教学的工作,他教学的内容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换一句话说,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给你说明苦怎么来的,六道怎么来的,十法界怎么来的。给你说乐怎么来的,一真法界怎么来的,诸佛菩萨果地上依正庄严从那里来的,你要是都明白了,都觉悟了,你自然会选择。佛是指路的人,路还是要自己走,自己要不肯走,你还是得不到。循着佛陀教导我们的途径,教导我们这个方向,认真努力的去修学,你一定能够得到。那么在现前,现前是最小的,我们常说鸡毛蒜皮的小利益,这个小利益是什么?财富,不必多,我这一生物质生活不缺乏,过得平平静静;聪明智慧,处事待人接物不迷惑,都能够做到恰到好处;健康长寿,这是每一个人所希求的。这种果报在佛法里,叫鸡毛蒜毛的小福,能不能得到?决定可以得到!永恒之乐那是大福报,成佛、成菩萨,那就是得永恒的大福报。所以离苦得乐真的是事实,是可以做到的。

  下面一个问题,他问:佛教的最高理想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是否比儒家“礼运大同篇”讲得更完善?

  对的,礼运大同篇讲的是一个理想,而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有理论、有方法、有事实真相,比他讲得更丰富、更细密、更圆满。

  下面一个问题,他问得好,我想也是每一个同修所关心的:怎么样才能求得善终?

  善终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好死”,中国古时候社会上所讲的“五福”,我们现在还看到人家讲:“五福临门”,五福最后的一条就是善终。人有生,必有死,所以对死不必忌讳,这是必经的过程,自古以来哪一个人能够逃避呢?任何人都不能逃避的,所以有什么好忌讳的呢?可是问题,死有善终、有不善终,这个差别太大了。善终的人来生决定到好的地方去,不善终的人大概是大多数会堕在三恶道。这个事实,古印度的那一些宗教家们说得很多。古时候印度我们决定不能够轻视,在三千年前,他们文化程度之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不能够跟他相比的,我们中国也比不上。在佛经里面所记载的,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的时候,印度民间普遍存在的宗教,就有九十六种之多,佛经里面称为九十六种外道。外道不是骂人,外道的意思┃心外求法,这个叫外道。而佛法不叫我们向心外求,教我们从心性里面求,所以佛法称为“内学”,称为“内明”。内明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讲的哲学,不是从心外求法,一切要从心性当中求,这个里头有很深的道理。

  古印度这一些宗教家们,他们修行大多数都修禅定,而且定功甚深,在定中他能够见到六道的状况,所以对于六道里面的情形,他们知道得很清楚,说得很多。所以六道轮回之说不是佛家说的,古印度任何一个宗教里面,都说六道轮回。而释迦牟尼佛讲六道,跟他们讲的不相同,他们是见到六道的情况,这个事实状况,不知道六道是怎么来的,所谓是“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释迦牟尼佛就作了一个很好的补充,把六道所以然的道理说出来了。换句话说,理论、事实真相统统搞清楚了,你自己思想、见解、种种作法,就不至于产生错误,能够顺应自然,随顺自然就是最健康的。所以确实有六道,善终的人决定不会堕三恶道。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