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持戒的开示》

有的人因为怕持戒不自由,怕犯戒,就不敢受戒。其实,在佛教里面,戒律包括的范围很广。持戒个人可以升华,可以净化,可以进步;假如你犯戒了,也有很多的方法让你减轻,比如,忏悔就可以消灭

有的人因为怕持戒不自由,怕犯戒,就不敢受戒。其实,在佛教里面,戒律包括的范围很广。持戒个人可以升华,可以净化,可以进步;假如你犯戒了,也有很多的方法让你减轻,比如,忏悔就可以消灭罪业。你说我干脆就不去受戒,也不会犯戒了。你不受戒,你违法、犯法难道就不会失去自由吗?牢狱里的犯人都是没有受戒,但是他们犯法了,一样要受法律的制裁。

戒律的意义是自由,比方说:佛教里面的五戒――杀盗淫妄酒。我不杀生,尊重你生命的自由;我不偷盗,尊重你财产的自由;我不邪淫,尊重你身体名节的自由;我不妄语,尊重你名誉信用的自由;我尊重你的自由,当然我自己也获得自由。所以受戒就是一种尊重、自由。我们一个家庭有家规,一个国家有国法,当然我们信仰一个宗教,也有戒律。在家有在家的戒,出家有出家的戒,甚至于身分不同:男众、女众、沙弥、沙弥尼都有不同的戒律。国家既然建立了法律,宗教为什么还要有戒律呢?法律是从外面限制你的、强迫你的,你犯法了,它就要制裁你;佛教的戒律它不是勉强的,是自己心甘情愿的,是自我要来受持这个净戒的。一个是从外面的要求,一个是从内心自我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佛教是哲学之母,可以补法律之偏。法律防患于已然,就是已经犯罪了,法律来制裁;佛法防患于未然,就是还没有犯罪,佛法功用很大”。在世界上各处旅行,我遇到一些警察,也跟他们开玩笑说:“你是警察,我也是警察,你们警察,人家犯罪了,你可以制裁他;我这个警察是叫人不犯罪,如果我的力量不到,他没有依照我的意思做,那就劳驾你们了”。戒律它就好像是一个老师,所以释迦牟尼佛,就告诉我们:我在世的时候,我是你们的老师;我灭度以后,以戒为师。戒好像明灯,灯光所照,破除了黑暗,我就认清了各种事情、物品、谁是谁非。戒律又好像是一个轨道,就好像是航空的航道,船只也有船的海道,高速公路也要有规则,你依照铁道、规则行走,你必定是安全的。戒也好像城墙一样,外面的坏人、敌人,我有一个阻挡,不让他侵犯到我的安全;戒也好像我们出去旅行,带一个小水瓶,过去古人带一个水囊在身边,焦渴的时候,它像甘露一样,可以滋润我们;戒也好像是花蔓、璎珞,可以让自己更庄严、更美丽,你持戒的人,表示有道德,有规范自己的身心行为的正当,获得世间上人的尊重。戒又像船筏一样,我们乘着戒船,可以到达我们的目标,不会受到危险。所以持戒,有百般的利益,没有丝毫的害处。

假如说,我犯戒了,我认错,就等于这个衣服肮脏了,我用水洗一洗。我犯戒了,我可以忏悔嘛,就让我恢复清净了。犯戒也不要怕,在佛教里面,有的严重的戒条,象杀盗淫妄,你要想违反它,那还不容易呢。所谓杀――不杀生,它指的最重要的意思叫做波罗夷戒,叫不杀人。你们各位大家敢杀人吗?你说我人虽不敢杀,但是对于一些小动物,蚊子、苍蝇、老鼠,我会打死他们,那许多的蚊子、蚂蚁、老鼠,跟杀人不一样,你纵然有犯错,那个罪很轻,叫做突吉罗,那个可以忏悔的。当然对于受过戒的人,对于蚊子、蚂蚁、蟑螂平常可以防治,不要无明的杀生,纵有了,可以驱除,也不必杀生。你说不得已我杀了,你认错,说:“对不起,我错了,我今天打死一只老鼠,打死一个蟑螂,罪过罪过。”我想,你的罪过即刻就减得很小。假如你不知道忏悔,我打死一个蟑螂,再打死一个;打死一个老鼠,我还要再打死一个,我想那个罪过就不一样了。我常举的例子,比方说,一个出家人,更应该持戒,不能喝酒,不能吃肉。不过假如说,一个出家人,他又喝酒,又吃肉,我们看到他:“哎呀,这个出家人,罪过罪过”。但是,这个出家人在喝酒,他有惭愧心:“哎呀,惭愧惭愧,我都出家了,还喝酒,还吃肉”。这个罪过可能就小了很多;我们平时没有受戒,这个酒,“来一杯,再来一杯”。我想,其罪过谁大谁小,就可想而知了。我的意思是:“受戒让我们清净、安全,对于规范我们的身心,有很大的利益功用,不要怕受戒。”甚至于再明白说一句,宁可以犯戒,也要受戒。你不受戒,没有得度,没有灯光,没有船筏。你受戒了以后,如果犯戒了,你可以自我更新。

不受戒,也是可能犯法,一样有罪的;受戒以后又犯戒了,虽然轻微的戒律可以忏悔,当然还是很遗憾的事情,不过在佛经里面说:“破戒不是很严重,破见很严重,思想上错误了比较严重。”因为破戒可以忏悔,破见――思想上的错误,是不容易忏悔。即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不认为是错了,不认为是犯戒了,因而不容易忏悔。所以历朝以来,就是政治上的所谓政治犯,思想问题,都比较严重的。什么叫做破见呢?例如是说:吃荤,这个不是人类的一种很好的习惯,你象现在,注重环保,注重生态,像欧美进步人士,他都很喜欢素食,他不是站在宗教的立场上,在他自己觉得人性的发扬,应该要素食,尊重生命。现在我们不容易一下子实践这个素食,喜欢荤食的。你喜欢荤食,你可以吃,甚至糊里糊涂的也吃,这个罪过比较小,假如你说:“哼!这个鸡、鸭、猪、羊,是天生就是给我们吃的,这就是见解的错误。”因为你说,猪、马、牛、羊是天生来给你吃的,假如老虎、狮子吃人,它也说:“你人天生是给我们吃的,你认为合理吗?”也有人说:“佛教讲因果,杀鸡,来生变鸡,杀猪来生变猪,那我就杀人,来生不就变人了吗?”象这一种就是叫邪见。佛教讲的因果,罪业关系不是这样说法,你给我一拳,我也回你一拳,你给我一个巴掌,我也给你一个巴掌。它这个心意,各种因缘关系,错综复杂的内容,不能不顾到。有人又说:“受什么戒呀,心好就好了,心好不必受戒。”这也是邪见。你既然心好,为什么不受戒呢?也有人说:“与其受戒犯戒,不如不受戒。”受戒、犯戒,好像衣服有了污点;你不受戒,好像麻布,肮脏了,你不以为是脏,认为是当然的;衣服上如果有了污点,觉得脏了,其实轻重关系不一样。有一些不如法的出家人,常常不修行、行道,到处只会化缘。可是有一些不明理的信徒,以为我慈悲,就布施。还要说:“真施主,不怕假和尚”。你这个真施主不怕假和尚,你知道不如法的布施、结缘,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的。所以因此,见解上的愚痴,比破戒还要严重。

现在佛教里面,过去的戒法,象五戒:杀盗淫妄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好像都是消极性的,这在佛教里面有个名词,叫做“止持”。就是禁止你不可以做。另外有一个叫“作持”,要你做的。在佛教里,有七佛通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问鸟巢禅师:“什么是佛法的宗要?”鸟巢禅师就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是一个大学问家,听了以后,就很不以为然,说:“这个两句话,三岁儿童也晓得,有什么了不起的。”鸟巢禅师就说:“三岁儿童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懂得没有意义,做到才是要紧。各位如果对佛教名词什么叫做“止持”,什么叫做“作持”,不容易领会的话,你只要记住:“诸恶莫作”是止持,“众善奉行”是作持。比方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忘语,不饮酒这个是止持,这个好像消极性的;不过,它后面的,不杀生还要护生,不偷盗还要喜舍结缘,不邪淫还要保护人家的名节安全,不妄语还要赞叹歌颂,所以它有作持的积极的戒律,那我们更应该奉行。佛教的戒律,它有三个方面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叫做摄律仪戒,你这个人,要有基本的行为、道德,端正。所谓:非礼勿视,非礼不听,非礼不做,这叫摄律仪戒。再高一点是摄善法戒,要去做一些好事,与好事相关的,修桥铺路,广结善缘。再高一点的,叫做饶益有情戒,我要救人、救事,要为众生的这个家国、生命去保护,饶益有情也是有层次的,但是,一些持戒的人,也遇到一些令人灰心的事情,所以好人难作,善门难开。像有一些假借慈善之名来骗人;有时候,你在路边,有假车祸,你救了他,他还赖你。如果你遇到这许多事情,有时候灰心是难免的。所以佛教的戒定慧,你光是没有智慧,做一些错误的好事,把刀借给人家去杀人,这个也不对。所以有的时候,戒定慧要互相的能可以调和,在这个世间上,眼看到的是好事,实际上是坏事;你说坏事,它也是好事。假如,父母打骂儿女,打骂儿女这个不对,但是他希望儿女成才,给予他一些教育,你能说完全不对吗?所以持戒还是由智慧去分别是非善恶要紧。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