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佛教的特质是什么》(3)

从竖的时间来观察:前一时代的社会现象与后一时代的社会现象,前后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关系。实际推论起来,任何一个新的时代社会,绝不能离开旧的时代社会而突起。譬如薪火,旧薪燃烧过后,火焰移往新薪,旧薪与

从竖的时间来观察:前一时代的社会现象与后一时代的社会现象,前后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关系。实际推论起来,任何一个新的时代社会,绝不能离开旧的时代社会而突起。譬如薪火,旧薪燃烧过后,火焰移往新薪,旧薪与新薪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但它们之间却有微妙的关系存在,因为新薪的火是旧薪的火的延续,故知离开相互的关系,要在时间流中,求个实有的东西,是绝对不可能的。

若从横的空间来观察:诸法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因缘关系,但若仔细加以分析,法法都有因缘关系存在。譬如:今天大家在这里见面,这是果;这个果的形成,则有它很深的因缘存在。你们请我来讲演,我没有其他事情羁绊,学校批准使用场地,大家发心前来听讲,有这许多因缘促成,所以今天的讲演会能够顺利举办。如果当中有一个因缘不具足,或者我没有时间,或者学校不批准,或者你们不能来听讲,那么这一场聚会将流于无形,所以说一切的存在,无一不是因缘而生起。

再说,人之所以为人,并非没有来由,今日科学虽然非常发达,能够创造各种东西,但却不能制造生命。所谓生命,是父精母血的因缘结合,方能生成;有社会士农工商等各种物质供需,生命才能延续。譬如:有水泥、木材、砖头等各种建材聚集,方成其为房子。若把这些建材分开,则无房子可言。人也是如此,若将皮肉、血液、骨骼等各种组织分开,则亦无人的存在。故知诸法万有,莫不由缘而起。

讲到生命的形成,古来有一个最引人争论的问题:究竟先有鸡子呢?还是先有鸡蛋呢?如果先有鸡子,没有鸡蛋,鸡子从哪里来?如果先有鸡蛋,没有鸡子,鸡蛋从哪里来?鸡子、鸡蛋,究竟哪个先有呢?以佛教的看法,哪个先哪个后呢?

其实,佛教并不讲先后,佛教不讲从什么到什么,不讲有始有终,佛教讲的是一个‘圆’,这个‘圆’是无始无终的,这无始无终就是佛所说的缘起法。譬如因缘,哪一个是先因缘?哪一个是后因缘?这是无法分辨的,因为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许多的因缘聚集而成的。如壁上的时钟,从一点走至十二点,又从十二点走到一点,继续不停的走,哪一边是开始?哪一边是结束?这是说不上来的,因为它是无始无终,既没有开始,也就没有结束。由此可知因缘是相互相成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就是缘起最好的定义。

(二)事待理成

缘起的道理,微妙复杂,艰深难解,不是科学的技巧可以分析,也不是哲学的玄理可以说明。在《阿含经》中,佛陀曾有特别的揭示,说明缘起是佛法的特质,是不与世间学术共有的宇宙真理。

所谓事待理成的缘起,就是因果的法则。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不能得豆,种豆不能得瓜,如是因感如是果。这因果的法则,就是真理。一切法则如果合乎‘本来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的条件’,这个法则,就是真理。真理是不待口辩,不须言传的。譬如:佛陀说有生必有死。有生的东西一定会死,从时间上讲,古代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必然如此;从空间上讲,中国如此,外国如此,世界各处皆如此;不论文明昌盛、科学发达,有生必有死,是本来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的。因此,佛的说法就是真理。

人从哪里来?有些宗教说:人是上帝创造的。上帝从哪里来?上帝是本来就有的。这是一种荒谬的说法。以佛教‘事待理成’的缘起观来看,上帝的存在既然是真理,就必须合乎‘本来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的三个条件。而事实上,上帝是特殊的存在,不合乎缘起的道理,它不能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所以说上帝怎么会本来就存在呢?

基督教又说:信我者永生。这也是幼稚的学说。因为宇宙间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譬如:人有生老病死的现象,物有成住坏空的过程,那有永久不灭的事物?人既然是有形的肉体,就有生死循环的变化现象,这里死了,那里又生了,生生死死,轮转不已,所以死并不是结束,而是生的开始,上帝也无法让你不再受生,获得永生。要泯除生死的轮回,唯有证入寂静的涅槃,因为涅槃没有死,所以没有生;没有生,所以也没有死。故佛教说‘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这才是永久的解脱。永生而仍然‘生’于烦恼之中,这种永生有何意义?况且说:‘信我者得永生。’那么不信的人,难道上帝就遗弃他吗?这样的上帝充满爱憎的私情,怎么配称为博爱世人的神?比较佛教的佛菩萨,不弃众生的心怀,孰优孰劣,自明于人心。

(三)有依空立

宇宙诸法,如何才能安立呢?依佛教的缘起来看,必须依空而立,没有空则万法不能成立。因为没有‘空’,就没有‘有’。这个‘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与一般所言纯粹的‘空’不同,这是万法的‘空性’。事物本身如果不具备空性的空,则无法显出它存在的价值与作用,这个作用就是‘空用’。譬如建筑一栋房子,除了要有木料、水泥、钢筋、砖头等等建材,再加上设计、绘图、测量等等规则之外,最重要的,必须具备空间,才能建造房子,没有空地,再好的材料,再精的计划也没有用,所以有空间一切事才能办成。

一般人一提及‘空’就很害怕,以为佛教要人否定一切,其实佛教所说的‘空’,却是诸法所以成就的根据。譬如大家今天聚集在这儿,如果这儿没有空间,我们的讲堂又将设在哪里呢?又人之所以能够生存,那是因为人的身上有许多的空间:如耳朵是空、眼睛是空、鼻子是空、排泄系统是空,所以人才有生命。反过来说,如果耳朵不空、眼睛不空、鼻子不空、排泄系统不空,试问人还能生存吗?生命还能存在吗?

没有空间就不能建房子;袋子里不空,也不能装东西;宇宙若不空,则人类不能生存,所以要‘空’才能‘有’,宇宙诸法就是建立在这个空义上面。因为‘空’,并不是虚空,而是一切法之所依,一切法不离的真性,是一切法存在与活动的原理。换言之,如果没有空性,一切法则不能从缘而有,也不可能有生有灭。

基于这种存在的现象,龙树在《中观论.四谛品》中提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的论说。佛法中说:虚空是‘无碍为性’、‘色于中行’。物质──色的特性是有碍,而虚空的特性是无碍。无碍,不但超于物质的质碍外,并且与物质不相碍。由于虚空的无碍性,不但不障碍物质,反而成为物质的活动所依。换言之,如果没有虚空,则物质将不可能存在。因此说,物质的‘有’必须依‘虚空’而立,即虚空是物质的所依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