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求法的态度》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是本年度新生训练,我要向各位讲几句话。各位到这里来,主要是为了求学,也可说是为了求法,为了求道。大家都知道,做人有做人的态度,做事有做事的态度;同样地,求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是本年度新生训练,我要向各位讲几句话。各位到这里来,主要是为了求学,也可说是为了求法,为了求道。大家都知道,做人有做人的态度,做事有做事的态度;同样地,求学有求学的态度,求法也有求法的态度。具备了求学的态度,才像个求学的人;因此,求法的人,也必须具备求法的态度。

求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态度呢?以下所讲的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如果能够仔细思量,躬身力行,将受用不尽,获益无穷。事实上,佛法是一个原则,是一个指标。四句偈如果肯用心去深刻思惟,将有无限的妙用。反之,再好的佛法,在你的心里不能生根,即使再好、再微妙,对各位仍然是无所增长。

那么,各位求法究竟应抱持什么样的态度呢?最主要的,应该本着虔诚、恭敬、庄严的心。各位为了到这儿来求法,有的人辞去了优厚的职业;有的人和家庭作种种的奋斗,割爱辞亲;有的人不惜千里跋涉,远道而来;虽然大家来的方法不一样,但是,各位所抱持的理想和目标却是一致的。因此,大家要有‘为大事也,何惜身命’的志愿,为真理而奉献,为佛教而牺牲,这才是求法者应有的态度。

大家既然有求法的志愿,现在我就和各位讲‘求法’的愿望。普贤菩萨有十大愿,愿愿都是为了摄受众生,庄严净土,现在我也提出十愿与各位共勉:

第一愿:要坦诚大方。

第二愿:要感恩说好。

第三愿:要虚心下问。

第四愿:要改过迁善。

第五愿:要变化气质。

第六愿:要勤俭忍耐。

第七愿:要虔诚礼诵。

第八愿:要勇猛正见。

第九愿:要求真务实。

第十愿:要慈心悲愿。

以上十愿,再让我逐条分析于后:

第一愿要坦诚大方

我时常感到今日僧青年,有些人不够坦诚,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却又讲了很多。譬如同学们写周记,常常言不由衷,敷衍了事,不坦诚记事,不切实检讨,这样的求法态度,将不能获得实益。有些青年则不够大方,譬如吃饭,本来可以放开肚皮吃饭,但当师长从旁边走过,或者与师长同桌共餐时,则显得靦腆不安,手足无措。也有些人于读书时,心里常常念着某些未完成的事情,恐怕遭人非议;做事情时,则又想著有些功课没有复习,结果,书未读好,事情也做不好。所以,一个求法的人,不论待人、处事、读书、修行,必须认真、专心、坦诚、大方。只要不过分,大方能适度,不犯目中无人,大言不惭,则没有什么行不通的。

人与人之间所以有隔阂的产生,主要是缺乏坦诚,经上说:‘直心是道场。’俗语也说:‘书无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我们做的事,没有一件不可以告诉人;我们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可以让人知道,胸怀坦荡,态度诚恳,一切问心无愧,磊落大方,这样的为人处事,求学求法,相信定能获益良多。

第二愿要感恩说好

今天大家到这儿来求法,首先要感谢三宝恩,因为没有三宝,我们好像迷失在黑暗中,见不到光明;没有三宝,我们仿佛漂浮在大海中,没有救生艇。三宝的慈悲光明,把我们接引到佛国净土来,怎能不令我们感恩呢?

此外,于感谢三宝恩之同时,我们还要感谢师长恩,本院有很多位老师,远从台北赶来上课,旅途奔波,废寝忘食,为了上几个钟头的课,常常要花一两天的时间去忙碌。老师们的用心良苦,老师们的精神毅力,我们能不感恩吗?

往昔求法的人,为了求大德明师指示,千山万水,不惜长途跋涉,有时抵达目的地,仍不蒙大德开示半句,甚至于如浮山法远禅师的慈心结缘而遭迁单开除;有的长期劳役,听不到一句佛法。因为是登门求师访道,知道佛法得来不易,所以过去的青年学子,都能兢兢业业,珍视爱惜;可是,现在情形不同,老师热心教导,希望将佛法传授给学子,因为得来太容易,反而不知珍贵。故凡学法明理的人,都应谨记‘饮水思源’、‘师恩如山’的古训。怀着感恩的心,知识才能跃进,也才能得到佛法的乐趣。

平常对于一粥一缕,当思来处不易;虽然是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要经过多少人工的辛勤、血汗的结晶,才能有适合的环境供给我们求学。对于恩惠不知感谢的人,是无法得道的;时下一般青年最大的缺点就是只希望‘别人为我’,却不晓得‘我为别人’;只想社会能给我什么,却从未想到我能给社会什么。

今天的时代,国家进步,社会繁荣,民心安定,物质丰富,因此从事慈善工作的人很多,譬如奖学金的设置、各项活动的举办,同学们处处受人结缘布施。可是,一个真正的三宝弟子,不只是接受别人的布施,自己也要能够付出。因为接受别人的布施,表示自己贫穷;惟有能够付出,才表示自己富有。诸位到这儿来研究佛法,就是要学习为人设想的道理。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是个学生,功课繁重,哪有时间去研究如何为人?’事实上,只要你有力量就可以帮助别人。有人又说:‘我根本没有什么力量,又如何帮助别人呢?’

没有力量没关系,总该有心吧!人不能没有心,感恩者,要感恩于心,因为一个人总不能说我没有心,既有心,凡事就必须用心,用心去实践如何充实自己,如何推广社会福利,如何与更多人结缘,如何让更多众生得度的等等问题?

有一位日本宗教家中岛先生,曾经到山上来演讲,他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日本人,从小家中的父母、学校老师,甚至于社会长者,经常教导我们一个“缘”道理,就是人与人之间经常结缘,因为日本是一个佛教的国家,所以佛教的思想很普遍,大家一有机会就想帮助人,就想与人结缘,因此,缘就越结越广,越结越深。’

诸位到这儿来学佛,也要学习广结人缘,大家在思想上、行为上要互相切磋琢磨,要能认清自己为什么要出家?为什么要学佛?一个学佛的人,不但要能淡泊名利,要能断除烦恼,还要能知因识果,要能行持精进,如此才能与真理相应,也才不枉入宝山。

佛法常讲众缘成就,任何一件事情不可能单独存在。譬如诸位在学院求学,如果没有师长,没有其他同学,甚至于没有讲堂,没有课桌椅,试问如何读书呢?常住的成就学堂,师长的谆谆教诲,使每一个人能够知书达礼,能够理解佛法,有了这许多成就,大家就必须时常怀着感恩的心,努力精进。因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对于这个世间上的一切,就不会感到不满。譬如:当你伫立在窗前,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枝头上的小鸟宛转地歌唱着,庭院里不断地飘过来阵阵花香,宇宙自然界多么地厚待我呀!我所拥有的是这么的多,我能不感恩吗?时常怀着感恩的心,内心会觉得更富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