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如何欢度老年生活》(3)

四.生活要放下 有时候,我常看到一些老太太,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把子女都抚养成人,男婚女嫁,并且生儿育女。可是却因为儿女都要上班,或者有事要外出时,老太太们只有在家帮忙照顾小孩。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家,还

四.生活要放下

有时候,我常看到一些老太太,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把子女都抚养成人,男婚女嫁,并且生儿育女。可是却因为儿女都要上班,或者有事要外出时,老太太们只有在家帮忙照顾小孩。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家,还得替儿女们照顾他们的小孩,对于他们这种处境,我觉得很同情。严格地说,所谓欢度老年生活,颐养天年,应该无挂无碍,任性逍遥,为自己的生死打算,不应再为儿孙做牛马。

各位都是公教人员,一生为国家辛劳,再艰钜的工作,再崎岖的道路,都亲身经历了,现在既已退休,就应该要‘放下’。要放下什么呢?就是放下功名,放下富贵,还要放下感情。也许有人会说,老夫老妻,大家在一起,马马虎虎过日子,也谈不上什么放不下。可是,有些人,对于自己的儿女、眷属,以及一些昔日养成的观念,却不能轻易放下,因此一般年轻人喜欢批评老年人为‘老顽固’,所谓‘顽固’,就是执着放不下。所以我要告诉各位,大家在生活上要能放得下。

佛经中有一段‘四位夫人’的记载:有一位大富人,生平悭吝,既不修身,又不修心。他娶有四位夫人,最宠爱的就是第四夫人,终日恩恩爱爱,从不离开;其次是三夫人,也有很大魅力,使这富翁相会欢喜,别离忧愁;再其次是二夫人,当初在穷困的时候,很是相爱,但到了富贵时就渐渐忘记;最不使富翁关心的还是原配夫人,这位富翁对大夫人,给使作务,从未护视。可是,有一天富翁患了不治之病,临终前,他就向最心爱的四夫人说道:

“四夫人!我平常待你最好,时刻不能和你离开,现在医生说我的生命已经维持不了多久,我想,我一个人死了多孤单寂寞,财产妻儿虽多,一个也不能带去,我请求你陪我一道儿死好吗?”

四夫人一听,花容失色,大惊道:

“你怎么会这么想?你年纪大了,死是当然的,我年纪这么轻,怎么能陪你死?你对三夫人也不错,何不叫三夫人陪你去?”

‘唉!’富翁只得把三夫人请来,仍然照刚才对四夫人讲过的要求,再向三夫人提出。

三夫人一听,吓得只是发抖,连忙道:

“这是不行的,我的年纪这么轻,你去世了,我还可以再嫁他人!你何不叫二夫人陪你?”

‘唉!’富翁叹了一口气,摆摆手,叫三夫人退去。

三夫人走后,富翁把二夫人叫来,说明他一个人死去,太不甘心,希望二夫人能够陪他同死。

二夫人一听,连忙摇手道:“不能!不能!我怎么能陪你死呢?四夫人和三夫人什么事也不肯做,家中的事都要我管,我不能不顾家就跟你去死呀!为了夫妻的感情,你死的时候,我会送你到郊外的坟墓!”

‘唉!’富翁无可奈何的又是一声感叹。

富翁没有办法,只得把他平时不关心的大夫人叫到床前,对大夫人说道:

“大夫人!真对不起你,我过去对你太冷落了。但我现在一个人死去在阴曹地府,一个伴也没有,你肯随我一道儿死吗?”

大夫人听后,非但不惊慌,而且很庄重的回答道:

“嫁夫随夫,现在夫君要去世了,做妻子的我们,怎么好还活着,不如就跟你一起死去比较好。”

“你!你!你愿意陪我一道儿死?”富翁像是很意外的问大夫人,并感叹说道:“唉!过去我都不知道你对我这么忠心,一直把你遗忘了。我对四夫人、三夫人爱护得比命还重要,二夫人我待他也不薄,到今天,她们忘恩负义,当我要死的时候,那么狠心的要离开我,不肯陪我死。想不到我没有重视你,你倒反而愿意永久和我在一起。唉!我太辜负你了,为什么我不早些对你好呢?”

富翁说后,和大夫人就拥抱着一起死去了。

故事中从未离开的四夫人是我们的身体,每个人都为自己装饰得很美丽,打扮得很年轻,但美丽年轻,对我们的未来并没有帮助;要再改嫁的三夫人,就是我们的财富,人死去的时候,再多的财富也要让给别人;要照顾家庭的二夫人,就是指的那些穷困时才思念的亲戚朋友,当人去世时,亲戚朋友顶多在送葬的行列中走一程;从未获重视的大夫人就是我们的心。在生时不知道修心,只知道贪求五欲,到死时,才知道五欲不能带走,能带走的只有我们的心。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就是此意。所以,一个人尽管荣华一世,显赫一时,但到了老年退休时,最要紧的是要能放得下,五欲尘劳的欢乐如过眼烟云,妻子儿女如同陌路客,因此,大家在生活上要能放得下。

五.老死不可怕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般人都以为人会死,是的,‘会死’,但是死的是人的肉体,不是人的精神。有的人对‘死’感到恐怖、惧怕,因此,对于死亡的到来感到忧虑。譬如说他想到人死之后尸体的冰冷、僵硬、肮脏、厌恶,便产生畏惧的心理,因此,想求得长生不死的秘方。其实,在这个世界上,生命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坏空,一切都不能长久不灭,即使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也都在成住坏空的循环中,不会永存。何况是我们人四大假合的躯壳呢?但是,尽管肉体会死亡,人的精神却是永远不会死的。我个人在佛法里得到最大的欢喜与慰藉,就是我懂得了肉体虽死,而精神是不灭的。

人死就像搬家一样,这个房子要倒塌了,我们就想办法搬到另一个家去;好像机器坏了,当然要换一部新的,这实在不值得我们那么悲伤。搬房子时,要庆贺‘乔迁之喜’;人死了,说不定能上生天界,或者成圣成贤,又何悲之有?一般社会人士,误以为人死都要变成鬼,因此,很多人长辈死了,马上替他念经超度,以为不这样父母就会下地狱,这是非常不恭敬的。为什么不想想自己的父母是往生极乐国土呢?有些黑社会人士不是也会说: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吗?生又何尝生,死又何曾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其实,这一个死,不正是另一个生的开始吗?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远没有停止。

基督教有一句话说:‘信我者得永生。’其实不信我者也能得永生。因为人本来就不会死。佛教讲生命是环型的,与其他宗教所讲的直线型不一样。譬如基督教讲:‘人从哪里来?’‘人从上帝来。’‘上帝从哪里来?’‘上帝本来就有,不需从哪里来。’而佛教却主张:‘人从哪里来?’‘人从死来。’‘死从何来?’‘死从生来!’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坏空,我们的心则有生住异灭,生死永远不停止,像那时钟,从一点走到十二点,再由十二点走到一点,循环不已,哪里是开始?到哪里才能结束?事实上,没有终点,也没有起点。唯有你跳出人生,超脱这个人生,到另外不生不死的世界,去认识‘无生死’,体会‘无生死’,运用‘无生死’,契证‘无生死’,才能求得涅槃寂静的世界。佛教中有一部论叫做《大乘起信论》,即要我们信自己的真心。世界可以毁灭,而我们的真心不会毁灭。真心就譬如一块黄金,你把它做成戒子、耳环、金人、碗筷,甚至于把它丢进阴沟,或弃置垃圾堆中,它的形态虽然千变万化,但是黄金的本质却永远不变。正如一个人的生命,虽然在中阴身中,不得不受生,已生不得不变老,已老不得不生病,已病不得不死亡。虽然生老病死流转不息,但是我们的‘真心’却是圆成周遍,恒常不变的。只因为众生妄执有我,认假我为真,才会沉沦于生死苦海之中。因此,每一个人必须勤行正法,发广大心,立坚固愿,以跳出万劫轮回的生死苦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