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励庵先生说,传说明代有个书生,独自在草木丛中走,听见琅琅的读书声。他奇怪在旷野中为何会有读书声?便寻声找去,见一老翁坐在坟墓之间,身旁有十多只狐狸,各自捧着书蹲坐着。老翁见了书生,起来相迎,狐狸们也都捧着书,像人似的站了起来。书生觉得他们既然懂得念书,一定不能害人,便相互见礼坐下来。 书生问:“读书有什么用?”老翁说:“我们都是修仙的。狐狸求仙有两个途径,一是来自天地精气,拜星斗,渐渐达到通灵变化的地步,然后再修炼正果。这是由妖而求仙。但它有可进入邪僻之中,违犯天条,因此这个途径快捷但危险。一是先修炼成人形,变成了人之后,再学习内丹,这是由人而求仙。采用吐纳,导引的方法修炼,不是在短时间里便能成功的;坚持长期修炼,自然会成功。这个途径较慢但安全。形体不能自己变化,只能随着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先读圣贤的书,明白三纲五常的道理,心变化了形体也就变化了。” 书生借看他们的书,都是《五经》、《论语》、《孝经》、《孟子》之类,但只有文而无注释。书生问:“经文不解释,怎么能读懂?”老翁说:“我们读书,只求明白道理。圣贤的语言,本来并不艰深,口头传授,简单地做些讲解,即可知道它的意义和宗旨,何必要什么注释?”书生觉得他的看法乖僻,惘惘然不知说什么好,便找话问他多大年岁。老翁说:“我也记不住了,只记得我学习经书时,世上还没有印板。”书生又问:“你经历了几个朝代,世上的事有什么同异之处?”老翁说:“大体上都一样。只是在唐代以前,只有儒者。北宋以后,常听说某某是圣贤,就这一点小差别。”书生莫明其妙,作揖告别了。 后来书生在路上又遇见这老翁,要上前说话,老翁掉头便走了。这可能是先生的寓言。 先生曾说:“以讲经来求取功名,把经书弄得支离破碎,引申出许多内容,它的文词越美而经书便越杂乱。以讲经而各自独创一说,分立门派,纷纭驳杂,其学说越详尽而经书便越杂乱。”这个看法说中了要害。他又说:“凡巧妙的办法,中间必定有不稳当的地方。如果每一步都稳稳妥妥的,即便有小坎坷,也不会跌得断腿伤脚。”这与老翁谈的修仙的两个途径,是一个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