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日作息情况 丛林自早至晚作息,均以钟板键椎声为号令,分别解释于下; 一、三时“打四板”。打四板即催起板,每晨闻打四板声,一律起床。二、三时卅分至四时卅分“上早殿”。上早殿即早晨齐到大殿举行宗教仪式。在每晨三时廿分进堂着好衣袍礼佛毕,依次端坐位上,听候殿上煞大钟接大鼓,依次出堂上殿,念诵早课。三、五时至五时卅分过早堂,过早堂即齐到斋堂吃早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闻打“叫响”声,堂中集合,着好衣袍,端坐位上。 (二)闻煞梆声,依次出堂入斋堂,分东西两序依次就坐。侯维那悦众到齐,悦从打引磐问讯归座,行堂敲大点。 (三)闻火(云板)最后三下(轻微),悦众接引磐,维那举腔,众同诵供养偈,待待者出食毕,才取碗就食。 (四)如需添菜添饭,将空碗送出,听僧值师招呼斋堂(即斋堂服务员),不得私自出声叫唤。 (五)食毕空碗一律送出桌过放齐,如住扶持和尚筷子搁在碗边上,表示和尚要当堂讲话。住持和尚筷子放平,僧值就中,而对和尚站立,示意结斋,维那起腔,同诵饭讫偈,又名“结斋偈”,诵毕仍回依次本堂,脱衣袍各散嗽口。 四、六时于十是“起香”,起香即开始行持,禅堂称行香坐香。念佛堂称经行绕佛,盘坐念佛。如是上午四个小时,三行三坐,中间没有解散空隙时间,只在行香开始时轮流上厕所,至多十五分钟,回堂行香,不得在门外逗留,有敲散香者催回。 五、十时至十时四十分,“过午堂”,过午堂即到斋堂吃午饭。如禅堂止静坐香,以听“叫响”声,悦众打引磐开静,齐著衣袍听煞梆声出堂。如念佛堂坐香念佛,闻打“叫响”即止佛声,听候煞梆出堂。过午堂仪规。除结斋偈稍有更改,其它皆与早同。 六、十时四十分至下午三时“行香坐香”三行三坐与上午同。 七、三时至四时“上晚殿”。上晚殿即齐到大殿念诵晚课。以闻打上殿催板,著好衣袍准备。闻煞催板,堂内香灯接打报种,依次出堂上殿。 八、下午四时至五时“养息”。起养息者,因养息后而起的香,此香为时最长,因养息后,人人精神满足,维那非捧即喝,促人警醒。午香之快,大有猛虎下山之势。 九、五时至六时卅分,起“养息”起养息者。因养息后而起的香,时香为时最长。因养息后人人精神满足。维那非棒即唱,促人警醒,行香之快。大有猛虎下山之势。 十、下午六时卅分至七时“吃放参”以在堂内本位抽出垫下插块板和菜碗。盘坐不放腿吃,故名吃放参。住持与众同吃。其实吃放参亦即吃晚饭可能为避免有犯“过午不食”之嫌而更名吃放参。如宝华山律宗门庭。晚食改名“吃开水”。与禅宗改晚食为吃放参,名异而实同。(此种解释,是否确当,尚等老参上座,予以指正)。 十一、七时至九时卅分,“行香坐香”,两午两会,与午前午后的坐香大同小异。 十二、九时卅分“开大静”。即停止静坐参禅,大殿鸣大鼓,提警全寺僧众,就寝养息。 十三、十时“打二板”;打二板名催寝板,全寺闻打二板声,一律息灯。 附有关注释。 行香:又名跪香,不著衣袍、赤肢穿罗汉草鞋,右绕佛龛成圈行,愈行愈快,行起来要具有左手摆右手甩的姿势,一个紧跟一个脚步,直至维那指示香灯,重击一声木鱼“秃”一齐站立。 坐香:坐香又名坐禅,即坐而禅,参“念佛是谁”?或参“父母未生以前是什么”?名曰话头,为求明心见性。破惑证真唯一之法门。 催香:即维那用香板催打跑者,促息狂心,振香快跑,勿起妄念。 巡香:巡香好在坐香止静中,一人持香板站立佛前靠门格口左右巡视,静中发现东弯西斜,前磕后仰,打瞌睡者,即在其右肩上打一香板,促其警觉。 止静:止静者即止息妄念,心体寂静的意思,与坐香参禅义同。在禅堂院外有“止静门”,禅堂门上悬“止静”牌,在止静中在开静以前,任何人不得进出,如有违犯,以撞静论处罚。 过午不食:又名持午。佛制于食,分为正时食,非正时食,正午以前为正时食,过午以后为非正时食。故出家受持佛戒的比丘僧,只应“日中一食”。传说佛当时制“过午不食戒”。有三种含义:(1)为防晚食碗筷作声,引起饿鬼思食之苦。(2)为比丘托钵夜晚至人家乞食不便。(3)晚食过饱,易起欲念妨碍修持用功。为此故制“过午不食戒”。 素食:素食又名持斋。即持不食肉戒、,因食肉必须杀生害命,有违佛教“众生平等慈悲普度”之旨,故丛林大寺院中,严禁荤腥旱灾门,坚持“素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