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不觉」义者,谓从无始来不如实知真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妄念,然彼妄念自无实相,不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迷无自相不离于方。众生亦尔,依于觉故而有不觉妄念迷生;然彼不觉自无实相,不离本觉。复待不觉以说真觉,不觉既无真觉亦遣。 如是,依于觉故,而有不觉,生三种相,不相舍离:一无明业相,以依不觉心动为业,觉则不动,动则有苦,果不离因故。二能见相,以依心动能见境界,不动则无见。三境界相,以依能见妄境相现,离见则无境,以有虚妄境界缘故。(如上述三细) 如是觉生六种相:一智相,谓缘境界生爱非爱心。二相续相,谓依于智苦乐觉念相应不断。三执着相,谓依苦乐觉念相续而生执着。四执名等相,谓依执着分别名等诸安立相。五起业相,谓依执名等起于种种诸差别业。六业系苦相,谓依业受苦不得自在。(如上述六粗) 是故当知,一切染法悉无有相,皆因无明而生起故。复次「觉」与「不觉」有二种相:一同相、二异相。言同相者,如种种瓦器皆同土相,如是无漏无明种种幻用,皆同真相;是故佛说,一切众生无始已来常入涅槃,菩提非可修相,非可生相,毕竟无得,无有色相而可得见;见色相者当知皆是随染幻用,非是智色不空之相,以智相不可得故。 言异相者,如种种瓦器各各不同,此亦如是,无漏无明种种幻用相差别故。复次,生灭因缘者,谓诸众生依心意识转。此义云何?以依阿赖耶识有无明不觉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分别相续,说名为意。此意复有五种异名:一名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二名转识,谓依动心能见境相;三名现识,谓现一切诸境界相,犹如明镜现众色像,现识亦尔,如其五境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不由功力;四名智识,谓分别染净诸差别法;五名相续识,谓恒作意相应不断,任持过去善恶等业令无失坏,成熟现未苦乐等报使无违越,已曾经事忽然忆念,未曾经事妄生分别。 是故三界一切皆以心为自性,离心则无六尘境界何以故;一切诸法以心为主从妄念起,凡所分别皆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是故当知,一切世间境界之相,皆依众生无明妄念而得建立,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从虚妄分别心转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 言意识者,谓一切凡夫依相续识执我、我所,种种妄取六种境界,亦名分离识,亦名分别事识,以依见爱等熏而增长故,无始无明熏所起识,非诸凡夫二乘智慧之所能知。解行地菩萨始学观察,法身菩萨能少分知,至究竟地犹未知尽。唯有如来能总明了。此义云何?以其心性本来清净,无明力故染心相现虽有染心而常明洁无有改变。 复以本性无分别故,虽复遍生一切境界而无变易,以不觉一法界故不相应,无明分别起生诸染心,如是之义甚深难测,唯佛能知非余所了。此所生染心有六种别:一执相应染,声闻缘觉及信相应地诸菩萨能远离;二不断相应染,信地菩萨勤修力能少分离,至净心地永尽无余;三分别智相应染,从具戒地乃至具慧地能少分离,至无相行地方得永尽;四现色不相应染,此色自在地之所除灭;五见心不相应染,此心自在地之所除灭;六根本业不相应染,此从菩萨究竟地入如来地之所除灭。 不觉一法界者,始从信地观察起行,至净心地能少分离,入如来地方得永尽。相应义者,心分别异,染净分别异,知相缘相同。不相应义者即心不觉常无别异,知相缘相不同。染心者,是烦恼障,能障真如根本智故。无明者,是所知障,能障世间业自在智故,此义云何,以依染心,执着无量能取所取虚妄境界,违一切法平等之性,一切法性平等寂灭无有生相,无明不觉妄与觉违,是故于一切世间种种境界差别业用,皆悉不能如实而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