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菩提心(仁慈)(3)

在一乘圆顿大教中说,众生是菩萨心内的众生,菩萨是众生心内的菩萨,这即显示了众生与菩萨是一体的,非截然的异体。既然是一体的,那么菩萨所度化的众生,自然是菩萨自心内的众生。可是在权教菩萨看来,一切众生都

  在一乘圆顿大教中说,众生是菩萨心内的众生,菩萨是众生心内的菩萨,这即显示了众生与菩萨是一体的,非截然的异体。既然是一体的,那么菩萨所度化的众生,自然是菩萨自心内的众生。可是在权教菩萨看来,一切众生都是心外的众生,那众生的痛苦也就与自己不会有密切的关系,于自己无关痛痒。有了这种观念,就会生起何必要去度众生的懈怠心理。这样很容易会退失菩提心。但如果明白了众生就是自心中的众生,众生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众生与自己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自然就会更多的去广度众生。
  再说成佛道,无上佛道本来就在自心之中,如经上说:“即心是佛,心即是佛。”又如在晚课蒙山施食仪规中曰:“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佛道誓愿成。”可见佛道并不在我们的心外。可是权教菩萨不但以为众生是心外的众生,而佛道也是心外的,因此在发愿成佛道时,专心一意的向心外去求佛道,殊不知心外根本就没有一个佛道可成。如果以圆成佛道说,这样的发心不是圆满的发心,而是偏心。
  如果认识到自性就是众生故愿度,自性就是佛道故愿成。离开自性别无一法可得。如《华严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谓成佛度众生.无非是成就自性佛,搜脱自性众生罢了,并非远离自性而另外有一个佛道可成。所谓的成佛,只不过是为了将自性上所蒙蔽的尘垢加以清除,使之恢复本来的清净面目罢了。假使真认为自性外,另有一个佛道可成,那就成外道见于,非真正的佛法所说之正见。如《楞严经》曰:“虚空大地,皆是妙明真心中物。”离开了自性何处有物?众生之所以见到心外有法,是因为心游于外而不能反观自省,故有执著。若真能用般若智慧来透视一切,那你就会发现山河大地无一不在我们的自性中。如天台家说:“一念具十法界依正。”既然一切都在一念心中,更有何法离心而有呢?
  以上已把发心之相貌及差别作了简单的说明。现在就看要如何发心立愿?又如何去修行证果了?《劝发菩提心文》云:“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只有做到这样,才是所谓的无得而得,无证而证了。我们这一念心,虽说无法不在其中,可当下是空无自性的,是没有实在自体可得的。所以心念是如此,那么发心立愿修行证果更是如此。如《金刚经》云:“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执著有心可发,有愿可立,乃至有行可修,有果可证,那么,这所发的心及所证的果就有限量了。不象虚空一样广大。并且还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大错误,即执著有所得。
  上文说,既然一切都象虚空一样无所得,这我姑且承认,但无自性的空性总不能说也是空的吧?若这也是空的,那又何必求证空性的呢?殊不知这正是丢了玉米而扳包谷。要知道不但心愿行果是空的,空也是空的,空相了不可得。故此须了解心愿行果是空无自性的,进一步应通达自性也是空的,无丝毫执著,这样才是真正证悟到了诸法的空性。象这样的发心,圆而不偏,于此圆发心中,诠圆理,明圆行,悟圆旨,起圆信,证圆果,一切的一切都是圆的,这即是圆乘菩萨的发心。
  了解了这八种发心的差别相状之后,进而对它加以审度思察,明白了邪、伪、小、偏是不理想的,应舍弃;真、正、大、圆是最极理想的,应取用,这样即可如法的发心修行而不致于有所错误。
  四、发菩提心之因缘
  菩提心是一切善法之王,而一切善法无不从此菩提心中生出。但是此菩提心的生起一定会有因缘的,所谓:“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世间万事万物的生起,必定有它的条件,而条件有主要条件与次要条件之分,主次配合,然后方可生起一切法。这主要条件在佛法中讲,就是因缘。因是菩提种子,遇到外缘,菩提心就会生起。假使不具备菩提种子,遇缘也生不起来。所以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菩提心生起要哪些缘呢?略说有十种。
  一、念佛重恩故:佛陀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具有平等的大慈悲心,给众生以大乐,欲拔众生之痛苦,给我们指明了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的光明大道。要度众生出离苦海,作为一个佛弟子,不论在家、出家,都要时常思念佛陀给予我们的深恩重德,时刻报答。
  二、念父母恩故:报佛恩,当然是要运用我们身体报答,而这个有生命的身体是父母赐给我们的。要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承担如来家业,说法度众生这样才可报佛恩于万一,而完成这些事,非得此身不可,而此身又是父母所生,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故要念父母恩。
  三、念师长恩:我们的这个身体,固然是父母所给的,但能得到各种知识乃至了解一切佛法,却由师长的教导所得来的。若无师长的教诲,我们将一无所知,可想而知,那佛恩、师长、父母恩又是如何深重了!
  四、念施主恩:出家学佛者,虽说父母生我身心,师长教我知识,但如果没有施主的财物供养,那么我们就会整天为衣食而忙,不能安心办道,住持佛法,度化众生了。而今我们之所以能住在寺庙里安心用功办道,丰衣足食,不愁吃穿,就是因为施主能够发心供养,成就我们的道业,故出家佛子必须时刻铭念施主的恩德。
  五、念众生恩:在这个世间上,人与人之间都有着互相依存的关系,所以世界上的人类,交织成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网。众生从无始以来舍身、受身、轮转不息,自然互相之间都有着父母、兄弟、姐妹等关系,牛马为我们耕种,鸡犬为我们司晨守夜等,都有恩于我们,所以我们要报众生恩。
  以上这五种恩,是一个修学佛法者所应具有的观念,但是修学佛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解脱生死,假如不是这个目的,那又何必学佛的呢?学佛又有何意义呢?
  六、念生死苦:吾人的身体不能长生不死,寒暑迁流,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终归磨灭,必有死亡之日。死后又要轮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无有休息是为大苦,故须常念生死之苦,发心脱离。
  七、尊重己灵:己灵,即自己的灵觉之性。此性即人人皆具有的佛性,所以,尊重己灵就是尊重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佛,绝不能使自己的佛性永远被埋没在五蕴山中。
  八、忏悔业障:如上所说尊重己灵,就要如法修行,而要想使自己在修行的菩提大道上一帆风顺,就必须要认真忏悔业障,忏其前罪,悔其后过,否则.就会障碍吾人的修行。
  九、求生净土: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障道因缘多,不论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都能障碍我们修行用功。要想获得理想的清净环境,顺利无碍的了脱生死,就一定要求生净土,在那里助道因缘多。如《佛说阿弥陀经》云:“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在极乐世界里,风吹鸟鸣皆演法音,听闻者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在那样的环境里修行是非常容易成佛的,故我们要念念求生净土,亲闻弥陀说法,证无上佛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