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他对佛性的坚信不疑。此后,在他的开示学人中,到处可见他鼓舞学人一路向上觉悟的法语。 他说: 善知识!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於恶;思量一切善事,便修於善行。 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 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象森罗,一时皆现。世人性净,犹如青天,惠如日,智如月,智惠常明。 ……又说: 性含万法是大,万法尽是自性。见一切人及非人,恶之与善,恶法善法,尽皆不舍,不可染著, 由(犹)如虚空,名之为大。……透过六祖的开示可见,在实现我们无悔的人生这一终极目标时, 建立起坚定不移的信念与具足为实现这一信念而一往无前的精神,是何等的重要!实质上,学佛的人 不求解脱,并不是真正的学佛;而要获得真正的解脱,若不实现确立这一信念,也就如同车之无轮, 鸟之无翼。 与此同时,作为文化人学佛,要能真正获得心地解脱的受用,不但非具备自性本自具足的信念 不可,而且还很有必要将这一觉性推广到一切有情的领域中去。当年的达摩祖师在开示了藉教悟宗 的“理入”法门之后,又进一步阐发了“行入”(四行)法门,他从“深信含生同一真性”的理论 生发开去,提出了“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与“称法行”等四门。其中的“报怨行” 是这样说的“修道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 怨对。”对于祖师的这一慈训,我本人是获益匪浅的,我看,我们大家也都会从中获益的。按照儒 家传统的做法,则会有“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参见《史记·太史公自序》)的理念所支配而 派生种种分别心,乃至成为我们的障道因缘。尤其是在人生中遭受那种莫名的打击时,很容易使人 产生一种愤懑的心情,有时甚至还会像关汉卿笔下的窦娥那样发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 享富贵又寿延”、“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诅咒。诚然,我在这 里并不是说关汉卿揭露元代的统治者的种种黑暗与残酷有什么不是,但在一个真正的禅者面前,他 是不会怨天尤人的,哪怕是在他们生命即将被人夺取时,他们也很少有怨怼之心,这在《高僧传》 中是屡屡可见的,其中像安清、帛远、昙无谶等大德,他们都死於非命,但他们在临终时一切坦然, 体现了一代高僧大德对于因果的深明。倘使我们果真能够以达摩祖师的这种“报怨行”的理念来观 照,则会放弃我们“舍本逐末”的偏见,顿消自己心中的怨火。在这里,我也并不否认有个别善因 招恶果的现象,其实,这种现象也并没有超出因果律的支配,只是我们凡夫无法了知前缘而已,若 以达摩祖师“夙作今受”的理念来观照,则本是自作自受,又有何怨怼!?世间许多智商高的文人, 他们本来是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只缘他们在具体的利害际遇中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致使他们 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乃至使他们终生一事无成,这实在是可惜极了。事实上,作为一个社会, 不平等的现象永远是会存在的,如果我们抛开了一己之利与害,以平等的心量来看待这一切不平等 的现象,则哪怕是遇上了人生最为拂逆的事情,也将会顺心处之,他将会顶着逆境成就自己的(也 是人类的)大事业。 我们再看看中国佛教史上那些成就了大事业者,他们无不是具有坚定的信念与坚韧不拔的毅力 的,如我们上面所说的生公,就是其中的一例。此外,如法显、昙无竭等人的西行求法、象静琬的 石经雕刻等大业的成就,无不是因为有这样一种信念与毅力在支撑。当年的法显西行求法,与他同 行者几乎近十人,但真正携带佛经梵本回到中国者仅他一人。在西行的途中,他们要穿过热浪滚滚 的沙漠,沿途唯有以死人的枯骨作为路标;他们还必须翻越那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有的道友在此中 途就无常了;但在他们的前途还有湍激如箭的河流,只能依靠攀援绠索通过。我们只须看看法显西 行归来所作的《佛国记》,就会为之惊心动魄的。下面,我们且看看《高僧传·昙无竭传》中的一 段描写吧: 初至河南国,仍出海西郡;进入流沙,到高昌郡。经历龟兹、沙勒诸国,登葱岭,度雪山。障 气千重,层冰万里,下有大江,流急若箭。于东西两山之胁系索为桥,十人一过。到彼岸已,举烟 为帜:后人见烟,知前已度,方得更进;若久不见烟,则知暴风吹索,人堕江中。行经三日,复过 大雪山,悬崖壁立,无安足处,石壁皆有故杙孔,处处相对。人各执四杙,先拔下杙,手攀上杙, 展转相攀。经日方过,及到平地相待,料检同侣,失十二人。(《高僧传》卷三《法勇传》) 他们就是凭着那种坚定的信念、那种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来到佛陀的故地,取回了汉地所需 要的佛典梵本,从而将西土的慧种传播到中国的。又如静琬,他有鉴于北周武帝毁佛时对佛经的破 坏,乃发愿将佛经刻石以保存于世,遂于隋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居于幽州(河北)智泉山, 在白带山壁上凿石刻石经。其后,法徒代代相传,形成风气,终于刻成部数浩繁的房山石经,令我 们今人尚叹为观止。倘使这些前代的大德,他们如果没有那样一种坚定的信念以支撑,没有那样一 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去成就其事业,他们肯定也会如常人一般平平庸庸,一事无成的。 因此,在我们人生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来支撑,那么,我们肯定可以不退转 於初衷,而且还会不断增进道行的。特别是人生处在拂逆之中时,正好是用功之处,如果我们能在 那个节骨眼上坚定信念,平心静气地接收那逆境的考验,则他将会逐渐地超越现实的“自我”而产 生违顺一如的平等心。 二、时时观照,遣除障缘 我们在竖立了坚定的信念之后,为了保障我们的这一信念得以实现,还必须注意时时遣除障缘, 才可以使我们居于永不退转之地,从而证得菩提道果。诚然,我们目前还是凡夫,但正因为我们是 凡夫,所以才有觉悟的必要;也正因为我们皆具有觉性,所以也一定会有获得觉悟的那一天。然而, 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毕竟是一个由“五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劫浊)和合 的一个大聚合体,而身为凡夫的我们又不可能脱离这个环境,到另外一个处所去证道得果,这也就 势必形成了我们所需要正视的求清净的出离心与所处的垢染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另一方面,也正因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