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最近几年来,笔者接触了许许多多的读者,以及众多因事求助的个案,后来发现一个人如果有长期困扰而无法解决的问题,则除了本身应努力加以克服之外,如果能够发心作一些善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大都发现困扰的情况会有明显的改善,有些甚至戏剧化的迅速获得解决。(例如患有两个癌症的人后来都透过努力行善而得救,详见拙著因果第三集)因此我们可以由此得到一个宝贵的教训:人的命运是可以透过自己的努力来加以改善的,因此千万不要相信宿命论,不要事事都听天由命,逆来顺受,认为这是命中注定无法逃避的劫数。相反的,我们应该坚信‘人定胜天’‘天助自助’‘自助人助’的道理,进而凭著自己的努力来开创自己的命运和前途才是。根据这几年来的经验,笔者发现行善的结果非常奇妙,一个人如果能够长期热心行善,并注意修持,则由于‘无债一身轻,无罪自由身’,没有冤亲债主的纠缠,能轻松输快,消遥自在,结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实现各种的心愿。由于这方面的证据实在太多,而且极为真实,基于相信证据的科学态度,实在令人对此不得不相信。因此,如果你想婚姻要更美满,孩子要乖巧,身体要健康,外出要更平安,学业要更进步,事业要更顺利,生活要更快乐,凡事要更理想......,那么,除了多多用心,努力以赴之外,希望同时能够多行善,多奉献,多做些有益社会的事,相信不久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行善实在可以说是开启快乐幸福和改变命运的一把钥匙。这是笔者这几年来最大的一个心得。不过话说回来,行善一定要发挥雪中送炭的功能,同时对慈善团体应该先调查了解,只有组织健全,信用卓著的慈善团体才应该加以支持。此外,如能资助具有劝化民心,导正观念的出版或文教慈善活动,以发挥‘救人先救心’的作用,则更有意义。 9、近年来,社会风气日益恶化,政府只好施展铁腕,大力加以整顿,这种大魄力的措施固然可以收效于一时,然而却很难收到治本的效果,孔子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以之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光靠‘政’与‘刑’的严格取缔措施和刑罚,结果被抓到的人可能只有自认倒楣而已,不会感到违法是羞耻,因此根本无法消弥犯罪的风气。笔者认为根本之道,必须全面整顿社会上各种不合理的制度,而且赶紧改变目前以升学挂帅的畸型教育,彻底改善教育与社会的环境,大量减轻中小学教师的负担,提高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同时认真而彻底的脚踏实地的实施生活伦理与道德的教育,使人民真正明了道德的观念和因果的重要,使每一个国民都不仅不敢(也不愿)做害人利己的坏事,以免将来自己和后代子孙受到可怕的恶报,而且知道如何修身养性,能够不贪(不签六合彩,不赌博,不偷,不抢,不骗)不嗔(不怀恨不嫉妒,不乱发脾气)不痴(不沉耽毒品或恶习,不执迷不悟),此外还会进一步去布施行善,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唯有如此,目前的治安才可能获得彻底的改善,安和乐利的理想社会才可能早日获得实现。 10、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费洛成为亿万钜富之后,由于未能获得社会的敬重而常常闷闷不乐,后来一位顾问告诉他,如果要世人尊敬和肯定,应当对社会要多加奉献和回馈,洛氏听了之后即大量散财,不断捐助公益文教事业及慈善团体,对社会人类作出极大的奉献,因此后来也就逐渐嬴得人们普遍的推崇和盛誉。由此可知一个自私自利对慈善活动一毛不拔的人,不管他的财富有多少,地位有多高,而且不管他相信什么宗教和如何的虔诚,都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反之,如果能够对社会人群作出贡献,则不管他信什么教,或有没有信教,那么这种‘善行’也会博得世人衷心的景仰和称赞,而且如果奉献愈多,就显得愈伟大,一个伟人伟大的程度可以说与其奉献的程度成正比例,而与其财富的多寡和权势的高低可以说毫无相关。古今中外有无数声势显赫的帝王贵族,及富可敌国的财阀巨贾,试问其中有几个人是被世人所推崇和怀念的?而世上大家所公认的伟大人物,例如国父、林肯、居礼夫人、史怀哲、裴斯塔洛齐、德兰修女、证严法师、卡内基、爱迪生......等等,那一位不是奉献最多或最不自私的楷模?一般人大都只会羡慕伟大人物的成就和荣耀,然而却都忽略了他们成功的背后所作的牺牲奉献,默默付出和长时间勤种善因的过程,这是一般人的通病。事实上这些长期奉献和默默付出的善行正是所有伟大的人物他们共通的特质,因此他们的成就绝非得自侥幸或偶然,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穆罕默德曾说:‘一个人真正的财富乃是他在人间的德行’,老子说:‘唯其不私,所以能成大私’,因此对社会奉献最多,行善最力的人,将来必然最为‘富有’,这时不仅可以获得世人的钦敬,而且可以享受最大的福报。朋友,你想,这是不是人间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11、最后笔者还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行善虽然很重要,但是了解应该怎样去行善,何种善事最有价值,为什么要行善,以及如何去修持来配合行善以便获得最大的效果,这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也是极为重要,苏格拉底曾说:‘知识即德行’,可见要行善必须先由知识或智慧来引导,有智慧才能表现出真正合理的善行,如果没有智慧,则其善行很可能是盲目的,冲动的,是无法持久的。因此实践善行与学习智慧两者应当兼顾并进同样重视,倘能如此‘知行合一’‘福慧双修’,则他日必可超凡入圣,成为最理想的完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