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所以你认为佛教在西方掀起的兴趣,不只是时髦潮流,很快会遇上限制:你认为它可以与西方对生命的态度相容。? 子:对我来说,佛法不同于流行的是,人们发现它能够非常生动地解释生命的问题。佛法和每一个人最深层的愿望相容。整个西方的态度是把重点放在“拥有”,而不是放在“存在”。 佛法能够改善这个态度,让西方了解这个态度是不健康的。这是建立新价值体系的问题,让内在健康的追寻变成最重要的事情。 我确定佛法的观念可以在西方文化中造成很大的回响,让我们有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宗教。因为佛教是一个很密切融合学习和内在经验的传统,可以帮助人们如何培养出像爱、慈悲与容忍的基本特质;也让人主宰自己的心,调伏狂野念头和情绪。 不管我们喜不喜欢,目的是要消除对“我执”的执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很多已实验成功、可以信任的方法。如果有人要修正这些方法,损失会非常大。如果有人认为佛法有某些基本观点是可以被改变的话,这很危险。 有关对谈者: 尚方思华何维尔( Jean-Francois Revel) 法国人,法兰西学院院士,1924年生。哲学教授、政治评论家,所著的政治评论在西方世界皆引起很大的回响,曾任法国新闻周刊《快报》总编辑。为马修李卡德父亲。2006年4月30日逝世。 马修李卡德 (Matthieu Ricard) 法国人,生于1946年。巴黎巴斯特学院分子生物博士。1972年告别西方的学院生活移居印度向XZang大师们学习佛法,出家为僧人。出家前曾写过一本鸟类迁移的著作,出家后写 过多本佛教著作,他同时也热爱摄影,出版过多本摄影作。现在印度从事藏文经文的翻译,并大力推动人文教育。 有关本书出版因缘: 1966年,20岁的马修李卡德前往大吉岭遇见他的第一位XZang老师,对佛教有了初步的接触,那时他正是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得主贾克柏的门生,学业正要步入辉煌期。完成博士学位 后,他却告诉父亲,他要出家过灵修生活。 马修出家后跟着XZang大师学习与翻译佛典,成了佛教西传的桥梁。 31年后,在法国出版社安排下,马修和哲学家父亲针对佛教和生命的意义展开对话,而催生了这本书。父亲对佛教犀利的质疑,让马修有机会为西方读者揭开佛法神秘的面纱,佛法不是无为、迷信、被动的东方思想,它是一门心的科学。 本书的内容总共分成19个章节,书中的内容有许多的部份是哲学家父亲询问僧侣儿子佛教哲学方面的问题,从书中可以看到西方哲学和东方佛教思想的对话与交流。(节录自《僧侣与哲学家——父子对谈生命意义》一书)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