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功治百病(18)

强化‘因果’观念以落实经义的实践 无论是带领读经或是自行读经,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每一本经都在劝人为善,但要想鼓舞激励行善去恶的动力,恐怕还要借助于阐释因果报应的文章与故事,如《了凡四训》、《太上

强化‘因果’观念以落实经义的实践


无论是带领读经或是自行读经,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每一本经都在劝人为善,但要想鼓舞激励行善去恶的动力,恐怕还要借助于阐释因果报应的文章与故事,如《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曲园笔记》、《坐花志果》、《池上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等等。带领儿童读经初期,我尚不晓得讲故事的奥妙,后来为了引起儿童参加读经的兴趣,我在每次上课中间都会抽一些时间讲故事。我发现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他们听故事时那种眼睛瞪得大大,非常专注的神情,实在令我非常感动,而我自己为了要准备说故事,阅读资料时心灵上也受到许多感发。屏东地区,就有所知,就有三位朋友,因为阅读古代的因果故事,而在积极行善,明显证验了因果故事感动人心的功能。


古代因果故事,很多牵涉到鬼神,乃至于三世因果,乍读之余,初或以为荒诞不经,但读多了就会相信其真实性。这些故事对于大多数心中善恶念头参杂的人确能发挥遏止恶念,激励善行的功能。儒家四书虽然充满了伦常道德的训示,也处处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对比,意在劝人努力做君子,不要做小人,但未能列举事实证明善恶报应的昭彰不爽,因此对于社会上大多数希望做君子,却又难免于生起小人心念的人,不能产生足够诱导威吓的力量,因而常屈服于现实与欲望而牺牲自己的理想,非常可惜!目前社会上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倡印因果报应之古书,到处结缘赠送,但是真正能看得懂那些文言文的人,可能人数非常有限。我希望全台湾有心移风易俗的儿童读经教师宜多努力下些功夫,勤查辞典,弄明白这些善书的内容,然后将这些因果故事说给儿童听,相信必能多为社会培养一些善人君子。


品德为何最重要


笔者从小学开始,历经初中、高中,记得学校的师长常常提醒学生们:读书的目的在于学习做人,不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只会读书,这个人的书也是白读的。但是现在我问我的儿童读经班的儿童,并问我那读国中的男孩,老师有没有告诉大家:做人比读书重要。结果他们告诉我,老师似未曾这么说。我想现在的老师不重视品德教育多半是事实。


所谓品德,无非是指一个人有没有仁爱心、同情心、感恩心、够不够理性,犯错了会不会忏悔并感觉惭愧,也是指自私心、嫉妒心、傲慢心会不会很重,懂不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姊妹同学,帮助朋友,能否与配偶和睦相处,尊重别人,容忍异己。现在的父母、教师不重视品德教育,只重视学科成绩,那么试问,一个孩子一天到晚只顾读书争取好成绩,但是却非常傲慢自私,即使他在学校是资优生又有什么用呢?不久之前发生的自小是资优生的研究生,为了争夺男友(博士班学生),而把情敌杀死并毁容,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许多年前,一位留美读硕士的青年专程回台湾,在离台大校门不远处用汽油烧死他移情别恋的台大女友。大约二、三个月前有一个逆子将他睡梦中的父母共杀了一百多刀致死,然后开著他母亲买给他的一百多万元进口名车逃逸。这些都显示家庭与学校忽略品德教育的后果。


我常告诉我那读国中的儿子:什么都可以不懂,却不可不懂得修行—修正自己的品行。不要太在乎自己有没有好的学历,好的工作收入,应该在乎的是自己有没有好的品德。试想,儿女在校功课好,毕业后找到待遇高的职业,但是他们只顾自己享受,却对父母忘恩负义,这种儿女有什么用呢?


如果我们希望子女长大能孝顺父母,在社会上不为非作歹,与同学、同事、邻居能和睦相处,能懂得改过自新,自我反省,心胸广大,有大智慧且悲天悯人的情怀,让孩子读经,读古书,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为了共同挽救社会冶安危机,作为一个有良心的成年人,大家应该重新正视祖先留下来的三教经典,勇敢地把经本打开阅读,思考体会圣贤的智慧。


读经是最好的养生治病之法


现代人平均寿命高于古人,传染病获得控制,但多数人却受著各种慢性病的折磨。受用古代三教经典三十多年,并行医十多年,笔者发现读经是最好的养生治病之道,三教经典揭示人生之真谛在于提升自我的人格,修心养性乃是三教的共同法门。儒家《大学》讲正心,说:‘身(心)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中庸》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其意皆在稳定我人的情绪,使之不致过度起伏,这和老庄讲的‘虚静知止’,道理是相通的。中医《黄帝内经》说:‘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指出情绪作用与五脏健康有密切的相关。《庄子》讲的‘无情’,也是要人为人处事不要太情绪化,并非主张为人要冷酷无情。佛经说的‘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是由道德上的止恶修善去培养稳定的情绪,再由稳定的情绪去开显智慧。所以我们将三教教理再参照中医的说法,就可以明白读经,包含读医经,对我们的养生治病有莫大的帮助。


再者,现代人之所以受困于各种慢性病,大部分的原因都是欲望太重—男女之欲太重、饮食之欲太重,而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老子教人‘常无知无欲。’佛教《八大人觉经》说:‘少欲知足,身心自在。’男女之欲放纵则精气耗竭,不得不用丰富之营养以兹补充,以致于营养过剩,使内脏及血管负担过重,焉得不百病丛生?现代人若能多读圣哲经典,淡泊欲求,必能舒解感官享受之情结而得轻安自在。正如中医《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著,以其德全不危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这明显指出,道德修养可以使人益寿延年。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