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菩提心:积德修行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6)

我们刚诞生时,像黄毛小猴一样难看,但在母亲眼里,却是天底下最可爱的孩子,把我们抱在温暖的怀里,捧在手心,百看不厌。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母亲以乳汁养育我们,一调羹、一调羹地喂我们吃饭,亲手为我们擦鼻涕、

我们刚诞生时,像黄毛小猴一样难看,但在母亲眼里,却是天底下最可爱的孩子,把我们抱在温暖的怀里,捧在手心,百看不厌。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母亲以乳汁养育我们,一调羹、一调羹地喂我们吃饭,亲手为我们擦鼻涕、屎尿,以种种方便毫不厌烦地精心养育我们。我们幼时常常在母亲怀里安然休息,在母亲的左右膝盖上爬来爬去。母亲的双乳就像甘泉一样,及时地养育我们,从没有枯竭之时。母亲长养之恩,充满天空;母亲怜愍之德,广大无比。

当我们饥渴时,母亲会赶紧准备饮食,即便在餐桌上,她还是全心全意地爱护我们,总把好菜夹到我们碗里,自己不肯吃。看到我们饭量减少,她就忧心不已。

到了冬天,就为我们做保暖的棉衣。我们缺钱时,就给我们钱。我们成长所需的衣服、饮食等资具,都不是轻易得来的。我们用过的每一支铅笔,每一本练习本,从小到大,要穿多少衣服、吃多少饭菜、交多少学费、买多少书本,这些,都是母亲受尽千辛万苦得到后,给予我们的。一点一滴都来之不易,都是母亲心血凝聚而成。

我生病的时候,母亲抱着我,把我背到她的肩上,白天或夜晚,走过一条又一条街,来到医院她恨不得把我的病痛移到自己身上。如果我有个三长两短,她恨不得自己替我死。母亲用尽自己的知识、能力,只要能为我们带来利益和安乐,无不为我们成办;凡是有损害、痛苦,无不为我们遣除。母亲含辛茹苦地抚育我成人,如今才有了值遇佛法、修持胜道的机会。所以,母亲对我的恩德简直无以言表。

我们如果能看到前世,便知今世的母亲还在前世无数次作过母亲。甚至在我们做小鸡时,她也曾是用双翼保护过我们的母亲;在我们做小鸟时,为了抚养我们,不管路有多远、有多危险,哪怕劳累至死都会为我们觅食,在我们做小猴子,被人从她怀里夺走之时,她沿着河岸,追赶我所在的那只船,如同发疯了一般,追出一百多里,奋力跳上船,肠寸寸断裂而死。还有一次,我转生猴身之时,她在给我喂奶时,被猎人的箭射中,她强忍痛,把握我放到一边,拿起一片叶子,为我挤出最后一滴奶,放在我身边……

不仅仅是今世,从轮回的无始以来,母亲一直以慈爱之眼观照着我,以慈悲之心关怀着我,使我能从各种危害中得到解救,并赐予我数不胜数的利乐,恩深似海。

三.报恩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

----那么,如何才能报答母恩呢?生死中的富足安乐,母亲自己也能得到,但是这一切无不是欺诳。 诸母之苦,根本在于生生死死,不能解脱。无始劫来,由烦恼造业,由业感苦,由苦又起烦恼,一直转生在生死轮回中。所以,真正的报恩是帮助母亲解脱生死,一切母亲不想要的痛苦,都从根断除,一切母亲希求的安乐,都无余圆满,最终把母亲安置在佛果中,这才是最好的报恩。《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说:“若父母无信心者,令住正信;若无戒者,令持禁戒;若性悭者,令行惠施;无智慧者,令起智慧。子能如是于父母处,劝喻策励,令安住者,方曰报恩!”《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说:父母对孩子有大饶益,以乳汁长养,随时保护、培育,如此才长成四大的身体。即使千年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父母的大小便拉在背上,而对父母心无怨尤,也不足以报答父母的深恩。

经中所说不报恩的罪过:

《心地观经》说:世间高莫过崇山,悲母之恩,高过须弥。世间重莫过大地,悲母之恩,重于大地。若有男女背恩不孝,让父母生起怨念,母亲一发恶言,孩子随即将堕落地狱、饿鬼、畜生道中。

现在,让我们思维我们的其他亲人,我们的父亲,爷爷奶奶,妻子或丈夫,我们的儿子或女儿,兄姐、阿姨,好友曾为自己母亲时,对自己述说不尽的恩德……我们的邻居,同事,街上擦肩而过的陌路人,汽车司机,站在我身边的素不相识的乘客,其他城市,乡村素昧平生的每一个人,乃至整个地球上各种肤色,种族的人,在饥饿,痛苦,恐惧中生活的旁生,正被宰割的在窒息中四大分离的挣扎中的动物,它们曾为我母亲时,为我付出一生的情感,安乐,财产和生命;以及曾偷盗我得财产的小偷,仇视我的同事,亲人,鄙视我的友人,用粗鄙下流的语言恶毒侮辱我的熟人或陌生人,令我生病的鬼神……它们曾为我母亲时,为我付出一生的情感,安乐,财产和生命;

在无尽的过去生中,曾以慈爱养育过自己的母亲多得可以充满虚空。每一生喝过的母奶足以汇成无尽的海洋;每一生让母亲伤心流下的泪水聚成四大洋;每一生母亲赐予的身体无量无边;每一生母亲给过的衣食堆满大地;每一生母亲为我们做过的事,记录成书,高过须弥山;每一生为养育我们所造下的罪业,足以让母亲在恶趣中感受无量的苦恼。只要我们还在轮回中,来世的每一位母亲仍将以同样的方式养育我们。

现在,对我们恩重如山的母亲正处在极悲惨的境地,她们因无明障蔽而被烦恼魔扰乱,内心不能自主,又没有善知识的引导,疯狂地在轮回崎岖的山路上一路蹎蹶,冲向恶趣险崖。 眼看母亲一步步跑向深渊,作为孩子能忍心坐视不管吗?母亲此时最希望孩子来救她,子不救母,谁来救母呢?想到这里,内心应发愿:一定要救拔母亲出离生死,以回报母亲的大恩。也就是发愿尽未来际为诸母开示增上生、决定胜的善道,最后将她们安置于佛果。如此再三发起报恩的善心。

四.慈心

----慈心的所缘,是缺乏安乐的老母有情。慈心就是思惟:怎么能让他得到安乐?多么希望他获得安乐;应当由我来为他成办安乐。下面,我们修慈心 修慈的次第:首先对亲人修,其次对中庸者修,然后对怨敌修,最后遍缘一切有情,依次第修习。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