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1. 人类本来是多欲的凡夫,一切见思惑,悉皆存在。学佛之后,只能算是迷途初返,若论身口意三业,尚未能尽符矩范,所以佛才制定许多戒律,以防非止恶,生善利生。在圣凡位阶中,真正不需要戒律者惟有佛,菩萨尚有戒,二乘以下更不必论矣。以孔子的天纵之圣,由十五岁修学达七十岁,方才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然而他在晚年时,尚希望再延长寿命数年,学习易经,以免大过。由这样看起来,博地凡夫,若要调柔意识,不生染心,真是难比登天。谁敢夸下大口,说我不需要戒律者,这人便是狂人。所以千数百年来,在中国丛林中,不管属于那一宗派的寺宇,对于戒律,无不敬重奉行。律宗虽然 是独立的宗,然而里面的戒相戒行,却早深入各宗,成为佛法中的要素。所以一切宗中,皆有律宗的成份存在,也可以说:一切宗皆是律宗的别出,没了它,决然不可,戒律的重要,可以想见。 2. 破戒当然可以忏悔,不过,破了像杀、盗、淫、大妄语等重戒,因为罪性严重之故,若不是上根人,运大勇猛大智慧的作用,就无法洗刷去八识田中,所存留的深刻的印象,使之恢复未破以前的清净本然的心体。普通人因为自力薄弱,无法湔祓之,就不得不假借外力,相资为用,这就是所谓拜忏了。例如在佛前念:「我昔所造恶业,皆由无始贪镇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文,这是泛忏普通三业罪障。或念朝暮课诵本内:礼八十八佛大忏悔文,这也是通忏无始以来,五逆十恶,盗僧祗物等重罪,仰仗诸佛威神,洗我罪恶。或拜诵梁皇宝仪,三昧水忏,大悲忏,弥陀忏等,皆能忏除过寺宿业。若是作了某一宗破戒事,作已而悔,理宜对佛菩萨前,对大众前,自行陈述所犯罪由,毫不覆藏,请佛菩萨慈悲,饶恕既往,从此誓不更作。经过如是剀切陈忏后,若觉心中平坦轻安,与未罪之前无异,即是已还复清净的徵验,将来亦不至遭受,由异熟生起现行的苦报了。若是尚有事上的善后手续,如打人致伤等, 亦当道歉赔偿,低心下气,亲往服侍伤者,请求谅解宽恕,不结仇恨,如是方 能自他两面俱了,否则仅忏自而遗他,忏理而弃事,那末,这忏悔的工作,还是只做了一半,尚有一半,并未完 结,将来因缘会遇时,还会生起索偿命等祸害也。 3. 比丘的三千威仪,六万细行,比丘尼的八万威仪,十二万细行,这是于理为然,不必尽有其相。若论吾人终日,三业之中,尤其意业中的思想,染垢甚多,盈千累万。此中虽不成为事实,而确有此念者,比比皆是,这都是有罪过,而应加以制止的。若问起:要用什么方法,方能在这许多威仪和细行当中,悉不忤犯?答曰:只须胸中时时存有诚敬二字,每事每念,皆出之以诚,处之以敬,不管他多少威仪?若干细行?当下皆能满足,皆不触犯。即使有一二无心小过,亦在诚敬的威光之下,立时消灭,决不会酿成恶种子,种入识田中也。 4. 尼戒比僧戒 多,并不是说:女人的罪恶,比男人多,大概是女人的三业,比男人琐碎,故应戒处,也比男人为多。至于在 家人,不宜看出家戒条,这是因为末法行人,受戒后未必能遍持,或持了若干,犯了若干。居士看了之后,知其犯戒,因而轻僧,甚至毁谤三宝,反对佛教,放弃修行,故影响甚大,倒不如不看不知,仍能礼敬供养。譬如坠落大海中,能抱腐尸,渡达彼岸,亦为得计。至于受戒破戒,当然有其应得的罪报,佛亦不能曲庇其弟子而救之。我们自保尚难,那有工夫,多管别人闲事,倘无卫道的思想和必要,则装疑佯聋,未尝不是避免烦恼,修学厚重的好方法,一动总不如一静也。 5. 律宗的经纬在于戒,有戒然后才有定慧,此名三无漏学。学律,说易亦易,说难亦难,只要依里面的条款做去,顺而不犯,便算有了戒,不必钻研繁琐的教义,乃至参禅学密,这是易处。然而单是这几条的戒律,就考验尽古今英雄豪杰,真能够入彀者,不知有否百分之二二。而名落孙山者,却滔滔皆是,这是难处。律宗的主张,很明显的,是从清净三业著手,认为三业清净了,自然会中规中矩,发定发慧,不愁不优入圣域。释尊亦曾说过:佛灭度后,当以戒为师,戒律的真正价值,都在这寥寥语句中说尽,可知律宗立在大乘八宗之中,是毫无惭色的。 6. 若把身口二业的所作所言,作为标准,则天下尚有完人,若把意业中的所思所念,作为标准,则天下无一完人。若从人所见处,作为标准,则世间尚有贤人,若从人所不见处,作为标准,则世间皆是罪人。律宗就可比百尺龙门,耸立水面,不管蝌蚪鱼虾,跳得过者,都准许成龙,飞腾而去,孟子所谓:「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愿天下蝌蚪鱼虾,多所努力。 7. 戒律中,确有一部份,名存实亡的,例如中国僧伽之于托钵制度,及种植田园,前者应有而无,后者应无而有。而过中不食,及不持金银财物,不畜猫狸等,行之亦有困难处。然而佛所制戒,后人不敢擅废,一也,倘一二可废,则全体皆可废,二也,谁先倡废戒,谁便是叛佛,为众矢之的,三也,兹事体大,非一二人所敢行,四也,所以纵使行不通,成为有名无实,而亦不敢公然宣告取消。究竟事实或环境上有困难,与纵欲犯戒断或奉行不力者,情形不同。当然于戒体上,不算破坏,于种子上,不是恶性,于法纵不对,于情有可原,也并不是作恶破戒者,所能藉口援例。根本在此五浊恶世修行,阻碍甚多,例如饮水,明明要杀死千万小虫,即释尊当年,亦只教弟子:饮水不用天眼,即不算犯杀戒,盖舍此实无办法也。又如白蚂蚁契及寺材经书法服,决不能不加以阻止,所以应知吾人业重,才生此娑婆世界,惟有勤恳念佛,才有清净戒体可得也。 8. 壁虎以虫为食,慈于虫,则不利壁虎,慈于壁虎,则不利于虫,此事见智见仁,各有其说,菩萨以大悲为本,住于吾心之所安,但使有利众生,行之皆是功德。在昔释尊以饲虎行仁,周处以杀虎行仁,随侯以济蛇行仁,孙叔敖以打蛇行仁,故何者为是,亦至难言。孔子说:「汝安则为之」,实为绝好的办法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