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昏沉 对治的方法(能弘法师)(2)

专注呼吸,经常地省思无常的法义即能走向解脱。如此地以无常的法义洞照身心世界的本然面目,自然能够看破放下。持续地观照,最终将断除生死烦恼的困扰。 禅修时,对身体痒、痛、麻、热、凉等,心里的妄念、境相乃至

专注呼吸,经常地省思无常的法义即能走向解脱。如此地以无常的法义洞照身心世界的本然面目,自然能够看破放下。持续地观照,最终将断除生死烦恼的困扰。

禅修时,对身体痒、痛、麻、热、凉等,心里的妄念、境相乃至外境的物质、声、香臭、味道、触、法尘等皆不用执著,当然,没有境相也不用执著,也不用贪恋境相、希求境相,这些都是假相生灭法,无始以来众生就是在假相生灭中执著、分别而苦恼不停息的。真修行者明白这些皆无常变迁、缘起无我、有受皆苦,故而无所住,远离执著分别,放下惯性的无明、贪恋、嗔心,安住无分别的觉照中,明明白白而不随境转(生烦恼),顺其自然,了无挂碍。如此正念分明,无迷惑,不离觉照,远离执假为真的颠倒,心无所住,则如如佛,与真理相应,与佛相应,乃名佛道。生灭无住即不生灭,日常生活、工作(二十四小时)也应如此观照,远离颠倒梦想、迷惑不安,脱离无明、解除困扰就在当下,如此才是功夫(非气功的功,那是生灭法);也才能当下真正清凉自在,法喜充满,无忧无恼。若明白时,吃饭穿衣、生病健康、如厕工作皆不碍修行。

若修行人初修阶段妄念已较少,心里已比较宁静,这只是开始,不要执著一时宁静而以为什么都不做、无想就是了,此未究竟也。若执著此则易入无记空,成外道无想定。须明白五蕴(色、受、想、行、识)皆空性缘起,应该正念现前,看破身心世界皆无常苦空,皆缘起无我。当下无执,精进观照,不住动静二相,不住一时宁静,直须破生死无明,断除贪嗔痴之坚固习气,二六时中再无挂碍,行住坐卧了了分明,不为境转,随机接物,随缘自在,无住幻妄方是真正功夫。佛法说,不妄想乃是正念分明的无所住著,是正思维而不执假相,不随境转之意;不是说暂时无想、压制不想,变得什么都不能做。如此傻傻呆呆不明真理,怎会是解脱呢?一切无常,妄念也无常,不随、不贪、不嗔、不住则妄念自生灭矣!又何妨面对一切境呢?又何妨行一切善呢?不要贪著静境而怕动,心若真静,则动也是静,重要的是看破放下,不要嗔恨动境而执静境。心若真静,又何碍动境纷然呢?动静皆是执著分别,真正看破则是真正大静,真正大静即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又何碍诸动——妙用现前呢?当然初修者明白此理,但定慧未圆满,觅一静室修行也是有必要的,也是殊胜的方便,但切莫最后执著贪爱上了。真正正见、正念具足无迷惑则可以历境炼心,最好还是在善知识指导下修行为要。

压抑心意识状态无想是不能起妙用的,真正的功夫是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而行一切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四摄六度。无所住、正念分明故能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压抑心意识状态暂时不想,不明白“想”即是无常、空性,所想的诸境也是无常、空性的,只要放下,则妄想自生自灭,不碍清净的感受。行、识、物质也是同样的道理。若能明白,看破内外皆空性,又何妨碍心境现前呢?心境无住,则可大起妙用,此乃真菩提。六祖曰:“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不明彻的,切须体悟《金刚经》、《心经》妙义,以便不走弯路、错路,或者请教大善知识发明心地,不要整天贪嗔痴慢疑妄想纷纷,也不要以为如驼鸟般自欺,以为暂时压抑就圆满了。那都是不能究竟解脱的,那都是没有完全看破放下的愚痴、自以为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