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道品调适:又作修道品。行者虽知法门的通塞,却仍然无法进道时,就必须一一检讨三十七道品,选择其中适合自己资质能力者实行。 g.对治助开:又作助道对治。在实践时,如果遇到障道无法开启圆理时,必须藉助道来排开,例如以六度对治六蔽等。 h.知次住:行者易患“未得谓得”的通病,因而失去功德,所以了知自己修行的阶位是很重要的。 i.能安忍:指在顺逆境中,必须安忍不动,才能成就道业。 j.无法爱:又作离法爱。指破除对于非真正菩提的爱执,俾能契入中道,妙证无生法忍。 3.净土宗五念门中的作愿门与观察门:世亲菩萨的《净土论》指出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有五种修行法门,称为五念门,而昙鸾的《往生论》,将作愿门和观察门分别摄为止门和观门。 (1)作愿门:指心常作愿,如实修定,以止息散乱心,求生彼国,是为止门,其义有三: a.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生彼国,此如来名号及国土名号能止息一切恶业。 b.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超越三界,若人生于彼国,自然止息身、口、意三恶业。 c.阿弥陀佛的正觉住持力,自然止息冀求声闻、辟支佛的心。 (2)观察门:以智慧正念观察三事,以观破昏暗的心,求生彼国,是为观门。 a.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 b.观察阿弥陀佛功德庄严。 c.观察彼诸菩萨功德庄严。 其他诸宗如法相宗的五重唯识观,三论宗的八不中道观,禅宗的打坐观心、提起疑情、参话头,乃至在日常生活中藉服务奉献来明心见性,密宗的身、口、意三密相应的修持等等,也都包含有止观的修行。 肆 结语 四禅八定只是世间有漏的禅定成就,学佛者还必须要深观诸法实相,获得般若智慧,才能趣向究竟解脱。在慧增上学中,闻慧与思慧都是在名言章句上做寻思深察而得的智慧;修慧并不只是依文言章句,而是更进一步与定心相应,在事项上深观法义所得的智慧,能断烦恼,得解脱。换句话说,惟有止观双运、定慧等持,才能引发无漏智慧,断惑证真。所以,诸经论对于止观法门皆多赞誉,例如《解深密经》:“若诸声闻,若诸菩萨,若诸如来,所有世间及出世间所有善法,应知皆是此奢摩他(止)及毗钵舍那(观)之果。”说明了止观对于修行的重要性。《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二:“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止观不二,境智冥一。”进一步阐示惟有止观双修才能证得中道实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