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讲义(宏泰法师整理)(4)

│ 有五。以近事律仪乃为摄引居家男女,故随彼意乐能力,于五 │ 戒中随受多少,皆得律仪。沙弥、比丘律仪不许缺减受者,以 │ 沙弥、比丘既已舍家,即为佛之内眷属众,为安立故,制具律 │ 仪,具受乃得,故不得缺

│            有五。以近事律仪乃为摄引居家男女,故随彼意乐能力,于五

│            戒中随受多少,皆得律仪。沙弥、比丘律仪不许缺减受者,以

│            沙弥、比丘既已舍家,即为佛之内眷属众,为安立故,制具律

│            仪,具受乃得,故不得缺减受。

└《婆沙》、《俱舍》—则谓无唯受三归名近事者,亦无受一二三缺减律仪名

                      近事者。彼谓若人受三归时,即得近事律仪(即五戒)

                     

          ┌为方便接引,从少至多,不强人所难,不失为人种善之路。

┌《成实》┤

│        └五戒则许随日受乃至尽形受皆得。

│        ┌有部之说从严,受归必须持戒,方成邪正之分。

└《婆沙》┤

          └五戒一受,必须尽形。

文中亦以《成实》之说为能巧逗人机。佛法大海不拒细流,合掌低头,尚成道种,况发诚言,尽形或数年数月数日受持三归或一二三等戒。故中土所通行者,不但归、戒分受,且许于五戒中,别受一分、少分、多分等,如是即收化导之利,复于理无违,殊堪依行。

己、进受五戒律仪之资格

进受律仪,必须拣择根器,不同三归之遍通五道(天、人、地狱、饿鬼、畜生)。

      ┌于三界中,唯欲界有,非色无色界。

五戒法┼唯人趣有,非余五类。

      ├于人趣中,唯三洲(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南瞻部洲)有,除北俱卢洲。

      └复除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僧轮)罪人、贼住(未

        受具足戒。盗听大僧作羯磨)及污比丘尼者,故于受戒前,应具问遮难。

            ┌汝不盗现前僧物否?

            ├于六亲所、比丘、比丘尼所行不净行否?

《善生经》云┤

            ├父母师长有病弃去否?

            └杀发菩提心众生否?

必此等遮难俱无?方可与戒。若有遮难,则虽受不得。以为恶业所污,亦障圣道,不听出家。《多论》云:‘有先犯五戒八戒及十戒、具足戒而犯重者,更受不得。’

壹、受戒三根要具

《业疏》云:‘至如根缘,耳舌意三,助道胜也。由耳听法;意缘邪正;有疑通决,非舌不明。必具此三,定为戒本。’

庚、受五戒法

壹、未受戒前先须忏悔

《济缘》云:‘五戒是圣道之基,有亏则三乘无托。恐有轻犯,故须略简。忏悔由生死际至涅槃际,谓无始有识名生死际。究竟果满名涅槃际。略学始末以摄中间,所有罪过,一时尽悔。’

贰、誓断诸恶为得戒本

《业疏》云:‘如《多论》云:“凡受戒法,要以勇猛决誓断恶为先,后依缘受,方发戒也。诸天著乐,善心微弱,饿鬼身心常焦热恼,地狱苦楚,畜生业障。虽经说斋,但得善行,如上诸趣,皆无得戒也。”’

参、发欣厌二心成道本

经云:‘善男子,若人不能一心观察生死过咎,涅槃安乐。如是之人,虽复惠施持戒多闻,终不能解脱法分。若能厌患生死过咎,深见涅槃功德安乐。如是之人,虽复少施、少戒、少闻,即能获得解脱法分。’

肆、戒分三品

一、若于正受戒时,刚闻戒师法语,心即开通,发最上广大之心,遍缘法界一切有情无情,悉愿断除一切罪恶,悉愿修持一切善行,悉愿广度一切众生者,得上品五戒。

二、若于正受戒时,虽听戒师开导,亦缘一切有情无情之境,但其愿心不大唯求自脱生死,全无度生之志者,得中品五戒。

三、若于正受戒时,亦听戒师开导,或以性智狭劣,或因心意散乱,故致缘境不周,但得戒相的守持,无能发挥戒体的功用者,得下品五戒。

伍、发上品心得上品戒

《事钞》云:‘云何上品,若言我今发心受戒,为成三聚戒故,趣三解脱门,正求泥洹果。又以此法引导众生,令证涅槃,令法久住。’

陆、得五戒之时间

受三归依法竟得五戒。谓前三皈法,随师三说毕,得戒体属己。后三结者(即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重更嘱累,使令勿忘,意令坚持。

柒、受得戒体

略述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佛制五戒名法;纳法于心名体;由体起护名行;为行有仪,名为戒相。谓受戒时所受的是戒体。

捌、云何戒清净

《杂阿含经》云:‘佛告婆罗门长者:“谓圣弟子,作如是学。我作是念,若有欲杀我者,我不喜;我若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杀彼,作是觉已,受不杀戒,不乐杀生。我若不喜人盗于我,他亦如是,云何盗彼,是故持不盗戒,不乐偷盗。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我今云何侵人妻妇,是故受不淫他戒。我若不喜为人所欺,他亦如是,云何欺他,是故受持不妄语戒,两舌等例知。”受五戒已,宜供养三宝父母师长?哀孤恤老,给施贫苦,勤作一切福利事业。’

玖、五戒自誓从他皆成受

        ┌自誓—《四分》、《智论》皆听自誓受。

《业疏》┤    ┌《多论》—听五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受。

        └从他┤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