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入门白话解 (律航法师遗著)(5)

第四讲 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我本意劝人专门念佛,前次第一二三讲,为什么先讲三皈、五戒、十善业道以及四摄、六度,然后才讲念佛的道理呢?因为念佛法门,本师释迦牟尼佛亲口说过,是‘易行难信之法’。若不把佛教常

第四讲 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我本意劝人专门念佛,前次第一二三讲,为什么先讲三皈、五戒、十善业道以及四摄、六度,然后才讲念佛的道理呢?因为念佛法门,本师释迦牟尼佛亲口说过,是‘易行难信之法’。若不把佛教常识,大略讲解明白,陡然讲说念佛往生的道理,不容易令人生起信仰,并且要知道,念佛法门,除了念佛之外,如在能力许可时,还须研究佛教的道理。现在我要讲念佛往生法门,很觉得佛法如大海的水,只好先就一点一滴来说起,假定‘持名念佛要义十则’。这个题目,本是我前在新竹佛学院连讲十次才讲完。今天把他照写出来,是文言的,自然有些不懂,但演讲时用白话解说,又每则下加以略解,也就可以明白了。

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偈颂

稽首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佛土遍十方,极乐国第一。竖穷与横遍,不离我心体。佛恩多加被,畅演十要义。

(略解)偈颂的意思,是作者不敢自专,先求佛力加被,仗佛的力量,来说明一切。持名者,是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为竖穷三际(过去、现在、未来);又名无量光,为横遍十方(四方四维上下)。我们真如本性的心体,亦复如是,所以叫做不离我心体。

一、念佛往生须备三资粮

信、愿、行、三往生资粮,资粮具备,遨游乐邦。

甲、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信己本灵,本具佛性。信佛大愿,临终接引。信法殊胜,希有难遇。

乙、生死苦海,愿为渡船,愿生极乐,见佛闻法,愿来娑婆,广度含识,不愿自求,人天福报。

丙、信愿如目,力行如足。念佛正行,譬如煮饭,猛火烧开,细火煨烂,勇猛精进,专修无间。

(略解)我们由某地到某地,虽然很近的路,也须带些路费,况想往十万亿刹的极乐国,岂可不准备资粮吗?但要准备的,并不是黄金、美钞,只需要信、愿、行三样。怎样准备呢?文内甲、乙、丙三项说的很明白。你们需要深信、切愿、力行,才算充实准备。否则浅信浮愿,悠悠泛泛的念佛,那不过种种善根。如果资粮充足,则十万亿程,去此不远,刹那之顷,即可到达。所以说,遨游乐邦。

二、念佛往生须修三福

世出世间,修福为先,净业正因,功不唐捐。

1、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2、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诵读大乘,殷勤修行。

(略解)古德云: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人天路上,修福为先。我们今生得了人身,又得闻佛法,皆是前生修福所致。念佛是修慧,更须修福。积功累德,福慧双修,才能到了两足尊的佛位。怎样修福呢?如文中第一项,孝顺父母等,为世间福,是做人的根本。第二三两项,为出世间福,是净业正因。念佛的人必须努力修习,才与佛心相应,才能蒙佛接引。至于三皈、五戒、十善业道、菩提心等,前次业经讲过,不再赘说。

三、念佛往生须知四遍行

念佛法门,遍行一切,人、法、时、处,无不赅摄。

1、遍一切人:老幼男女,贫富贵贱,法界有情,皆可念佛。

2、遍一切法:律教禅密,统为摄心,一句弥陀,万法归宗。

3、遍一切时:忙闲寒暑,苦乐无记,二六时中,都可念佛。

4、遍一切处:行往坐卧,僻静热闹,出声默持,随身法宝

(略解)我劝人念佛,尝把念佛的道理,很详细的讲给人家听,得到的回答,都说您讲的念佛的道理,很好;但是,或说太老,太少,太贫,太贱,没有资格去念佛;或说学教,学律、学禅、学密,又何必去念佛;或说太寒、太热、太苦、太忙,没有工夫去念佛;或说住的地方、环境,不适宜于念佛。究其实际,皆是错误的观念。怎样讲呢?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唯有念佛法门,最为方便中的方便,殊胜中的殊胜。真是人人可以念佛,法法可以念佛,时时可以念佛,处处可以念佛。‘只要肯念,成佛一半,天下还有这样便宜的事吗?’(夏莲居居士语)

四、念佛往生须知生死的道理

心佛众生,三名一体。吾人自性,本不生灭。一念不觉,方有生死;欲了生死,须断妄念;欲断妄念,莫如念佛。行人念佛,系以一念,而制多念,以净念而伐染念,日久功纯,就有念而达无念。所谓‘无念而念,念而无念’是也。念既无,云何妄?妄念既断,生死自了。

(略解)佛经有云:‘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就是三名一体的意思;但是我们众生的心,与佛的心,为什么一迷一悟,相悬天渊呢?只因真如不守自性,一动妄念,便成无明。所以生死轮回,永无穷期。本师世尊成道之后,发现众生,皆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一切种智,在说法四十九年中,彻底悲心,无问自说净土法门,针对众生妄念,叫他念佛。又利用众生的执著,叫他执持名号,这是对症发药,就路回家的办法。所以说:‘以一念而制多念;以净念而伐染念;就有念而达无念’,诚为方便中第一方便,捷径内特别捷径。这真是我们众生出生死轮回的要道呀!

五、念佛往生须知心佛的关系

佛生于心,心随佛现,念念相续,声声相应,出口入耳,复归于心循环无间,万修万去。

(略解)心外有佛吗?全佛就是心;佛外有心吗?全他就是自。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叫做心佛不二。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何以言之?十万亿程之莲邦,不离吾人当前之一念。无量光寿之宏名,本显横遍竖穷之心体。刻实论之,心佛一体,念佛便是念心,如是心想佛、口念佛、耳听佛,好像一个铁环,周而复始,循环不断。永明延寿禅师说:‘万修万人去’,是保证决定往生。

六、念佛十法须融通应用

念佛之法虽多,持名最为简便;持名之法虽多。记数尤为稳当。广说方便,都为百种,兹约十法可以融通:

1、高声念。2、低声念。3、追顶念。4、金刚念。5、默境念。6、痛切念。7、出入息念。8、四字念。9、六字念。10、晨昏十念。

(略解)念佛本分为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四种。惟以持名念佛,最为简便。又持名念佛的方法也很多;但初学念佛的人,以拈珠记数最为稳当,每天或数千声,或数万声。到了功夫纯熟,不记数也可,至于念佛的方法,在续藏内,有念佛百法一篇,讲的最详细,我现在约为十法,可以融通应用,不必拘定那一种,这文内十种方法,大多一看就可明白;但实行时候,必须先经法师指导,且互相薰习,才能如法呀!

七、念佛入门须先摄意根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