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概要·第四章 五大菩萨(10)

观音菩萨怎样获得三十二应的?据《楞严经》说:由于观音供养观音古佛,承蒙观音古佛教授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令我成就三十二

   观音菩萨怎样获得三十二应的?据《楞严经》说:由于观音供养观音古佛,承蒙观音古佛教授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令我成就三十二应,入诸国土。说明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是从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中流露出来的。
   同体大悲,对众生悲仰之心,即大士之心;大士悲悯之心,亦即众生之心。凡圣体同,感应道交。能令众生,于大士妙应身心,得十四种无畏功德。若众生在苦难中,一心称名,交相感应。使在怖畏之中的众生,蒙救得脱,即获无畏。由于大士圆通妙力,功能德用,故令众生,脱苦无畏。《普门品》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众生苦无边,观音的妙智力无边,对众生的苦,无所不救。此说十四者,略举数例而已,非谓大士仅救十四种苦也。
   (七)大智行深般若法门
   菩萨修证的特点,是悲智双修。唯有建立在大智基础上的大悲,才能无感不应。观世音菩萨的大智法门,在《心经》里称为“深般若”,其内容: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经文三段,一标宗、二释义、三总结。
   一、标宗: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佛教以五蕴概括物质与精神的现实世界。在众生的心目中,认为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自性),因而起种种执,生种种烦恼,造种种业,受种种苦,生死流传,无有解脱。观自在菩萨,观五蕴法依因缘而存在,没有孤立的独存性;依因缘而起灭变异,没有永恒的不变异性。深求诸法自性不可得,照见五蕴皆空,破除实有的错乱妄执。体证绝诸戏论的一切法空性,而得生死解脱,度一切苦厄。
   二、释义:一切法是因缘所生,是在种种关系和条件下的综合活动(复合体),求其独存实体(单一体)不可得,故名为空。这个道理,顺于胜义,又称胜义空。一切诸法,虽然无自性,而缘起法相,却在因缘关系下显现。这种空有不二的关系,古人概括为“毕竟空而宛然有,宛然有而毕竟空。”例如“阳焰”,水汽在阳光下上升,远远望去,形成波动的一池清水。不但口渴的鹿会向前去,人也会误认为是水。这如幻如化的“阳焰”,说它是真实,深求却无一丝儿真实性可得。说它什么都没有,却又可见可闻,分明显现。世间的一切法,也是如此,说它是因缘所生,空无自性,却又因果分明,丝毫不爽。这一因缘有不碍自性空,自性空不碍因缘有的道理,阐述了依因缘有显示自性空,依自性空而成立因缘有。因缘有与自性空,相依相成,相即无碍。观自在菩萨的空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远离空有二边妄执,显示空有无碍的中道正观。由此菩萨才能“世间即涅槃”,“生死即解脱”,“烦恼即菩提”,“不离世间而同入法界,不着生死,不住涅槃”。显露菩萨不离世间,不舍众生的大智大悲精神。
   三、总结,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指在修证上即色观空,证入诸法空相,空中无色、受、想、行、识、众生界的五蕴,是生死的现实,唯有即色观空而契入空相,才是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关健。所以《般若经》说:“慧眼于一切法都无所见。”《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禅宗的祖师也说:“终日看山不见山。”因观空而契人诸法实相,达到空有无碍,即是观自在菩萨的深般若法门。
   (八)耳根圆通(金刚三昧)法门
   根据《楞严经》卷六,观世音菩萨自陈证悟的历程时说:回忆在恒沙劫以前,有佛出世名观世音。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我秉承教示,由耳根的闻性,下手起修。初于闻中,循性逆流,回光返照,不但不闻所闻的声尘,能闻的闻性,也复寂然。能所二相一齐消失。如是定力日深,能闻的根,与所闻的声尘,同时俱灭,湛然无边的境相现前。继续用功修持。不但所觉的湛然境空,能照空境的智亦空。空觉极圆,不但智境寂灭,能空的空也灭。生灭灭已,不生不灭的真心,自然显现,放大光明。于一刹那,忽然超越世出世间,不受空有等观念的系缚。寂照含虚空,十方圆明,一时俱足二种特殊功德。第一,上契十方诸佛本觉妙心,与佛同体,并同一慈力,可运无缘大慈,普度众生。下合十方六道,一切众生心性,能与众生同忧患,共悲仰。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亦称“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楞严经》说的三十二应和十四无畏,与《法华经》所说不同。《法华经》说是从菩萨的大悲心流露出来的。《楞严经》说是从金刚大定显现出来的,也即金刚大定的功用,所以能成就三十二应化身,随机赴感,任意游诸国土,普度群迷,同登彼岸,所以《楞严经》关于十四无畏的描述,每一条都联系到金刚三昧,然后着重指出这是三昧不可思议功能所起的德用。例如第二条设入大火,火不能烧。《楞严经》先分析观世音菩萨,旋转缘外尘的妄知妄见,返归自性的真知真见。见觉属火,既返妄归真,内见觉之火已息,世间外火,不能为害。以此功能而起德用,加被众生。故使诸众生,若入大火之中,只要一心称观世音的名号就不会被火烧伤。这样从理到事合乎情理分析,既肃清了神秘论的迷雾,又能使人们树立对观音的正确信仰。所以先师圆瑛大师说:“《首楞严经》最上乘”,可谓深得如来深奥妙旨。
   (九)陀罗尼法门
   陀罗尼法门或名总持法门,或名真言(咒),是佛菩萨修持得果的心法结晶。世有无量数佛,故有无量陀罗尼门。同一陀罗尼门,亦有无量数佛修持得果。观世音菩萨,从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持无量陀罗尼门。根据《大正藏》卷二十、密教部三,有关观世音菩萨陀罗尼门的经咒、仪轨,有七十种之多,说明观世音菩萨在密教菩萨中占有重要地位。观音菩萨的现身有十五种:
   ⒈无染着观音:指观音菩萨虽处于五浊恶世的娑婆世界,仍能清净无垢,不被诸法染着,如莲花处污泥而不染。意为观音菩萨以一切如来大悲心为体,观察诸法,除贪嗔痴三毒烦恼垢。
   ⒉千手观音: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略称。有四十手,每手各有一慈眼,能随所欲,救度三界二十五有一切众生。
   ⒊十一面观音:头上有十一面,表示断十一品无明,得十一地佛果。又十面表示现身十界,救度众生,合其身的正面,恰为十一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