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本知识 第三章 声闻行果 第一节 行(3)

修习暖善根时,其观智由下品转成中品,中品转上品,到最极成满时,以其观智的转胜,有殊胜善根性起,名为顶法。亦即四善根中的第二位。此位亦如暖法具足观察四谛为境,具修十六行相。为什么立名为顶呢?这有两种意
  修习暖善根时,其观智由下品转成中品,中品转上品,到最极成满时,以其观智的转胜,有殊胜善根性起,名为顶法。亦即四善根中的第二位。此位亦如暖法具足观察四谛为境,具修十六行相。为什么立名为顶呢?这有两种意义:(1)四善根中,暖顶二位是动善根,以有退起邪见,造无间业,堕入恶趣的动摇性故;但顶位善根,是由暖法渐次增长至上品而转胜的善法,在动善根之中,最为殊胜,已至极高之处,如人身的头顶,故立名为顶。(2)顶位善根,是进趣获得不动善根忍位,和退住暖位的两际处,譬如山顶,在进退两者之间,故名为顶。如《俱舍论.分别贤圣品》说:‘此暖善根下中上品,渐次增长至成满时,有善根生名为顶法。此转胜故,更立异名,动善根中此法最胜,如人顶故,名为顶法。或由此是进退两际,如山顶故,说名为顶。此亦如暖具观四谛及能具修十六行相。’   修此顶善根所获功德,《俱舍论》颂说:‘顶终不断善。’就是获得顶位善法。虽然还有退起无间业,堕入三恶趣的动摇性,但对前暖法来说,更增加了毕竟不断善根的功德。如《俱舍论》说:‘若得顶法,虽有退等,而增毕竟不断善根。’由此可知,顶位不起邪见,以唯有上品邪见才能断善根故。   (三)忍位   修顶善根,由下品而中品而上品,渐次增长至最极成满时,有殊胜善根生起,名为忍法。为什么立名为忍呢?以此位善法,于四谛道理能信解忍可中,最为殊胜,故得名为忍。又此位善根坚忍无退堕故,名为忍法。此忍善根,有下中上三位差别。下中二位,同前顶法,具观四谛,修十六行相。(暖顶及下中忍皆能具缘三界苦等。)上品忍位,唯观欲界苦谛,以一行一刹生起世第一法,名为上忍。   下中忍位,虽然都是如暖顶二位具观四谛理,修十六行相,但有差别;即向欲界四谛与上界四谛各起十六行相,合修三十二行相,是为下忍位。中忍位则是减缘减行的修法。   中忍位怎样减缘减行呢?上下八谛,是所缘境故,名之为缘。上界四谛有十六行,欲界四谛有十六行,总计合成三十二行,是能缘行解故,名之为行。以上下八谛为所缘,而起三十二行解,于三十二行相中,如其次第,从后向前逆次渐渐减行减缘,乃至最后唯留欲界苦谛一行,比拟人于见道,计有七周减缘,二十四周减行,总称为减缘减行。即以四行观欲界苦谛,如是乃至以四行相观欲界道谛,后以三行观上界道谛,减除上界道谛一行相(出相)是为第一周。又以四行观欲界苦,如是乃至后以二行观上界道,复减一行,是为第二周。又以四行观欲界苦,如是乃至以一行相观上界道,复减一行,是为第三周。又以四行观欲界苦,如是乃至以四行观上界灭,不观上界道,名为减缘。减缘之时,虽亦减行,是减缘摄故,不名减行,唯名减缘,是为第四周。如减上界道谛,三周减行,第四周减缘,如是于余七谛行缘亦照样逆次减除,唯于缘中,不减欲界苦谛,及与一行相(非常相)是名为七周减缘,三八二十四减行,据实际道理来说,三十一周皆减行,因每一谛之最后一行与缘同减,属减缘摄故,所以但言二十四周减行。于减行中,初减一行,名中忍位初。如是直至三十一周时,唯留欲界苦谛下一行相,以二刹那心观欲界苦谛,比拟如见道时生起苦法忍、苦法智位故称为一行二刹那,名中忍位满。表示如表四:   (表四)     以上所说减缘减行最后观留欲界苦谛下一非常行相拟入见道,仅是举例而言,实际入见道时,虽然都是从苦谛下一行相悟入,但由于修行人根器有异,所观留的行相亦有所不同。依《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卷说,人见道人,有利钝二根。利根人有两类:一是著我者,依无我行悟入见道。二是著我所者,依空行悟人见道。钝根人亦有两类:一是我慢增者,依无常行悟入见道。(以别知身无常,不自恃起慢故。)二懈怠增者,依苦行悟入见道。(以知苦相,即精进求出离故。)如上所说四类行者,应以何行拟入见道,即留何行而观察修习,广如《毗婆沙论》所说应知。   中忍位要作减缘减行的原因是:下忍位修三十二行解,观智散漫,不能成为引发无漏智的殊胜增上缘,为了锻炼观智,故于上下八谛行相习减缘减行,由渐减略,使其智力明锐猛利,成为引发见道无漏智的殊胜增上缘。   得此下中忍位善根有什么功德呢?《俱舍论.分别贤圣品颂》说:‘忍不堕恶趣。’若依论义,望前顶法增加三种功德:一不退失善根,二不造无间业,三不堕恶趣。如彼论说:‘若得忍时,虽命终舍,住异生位,而增无退,不造无间,不堕恶趣。然颂但说不堕恶趣言,义准已知不造无间业,造无间业者必堕恶趣故。忍位无退,如前已辩。’得中忍位若不命终,必入见道而证圣位,纵然命终,弃舍了忍善根,此生不能入见道,虽住于异生位,亦能得如前所说三种功德。   从中忍满位,无间引起殊胜善根,名上品忍。此位以一刹那心观欲界苦谛起一行相,道入世第一法,称为一行一刹那。因为上品忍与世第一法相邻接故,唯有一念,不容相续。如《俱舍论》说:‘从此位(中忍)无间起胜善根,一行一刹那,名上品忍,此善根起,不相续故。’得上品忍,由于必入见道故,更得五种功德,即于生、处、身、有、惑五法得非择灭,称为五种不生:(一)生,即卵生湿生。(二)处,即无想天、北俱卢洲、大梵大王三处。(三)身,即扇搋半择迦(男根不具的人)、二形身。(四)有,即第八有等。(见道以后的圣者,充其极只有七翻生死,故无第八次的后有等。)(五)惑,即见道所断惑。如《俱舍论.分别贤圣品》说:‘若至圣位,于少趣生处身有惑中,得不生法故。趣谓诸恶趣。生谓卵、湿生。处谓无想、北俱卢大梵处。身谓扇搋半择迦、二形身。有谓第八等有。惑谓见所断惑。’   (四)世第一位   从上品忍,无间引生最极殊胜的善根,名世第一法。此世第一法,亦如上品忍唯缘欲界苦谛,唯有一行一刹那心,即直入见道。此位善根仍是有漏,故名世间。但在世间善法中,已至极顶,能与苦法智忍作等无间缘,开圣道门,引圣道性,最极殊胜,故名第一。是世间最胜法故,名为世第一法。如《俱舍论》说:‘上品忍无间,生世第一法,如上品忍缘欲苦谛修一行相,唯一刹那。此有漏故,名为世间:是最胜故,名为第一:此有漏法世间中胜,是故名为世第一法。有士用力,离同类因,引圣道生,故名最胜。’   此位善根所得功德,《俱舍论颂》说:‘第一入离生。’即得世第一法已,虽住异生位,必定能够趣入‘正性离生’—见道。   以上所说暖等四善根,皆以慧为体。名顺决择分。见、修、无学三种圣道,皆名决择。决是决断,能断疑故;择是简择,能分别四谛相故。分是分段。见道名决择分,是决择中的一分故。暖等四种善根,能为胜缘,引生见道,能顺益彼见道故;顺是其因,决择是果,从因及果为名,故名顺决择分。亦名加行道,为入见道而加功用行修习四善根故。   此四善根,皆依定地生起,故是修所成慧,而非闻思所成散慧。依六定生起,即未至定、四静虑,及中间定,欲界中无此四法,以非定地故。无色界也没有,以暖等是见道的眷属法,无色界无见道故,唯欲界人天身能生起四善根,别的界趣都无缘生起。广如《俱舍论.分别贤圣品》所说应知。   总上所说的五停心观等三资粮,及暖等四加行,又名七方便,以皆为趣证圣果的方便行故。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