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灵岩遗旨》壹、悲化有情【10】(8)

宗下用功,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佛成佛。但亦尚是宗门初步,既悟之后,再须修道,广行六度,于一切境上,断除烦恼习气。 教下用功,先要大开圆解,与宗门彻悟是同。既开悟后,亦再须广行方便,断除习气,甚难甚

宗下用功,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佛成佛。但亦尚是宗门初步,既悟之后,再须修道,广行六度,于一切境上,断除烦恼习气。

教下用功,先要大开圆解,与宗门彻悟是同。既开悟后,亦再须广行方便,断除习气,甚难甚难。

念佛法门,是带业往生。往生之后,即不退转。寿命无量,一生成办。彼修禅宗已经彻悟者,念佛往生,固是上品上生,证菩萨地位,便能化身他方,普作佛事。若不念佛往生,未断烦恼习气,仍不能了生脱死。非若念佛法门,无论悟与不悟,烦恼习气,纵尚未断。但得往生,便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也。

修密宗者,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但不善用心,即易着魔。即善用心,修此法门,便与其它法门相隔。非若修净土法门,与其它法门多无妨碍。故修密宗者,若能得益,固然是好。若一着魔,便成废物。

我佛法门无量,总要量自己身分,择法而修,莫使求益反损也。净土法门,是十方诸佛下化众生,诸大菩萨上求佛道,所常用之法门也。根无大小,皆可修持,有大便宜,快修快修。不要听人说何法,便修何法。今日张三,明日李四。口头上说得天花乱堕,心地上丝毫也用不着。所以古来大法师、大宗师,对此净土法门,莫不提倡。有不提倡者,不知此法门之广大故也。今试言之,惟此法门,未成佛前,仗以自修;已成佛后,赖以度世。三根普被,凡圣兼资。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子。高之不能超此外,卑之亦能预其中。广大圆满,无以复加矣。证诸《华严经》,善财菩萨经历百城,遍参知识,其第五十三次至普贤菩萨所,其时善财已证等觉之位,与诸佛齐等。而普贤为之赞叹如来胜功德后,对彼善财及《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教以广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良以圆满佛果,舍此末由也。其闻此法者,最下亦是初发心菩萨。修此十大愿王功德,皆须回向西方,方能胜进。再证诸《十六观经》,下品下生,是五逆劣根。临命终时,地狱相现。遇善知识,教以念佛。仗佛愿力,灭罪往生。即得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净土法门,神妙难思。苟于此信得极者,修此法门,万牛莫挽矣。……切不要谈玄说妙。即能谈说,亦须脚踏实地。但能谈说,不能受用,如画饼不可充饥。修佛法如食,要他不饥才好。明楚石禅师净土诗有云:

西方有路少人登,一句弥陀最上乘。

把手牵他行不得,但当自肯乃相应。

(三编下.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

 

静言思之

能不愧死

 

吾人一念心性,直下与释迦弥陀,无二无别。而释迦弥陀,已成佛道于尘点劫前。又复数数示生,数数示灭,以行化导。欲令吾人,继其芳踪。而吾人以烦恼惑业,无力断除。直至今日,尚在生死轮回中,头出头没,渺不知其何所底止。纵令往劫曾闻佛法,依教修行。但以自力劣弱,不能断惑,依旧常沉溺于生死苦海中,莫之能出。静言思之,能不愧死?释迦弥陀,有鉴于此,特开一信愿念佛法门,令其仗佛慈力,横超三界。俾上中下根,同得往生西方。可谓真慈大悲,至极无加矣。(增广下.阿弥陀经直解序)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