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佛教与生活 1(5)

有首偈语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道在那里?佛道在世间,佛道在大众身上。经云:‘诸法因缘生。’因此,一个人要想获得快乐,要想求得佛法,必须了解这个道理,化私为公,化我

有首偈语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道在那里?佛道在世间,佛道在大众身上。经云:‘诸法因缘生。’因此,一个人要想获得快乐,要想求得佛法,必须了解这个道理,化私为公,化我为众。唯有化私为公的生活,才是心安理得的生 活;唯有化我为众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生活。

几十年来,我个人即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我一直很喜欢佛教文化事业,多年来,始终不曾离开文化岗位,自己写文章、出版书,以这些所得,曾经买过一幢精美的房子,住在里面,读书写作倒也逍遥自在。虽然如此,后来我还是把房子卖了,我一直希望能为佛教多贡献一 些,遂以所得一百五十万元买了一块荒山,开始创建佛光山。我将个人所有奉献给佛教,为佛教创办事业,教育人才,我的人生,虽然自己毫无拥有,但是,我心里却觉得非常富裕,我的生活也充满了法乐。

现在佛光山办有佛教学院,有不少佛教青年来研究佛学,从他们朗朗的读书声,与他们蓬勃的朝气中,我体验到佛教充满前途希望的快乐。每天接踵而至的善信男女,虔诚的来山朝圣、礼佛,从他们充满法喜的脸上,我感受到佛教深入人心,敦厚风俗的快乐。所以,一个人 要从小我中脱颖而出,化小我的人间为大我的人间,那他将会觉得这种无我的人生更有意义,生活更加快乐。

(二)从造作的人间说到忏悔的人间

一个人生存在世间,身口意随时都在造业,身体上的举止动作有善恶的行为;嘴上的说话,也有善言恶语;内心的意念,也有善恶的思想。这中间,普遍的与善业相应者微乎其微,与恶业相应者却比较多,因此,人与人相处时,要常常怀着忏悔惭愧的心。

在佛教里,‘忏悔’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其功德不可思议。譬如一个学生犯了过错,到训导处认错忏悔后,他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健全的青年。一个出家人要经常忏悔,从忏悔中可以消除往昔所造之恶业。‘忏悔’犹如菩萨的慈悲法水,藉此法水,能够洗涤无始以来的罪 愆,获得清净的佛道。

人生在世,虽仅数十寒暑,但是,为了事业,为了家庭,难免奔波劳累,甚或与人争执计较,这中间,身口意三者,不知造作了多少善业与恶业,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及时反省忏悔,则善业增长,恶业消除,仍然不失为堂堂正正的一个人。因此,佛经云:‘不怕无明起,只怕觉照迟。’无明烦恼生起现行,只要及时觉悟忏悔,仍然是个清净善良的人。一个人最怕的不是犯了过失,而是犯了过失仍然不知道悔改。如同陷入错误的泥淖里,若能及时回头,仍可得救;如果一意孤行,自怨自艾,耽溺于过失中不肯自拔,则将越陷越深,终于遭到灭顶。佛教中有梁皇宝忏、大悲忏、八十八佛忏悔文等,都是教人常行忏悔;每月的布萨,即教人发露忏悔,所有罪过,一经忏悔表露,则如同经过法水洗净,不会再遭遇旁人的责难与遗弃。

如上所述,大家了解了忏悔的意义与功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忏悔呢?除了佛教的布萨、拜愿以外,让我提供各位一个在人际间最行得通、最能够获得和谐的妙法。这个办法,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牢牢记著「你是好人,我是坏人’的铭言。平常一个人,无论怎么样他总是处处要维护自己,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只有自己才是好人。三国时,曹操有一句话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自己不能吃亏,自己永远是对的,这是一般人的观念。可是,一个信仰佛教的人,却要处处为别人设想,大家都是好人,只有我是坏人。如果世间上每一个人都能有这种观念,相信这个世界是和谐的,人我之间绝对没有争执的情事。什么道理呢?举个例子说:

张三把电风扇打开了。李四不喜欢,开口大声说道:‘喂!不要只顾自己吹,想想别人已经感冒了,赶快关掉!’

张三不服气,顶了李四一句,说:‘你自己感冒,站到旁边去!别人热死了也不能吹吹风吗?’

‘我为什么要站到旁边去?’李四发火了。

两个人因此争执起来,一个要开,一个要关,吵得不可收拾。

再举个例子,甲从外面进门,刚坐下,一阵风吹来,门‘碰’一声关上了。

乙坐在里边看书,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弄得烦恼了,骂道:‘进来也不会随手关门吗?’

甲一听,反驳道:‘门本来就没关,你怪什么的?我怎么知道会刮风呢?’

‘……’乙不服气,两个人终于冲突起来。

让我们检讨一下上面两个例子。如果张三和李四都能稍为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相信两个人绝不会起争执的,譬如:张三得知李四感冒,赶快对不起,把电扇往旁边挪一挪不就没事了吗?

甲乙两个人的争执,如果在乙发怒时,甲适时地道一声‘对不起’,又有什么争执可起呢?

每个人先承认自己是坏人,凡事都是自己的错,勇于认错,勤于忏悔,则无明烦恼亦无从生起,人我相处,自能和谐,生活即可获得幸福快乐。

(三)从接受的人间说到报恩的人间

社会上一般的人,处处都在为争取自己的利益着想,只想获得,不能施予。有一则寓言说:

阎罗王对着两个小鬼说:‘让你们到人间投胎做人,一个一生布施东西给别人,一个一生从别人那里获得东西,你们愿意投胎做什么样的人?’

小鬼甲听说,赶快跪下来说道:‘阎王老爷!我要做那个一生从别人处得到东西的人。’

小鬼乙默默无言,听候阎罗王的安排。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