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如何欢度老年生活(3)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四岁开始持素,十二岁出家,住在栖霞山丛林,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种生活真可以说连猪狗都不如。山上住众有四百多人,每天煮菜,由常住配给半斤油(约半个茶杯),这一点油还要给菜头师私藏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四岁开始持素,十二岁出家,住在栖霞山丛林,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种生活真可以说连猪狗都不如。山上住众有四百多人,每天煮菜,由常住配给半斤油(约半个茶杯),这一点油还要给菜头师私藏一些去点灯。因此,我们所吃的菜汤,拿去洗衣服都不会有所沾染,不会把衣服洗脏;每天吃的红萝卜,吃在嘴里,都必须赶快把虫吐出来;难得吃一次豆腐,不要说有油,连起火到锅中炒一下都没有,只摆在太阳下晒干,就给大家吃,里面掺和了多少灰尘、鸟粪,其味难闻。所以我们吃的时候,必须摒着气,皱着眉毛,不可咀嚼,一口气就把它吞下去,因为它早已生霉发臭了。我们也常常怀疑,为什么不拿新鲜的给我们吃呢?原来好的都要留着款待客人,放久了,坏了的才拿出来给我们吃。

我们就这样过了十年的丛林生活,说也奇怪,没有听说过那一个同学得了胃病需要看医生。说实在的,我连‘医生’的字眼,都不曾听人提起过,更不要说看病了。至于现代人说吃过饭要吃水果,那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做梦了。但是,大家身体却仍然很健康,这真是不可思议。

49年到了台湾,台湾的寺院,普遍吃得比较好,可是一些寺院里的出家人却常常生病,我觉得奇怪,就努力追究它的原因。后来,终于明白了,我给它下一结论:‘病’不是吃得好不好的关系,主要是吃饭时的观念要紧。吃饭的时候,你心情愉快,吃饭时生起正念,生起感恩感谢的心,离开贪念嗔念,那就是最好的营养。当然,各位不是出家人,对于饭食五观想,并不一定要严格做到,只要做一或二想随喜,有什么吃什么,带着欢喜、感谢的心进食,那就相当不错了。

四.生活要放下

有时候,我常看到一些老太太,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把子女都抚养成人,男婚女嫁,并且生儿育女。可是却因为儿女都要上班,或者有事要外出时,老太太们只有在家帮忙照顾小孩。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家,还得替儿女们照顾他们的小孩,对于他们这种处境,我觉得很同情。严格地说,所谓欢度老年生活,颐养天年,应该无挂无碍,任性逍遥,为自己的生死打算,不应再为儿孙做牛马。

各位都是公教人员,一生为国家辛劳,再艰钜的工作,再崎岖的道路,都亲身经历了,现在既已退休,就应该要‘放下’。要放下什么呢?就是放下功名,放下富贵,还要放下感情。也许有人会说,老夫老妻,大家在一起,马马虎虎过日子,也谈不上什么放不下。可是,有些人,对于自己的儿女、眷属,以及一些昔日养成的观念,却不能轻易放下,因此一般年轻人喜欢批评老年人为‘老顽固’,所谓‘顽固’,就是执着放不下。所以我要告诉各位,大家在生活上要能放得下。

佛经中有一段‘四位夫人’的记载:有一位大富人,生平悭吝,既不修身,又不修心。他娶有四位夫人,最宠爱的就是第四夫人,终日恩恩爱爱,从不离开;其次是三夫人,也有很大魅力,使这富翁相会欢喜,别离忧愁;再其次是二夫人,当初在穷困的时候,很是相爱,但到了富贵时就渐渐忘记;最不使富翁关心的还是原配夫人,这位富翁对大夫人,给使作务,从未护视。可是,有一天富翁患了不治之病,临终前,他就向最心爱的四夫人说道:

“四夫人!我平常待你最好,时刻不能和你离开,现在医生说我的生命已经维持不了多久,我想,我一个人死了多孤单寂寞,财产妻儿虽多,一个也不能带去,我请求你陪我一道儿死好吗?”

四夫人一听,花容失色,大惊道:

“你怎么会这么想?你年纪大了,死是当然的,我年纪这么轻,怎么能陪你死?你对三夫人也不错,何不叫三夫人陪你去?”

‘唉!’富翁只得把三夫人请来,仍然照刚才对四夫人讲过的要求,再向三夫人提出。

三夫人一听,吓得只是发抖,连忙道:

“这是不行的,我的年纪这么轻,你去世了,我还可以再嫁他人!你何不叫二夫人陪你?”

‘唉!’富翁叹了一口气,摆摆手,叫三夫人退去。

三夫人走后,富翁把二夫人叫来,说明他一个人死去,太不甘心,希望二夫人能够陪他同死。

二夫人一听,连忙摇手道:“不能!不能!我怎么能陪你死呢?四夫人和三夫人什么事也不肯做,家中的事都要我管,我不能不顾家就跟你去死呀!为了夫妻的感情,你死的时候,我会送你到郊外的坟墓!”

‘唉!’富翁无可奈何的又是一声感叹。

富翁没有办法,只得把他平时不关心的大夫人叫到床前,对大夫人说道:

“大夫人!真对不起你,我过去对你太冷落了。但我现在一个人死去在阴曹地府,一个伴也没有,你肯随我一道儿死吗?”

大夫人听后,非但不惊慌,而且很庄重的回答道:

“嫁夫随夫,现在夫君要去世了,做妻子的我们,怎么好还活着,不如就跟你一起死去比较好。”

“你!你!你愿意陪我一道儿死?”富翁像是很意外的问大夫人,并感叹说道:“唉!过去我都不知道你对我这么忠心,一直把你遗忘了。我对四夫人、三夫人爱护得比命还重要,二夫人我待他也不薄,到今天,她们忘恩负义,当我要死的时候,那么狠心的要离开我,不肯陪我死。想不到我没有重视你,你倒反而愿意永久和我在一起。唉!我太辜负你了,为什么我不早些对你好呢?”

富翁说后,和大夫人就拥抱着一起死去了。

故事中从未离开的四夫人是我们的身体,每个人都为自己装饰得很美丽,打扮得很年轻,但美丽年轻,对我们的未来并没有帮助;要再改嫁的三夫人,就是我们的财富,人死去的时候,再多的财富也要让给别人;要照顾家庭的二夫人,就是指的那些穷困时才思念的亲戚朋友,当人去世时,亲戚朋友顶多在送葬的行列中走一程;从未获重视的大夫人就是我们的心。在生时不知道修心,只知道贪求五欲,到死时,才知道五欲不能带走,能带走的只有我们的心。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就是此意。所以,一个人尽管荣华一世,显赫一时,但到了老年退休时,最要紧的是要能放得下,五欲尘劳的欢乐如过眼烟云,妻子儿女如同陌路客,因此,大家在生活上要能放得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